九、自立会之后,除会期外,不必相为往来。其亲友之礼不可废者,朔望宽假一日,免看经书。
十、背书掣签若有事时,或令东扬、仰先代摄。
十一、书程甚简,中间有不能自解经旨,欲从他师,及私加作论、策、表等文,读五经、性理、鉴、纲目等书者,听之。
十二、诸生务要除去恶习,私斋中不许召集外人及议人是非、长短。
十三、言语贵简,当以忠信为主。衣服贵庄,又以质素为先。
十四、不许饮酒及街坊游戏,以荡心性,以防书程。
十五、读书以有常为贵,不宜困惫精神。诸生于大暑、三伏之时,夜分不必读书,务要静坐养心,余时至一鼓而止。一鼓之后,亦要静坐养心。
十六、崇礼堂条示诸生者,与外人相为往来云。若会中有吉事,或召燕,更宜恬淡,不必杀牲。每席务要四人,五肴二菜,面汤一行,面食二碟,清酒一壶。先期惟具单帖,至期自来,毋候催速。凡吉凶大礼,众惟具一果酌行之,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也。诸生其体之。
十七、奭,召公名也,而周公乃曰君奭,贵其质也。后世因字而讳其名,复因号而讳其字。今后须以字相呼,其惟于少者则字之,于长者则字而兄之,此亦古人之质也。
十八、诸生实有兄弟之义,坐次不必分主客,惟以齿为序。若不便于他宾,则因时而异其礼,可也。
十九、朔望日下午,或登东山及附郭之有胜境者,以效曾点浴沂、风雩之乐。晚膳后,俱至明经堂清坐,或诵《四书》一章,或歌诗一篇,要旨皆切我心性者。
在以上的这些规定中,林兆恩对其弟子的诸种行为都有了相对明确的约束,当然,主要是从为学的角度而言的。在上述的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兆恩对于弟子经典学习的要求相当严格,不仅有作文、读书方面的要求,也有定期考查的制度。在林兆恩这里,定期考查的时间是在每月的四、九日,是为“会日”。在这一天,弟子们先要交流作文,然后是背书、讲经等等,用以检验日常所习,相互问难,以期相互进步。而每月的朔望之时,弟子们则可以免看经书一天,但是,免看经书不是意味着放松,而是相邀在一起,下午是登东山以效孔子与弟子们的浴沂、风雩之乐,晚上则一起诵习经书、歌诗,以陶冶心性。
在后来三一教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严格地执行林兆恩在世时的各项规定,有所变革,但是对于经典学习的强调是一贯的。在卢文辉和陈衷瑜之时,因门人的主要组成由以知识分子为主变成了以中下层群众为主,像初期一般的经书研读考核制度已然很难推行,故将每月的四、九日之会,改成了每月的六日为“会日”,亦即“会道日”,这样也就形成了三一教的“月会”制度(详细内容见第六章《三一教的制度》),“月会”在三一教是非常重要的,即如陈衷瑜所言:月会之设,诚有志学道者之所不可废也。盖将会之时,我等必思所以见先生及诸友,放下事情,一心向道。在当会中,或稽其心法之纯否,或稽其功祸之多寡,思将何以对之。前此数日必兢兢焉。既会之后,聆告天之疏、讲诵之章,宁不加凛然于十数日间乎?此时,会道成为了三一教门人之间每月交流学习心得,省视自己行为,以期一心向道的必要方式,“盖会也者,会也。以会聚我学道之精神,收敛我学道之意气,以与严师良友相为严惮切磋。”《会规》对于会道仪式上的种种行为都作了相当严格的规定:
一、会以每月初六日巳候为期。务要静坐,持守心法,体会自家本来生意;不可喧哗,妄言尘事,以乱教规。或至期有家事,不得赴会者,须先期禀明。
二、会用香、烛、果、酌、疏告。
三、会要排班肃静。
会要简淡,不用设宴;讲课毕,只将所菜、酒分而送之;若会中多有远路者,议设一粥亦可。
五、诸生入会者,须知遵守师模,敬听戒勉箴规,改过迁善,以共作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是三教门下真弟子也。若入会后,有善不迁,有过不改,勤勉不知,箴规不守,非吾弟子也。不许复入。
六、谒圣仪式从略,恪遵时王制度。
七、讲课时,应肃静听宣听讲,会结束时,歌《醒心诗》退班。
八、告天疏稿:
三教门人×××等谨疏×稿,念臣×××等叩拜。
三教先生门下,修持心法有年矣,岁月蹉跎,工夫作辍,殊无进步之机。
若不严加惕厉,钻志进修,则迷障何由得开,妙理何由得悟,宁不自安于下愚不肖之归耶?从今伊始,誓愿精勤大道,悔谢前愆,必使内外兼修,务求始终一致。所传心法,顷刻不忘,时与日北懋其功,月与年俱奋其力。或因事而立功,或将功以补过,成己成物,自度度人。更不敢动心于毁誉荣辱,移志于利害死生。如或外饰内诈,慕虚名而鲜实意,始勤终怠,亏一篑而废半途。心性精微,既忽焉而不加修,过恶深重,又安矣而不知改。即是自暴自弃,自昧自欺,罪不可逃,责将安诿?为此具疏一纸,当空焚告,庶几瞻天知惧,以自警惕,以自勉励,求不失为。三教先生门下真弟子也。
臣×××等不胜悚栗之至。
太岁×年×月×日×谨疏。
这里,我们看到《会规》对于门人参加会道时的行为作了相当详细的要求,除了焚告疏这样的宗教形式之外,基本上还是原本林兆恩在《明经堂》中对诸生所作的规定而来的。当然,宗教性的意味随着三一教团体不断地被宗教化而不可避免地加深了。从《会规》中,依稀也可以看到由儒家教师育人的规定向宗教转化的痕迹,这在另一个方面也表明了三一教所坚持的儒家特点。
会道作为一种制度,在三一教内形成了传统,成为了三一教门人之间相互交流学道,以求功进的一种方式。虽然,会道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
目前三一教内也有着非常健全的会道制度,会道每年举行四次,分别为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十六日,而非传统的每月六日。目前,会道的基本功能就是门人之间围绕林兆恩的思想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一起诵习经典等等。每年这四个时间,在东山祖祠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欢迎门人参加会道。
虽然会道的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会道的功能以及会道的仪式都没有太多的变化。就会道的仪式而言,目前三一教内会道的仪式,还是以当初卢文辉、陈衷瑜等制定的仪式为依据,其仪式成为《会道开始谒圣仪式》,大致如下:
一、全体肃立向教主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二、唱《醒心诗》一首。
三、朗诵《林子训言》。
四、屏息诸缘。
五、礼成。
六、开始讲述三教经典。
这里的仪式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对于会道来说,相互学习和交流是第一位的。《醒心诗》为林兆恩所作,现存于《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之中,共八十一首。当然,每次会道的时候并不是要唱所有的《醒心诗》,任选一首就可,一般选用的《醒心诗》为:
一气天然相始终,屈伸阖辟自无穷。
徘徊云影天光外,自在清风明月中。
勿以穷通明出处,惟将功用论穷通。
浩然充塞如无外,便是吾人位育功。
而《林子训言》,则是门人弟子所编撰的一段话:
勿起邪心,勿为邪事。三教先生,教我如此。
若不如此,便是心死。哀哉心死,孰若身死?
住世百年,谁能不死。身死心生,方为不死。
经过以上步骤,会道仪式结束,门人开始诵习经典,交流学习体会,或者请专门的学者来对林兆恩的著作进行讲解,以方便门人的学习。
除会道制度在三一教中保留了下来之外,林兆恩当时所要求的“朔望之会”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目前的三一教中,每逢朔望之日,各堂的门人都要到堂诵经,每个祠堂的负责人也会给门人们讲解经典的学习心得、体会,以教导门人。
第三节 诞庆仪式
在三一教的诸种仪式当中,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就是诞庆仪式。所谓诞庆仪式就是在重大的节日,比如林兆恩诞辰的日子,或者是新的祠堂落成的日子,三一教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又称道场仪式。道场就其分类而言,有文道场和武道场。所谓文道场,主要是以经师讲经为主。所谓武道场,则不念经,主要配以锣鼓、仪仗等,集中在仙游县一带,据说,现在的莆仙戏就是由武道场演变而来的。这里主要介绍文道场。三一教的道场又可以细分为:落成、开光、告竣、报本、开恩、普度等等。总体来说,其仪式是介于佛教、道教之间,或者兼具二教的经忏。其行道的服装为头戴三纲巾,身穿三纲五常服(三纲五常服原为蓝布,前三幅,后五幅。今为蓝布长衫,比较盛大的场合则穿宽袖的蓝缎绣金线太极八卦衣)。
三一教的道场虽然是从佛、道二教而来的,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固定的仪式。就通常而言,整个道场仪式大致由以下几个仪式构成(针对不同的祈祷事件,三一教的具体仪式会有相应的不同,此处仅就其大概而言):安奉——进表——建坛——念经、迎真——午贡——施食——八卦——送神安奉仪式,实际上就是请神、菩萨的仪式,用俗语来说就是“请客”。这个仪式大致是在进行道场的前一天晚上7点钟进行的,主要是确定第二天道场所要恭请的诸神、菩萨,以及再由此而确定相关的礼仪,以安其奉。
进表仪式,也就是进《三教启章》的仪式,主要是以表章的形式向诸神、菩萨说明仪式的目的,以正式邀请诸神、菩萨。这是第二天整个道场仪式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大概是在凌晨两点半进行,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大概有1~2个小时。在这个仪式中,经师要诵读《三教启章进上》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表的大致内容如下:
三教启章进上
天运共和岁次×年×月×日
三一教教主圣寿无疆
南瞻部州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里×境×宫×社×
堂住界三教门人×××领合会人等稽手百拜
敬祝
三一教教主大宗师圣寿无疆,奉设经筵,开宣三教宝经,备办香花、蜡烛、清泉、清茶、果品。
供养老恩师三圣诸佛
寿香袅袅透诸天
寿烛光辉照大千
寿果供养诸佛圣
寿花祝寿万万年
弟子禀明:
感蒙
三圣诸佛恩师在无色界天,端坐八宝莲台之上,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慧眼遥观南瞻部州娑婆人间。世界众生恶业多端,受此轮回,众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
感蒙
三圣诸佛之恩,发大愿慈悲,普度人天,设立龙华三会,排列先天之大道,按立无极之根源。查明先天大道乃是须弥山,山腰有四面,周围也有三十二天,各有天王。走上去有四层天,一叫做空无边处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悲想悲想处天。这四层天上的人,连色身都看不见了,所以叫做无色界天。因此什么三界虚空,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三界。过往虚空,这个先天大道转到后天大道去,是按立无极之根源。
感蒙
三圣诸佛恩师科教排列,无极显化而生太极,太极而生两仪。清气者上升而为天,浊气者下降而为地,中立真如佛圣性,为天地人三才。三才而生四象,上立东、西、南、北,下定四大部州。四象而生五行,五行乃是金木水火土。
修养自行炼成金丹,虽有水火不能运行,阴阳分为八卦,按立方位,上运日月星斗、风云雷雨,下定五谷花果、树木园林。阴阳转运,万物滋生。恩师科教弟子,从后天学到功夫成果神通,转回到先天果位,这是光明正大。
感蒙
三圣诸佛恩师科教之恩,初学道修行,须进五份法身香。第一是戒香,自己心里头没有贪心、嗔心、痴心等种种恶心,就叫做戒香。第二是定香,对外边的种种境界,不管他是好,是坏,是苦,是乐,心里头总是一些也不动,就叫做定香。第三是慧香,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不起一些些乱想的心,就叫做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心里头清清静静,不去想念那一切的境界,逍遥自在,没有阻碍,就叫做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既然自己的心不去攀缘外边的境界,也不放他落在空的一边,那么就应该多读各种圣佛的经,多种讲圣佛法的书,可以增出自己的智慧,就叫做解脱知见香。上边所讲的是我们初学习的修养,学习五份法身香的方法。
台上这斗名花,在瓶中四季开,春迎百福,夏纳千祥,秋无半点之灾,冬有泰来之庆。烛在法台之上光照于十方,茶在杯中常供养,果在盒中供养诸佛圣,四盏清泉恭敬高堂莲台上。
伏望
天上无极圣祖万心教主
四尼大宗师真空三宝如来
九天总主帅武天老母
王母娘娘北极玄天上帝
青华妙行导师三峰张真人
上阳卓真人性如卢夫子
各堂三一教教主夏堂护法龙天
西方目师尊者南无药师如来佛
南辰北斗星君先天列位诸神
三界虚空列圣南无观音大士
韦驮护法龙天伽蓝护法龙天
本县城隍诸神本境里社诸圣神
本祠堂列位诸神宗官帅
本境地头本境福德正神
感蒙
三一教门中过去一切诸贤、诸圣、诸天、诸仙、诸佛、菩萨,同赴经筵受诸供养弟子再禀明:三圣诸佛恩师,合会男女修身行道,恐不能依师科教,言语不周,戒衣不净,时时有过,刻刻有差,冒犯恩师。
伏望
三圣诸佛恩师发大慈大悲赦合会诸弟子一切罪愆,再求恩师差起四大天王八大金刚,紧把香界,拥护法门,恶人不得侵犯诸佛围界,乡邦宁静,里社安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遨游舜日,庆贺尧天,诸般顺意,百事亨通。以此不尽功德,上报四德,下资三宥,法界有情,同登彼岸。
天运共和岁次×年×月×日
三教门人×××领合会诸弟子稽首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