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三一教研究
49476400000037

第37章 附录(1)

附录一:林兆恩年谱简编

关于林兆恩的生平,其门人弟子撰述颇多,此处以其弟林兆珂著《林子年谱》(下称《年谱》)为依据,并参考其嫡传弟子卢文辉的《林子本行实录》(下称《实录》)(《年谱》和《实录》的性质不同,《年谱》倾向于学术性,而《实录》则是宗教性的),同时参校其他资料,对林兆恩生平行实进行考辨,力图接近历史真实还原林兆恩。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七月十六日,寅时,先生生于莆田城厢赤柱巷。

按:根据《年谱》和《实录》对此条的记载,均有感生神话的特点,《年谱》称:“先是母李氏梦月坠于怀,已而有娠。弥月祥光罩户,异香袭人,而先生遂生。”《实录》则称:“古谶传云:丁丑之岁,弥勒下生。七月十六日寅时,人见司马第李氏所居之房祥光烛天,异香袭人,而三一教教主夏午尼氏林子诞。”林兆恩从弟林兆珂,作为传统的文人,其对从兄的记载还是比较中肯的,而卢文辉的记载则是神化意味非常浓厚。

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周岁。

试盘,先生独举一镜。

按:此段《实录》尚有“相貌魁梧俊伟,省吾公甚奇之”。省吾公即林富,为林兆恩祖父,弘治壬戌进士,曾官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制两广。这里“相貌魁梧俊伟”的描述很是令人难以理解,周岁的人何以能够魁梧俊伟呢?要么是衍文,要么就是无可理喻的夸辞。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4岁。阳明先生造访其家,见先生而奇之,谓其祖省吾公曰:“此儿丰姿卓异,非科第中人物,日后成就当远过于公也。”

按:此段《年谱》与《实录》记载大致相同。但是,王阳明是否可能与此年到过莆田造访林富,并见到了幼年的林兆恩呢?查《王阳明年谱》“正德十五年”条,其中对王阳明在这一年的行实记录颇为详细,正德十五年,阳明于正月自芜湖返回江西之后,其一年之内的行迹均是在江西之内,未见有福建之行。此事疑为《年谱》和《实录》的作者所伪造,其目的即在表明林兆恩与王阳明之间的关系,或者从而可以说明林兆恩的学术传承与阳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因《王阳明年谱》的相关记载不能为此提供证据,此事只能存疑。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6岁。

先生入小学。

按: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年谱》相当简略,即“是年先生六岁入小学”。而《实录》在这段话后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描述,“每读书数行,需数十遍方能识,省吾公以为才不称貌,但视其居止不与凡儿伍。但见侮神像者,呵止之,盖其天性然也”,这段描述似与前文“相貌魁梧俊伟”呼应,这样一来,《实录》之将林兆恩作为教主而进行神化描述的成分就显得比较明显了。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13岁。

先生每出必袖金以给穷人,母责以妄费,对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按:《实录》在这段描述之后还记一事,“时里中有唐时雨、方彦举二先生力行古道,教主每途中一见辄敛容就之”。

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16岁。

先生撰《博士家言》,文窍开悟,才思大发,下笔如流,出人意表。

按:《年谱》与《实录》大致相同。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17岁。

教主尝病弱,医者强之服药,气色愈羸。有老人见之,谓之曰:“得无多药乃尔,与其听于药,毋宁听于酒,此生平已试之效也。”教主依其言,不数日而病痊。后教主教人却病,授以心法,未尝禁饮酒,其机盖始于此云。

按:这段叙述《年谱》无,上依《实录》之描述。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18岁。先生应邑试,列优等,补邑弟子员。娶邑主事郑主敬女,逾年而卒。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21岁。续娶知县陈杰孙女。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24岁。省督学田汝成按莆,命先生做拟古诸题文字。先生游九鲤湖,梦真人谓之曰:“麒麟其事业,当代其文章。”

按:《实录》除上两条之外,还记载了何心尹对林兆恩文章的称赞,“林子之文,我朝第一。即王阳明诸辈,皆不能及也。”何心尹当作何心隐(1517-1579),为晚明阳明学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实录》“嘉靖三十八年”条记载何心隐曾到莆田见过林兆恩,并在林处居住了近一个月,称:“昔儒道释三大教门,孔子老子释迦已做了。今只有三教合一,乃第一等事业,第一大教门也。兹又属之先生。我即不能为三教弟子,愿为三教执鞭焉。”又,非常有意思的是,林兆恩的道号,其中之一就是“心隐子”,这是不是一种巧合?不管怎样,至少表明林兆恩与何心隐之间是有往来的。至于何心隐对于林兆恩的推崇,撇开学术上纠缠不清的关系,至少可以视为何心隐对于林兆恩的一种赞同。

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27岁。生长子纶,后更名锡命,补弟子员。按:《实录》谓林纶字方治。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28岁。丁父枞谷公忧。

按:《实录》上对此事记载稍详,“枞谷公遗命教主曰:‘吾旦夕且死,尚有千金之券,咸付其人,毋复责偿可也。’不数日谢世,教主兄弟卒哭,外尽召诸子钱家,悉还其券,远近咸颂德焉。”这段记载与后来林兆恩毁家纾难的义行相似,林兆恩的义行在当时是颇受肯定的,因此,这段记载也是可信的。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29岁。秋,葬父于石门山。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30岁。

往江西吉水拜谒罗洪先。

乡试无名,先生遂弃举业,潜心研究心身性命之学。

按:《实录》和《年谱》对这一段记载很是详细,均谓“赴试之前,族人替他在仙游九鲤湖祈梦,‘梦盘中三骰子,掷个么四四,独一么旋转不住。先生文名方藉甚,众咸以八闽第一期之’”,但是结果却是名落孙山,林兆恩的生活轨迹也将由此而发生改变。《年谱》上说,“从儒者讲道,徒见其详于手容足容之间,剖析支离之陋,恐孔门授受之指,似不如此也。乃复弃去儒者之学,而从二氏者流,徒见其溺于枯坐顽空之习,搬精闭气之术,又恐释迦老子之道,似不如此也”,《实录》则说:“数年间,如痴如醉,如癫如狂。凡略有道者,辄拜访之,厚币之,或邂逅儒服玄装,虽甚庸流,亦长跪请教。故莆人咸以教主为癫。而教主殊不为少阻,而真心不退。”《年谱》谓林兆恩最后得遇“明师”,豁然开朗,确立了以心学为基础的三教归儒的理论旨趣,所谓“一本皆四书五经”、“直指此心是圣”。而《实录》则谓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亲自指点林兆恩,促使其悟得三教之道,非常具有神秘性。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31岁。

生次子纨。

按:《实录》谓林纨字方质。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32岁。

结交卓晚春。

按:林兆恩与卓晚春的交往一事,《年谱》和《实录》虽然详略不同,但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此事在林兆恩思想演变过程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作为道教神仙类人物的卓晚春对于他的作用是让道教进入了林兆恩的世界。也正是在与卓晚春交往之后,林兆恩开始了其修道之路,真正进入了道教的理论世界(特别是内丹学),并深受其影响。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34岁。兄兆金中进士。

按:此事的记载,《实录》与《年谱》差异较大。《实录》称这一年林兆金中进士,族人劝兆恩重新从事科举,兆恩潜心心身性命之心,不以科举为意。又有邑博士武阳公曾与林兆恩论心圣,而心服之,劝兆恩从事举业,林兆恩亦没有答应。《年谱》中则仅述武阳公事。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35岁。先生相继收邑人黄州、黄大本等人为徒,开始于东山樵舍讲堂(即今宗孔堂)授业。

按:此事标志着林兆恩三教思想的成熟,其讲学团体的形成,这是其宗教团体的雏形。《实录》和《年谱》均谓林兆恩于此开始讲学授业,并以“心法”为人治病。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36岁。先生辞庠生名籍,焚青衿而归,自此一心研道。八月,与罗洪先书信往来,言三教合一之旨。

按:《实录》与《年谱》对此事记载虽详略不同,但大致相同。与罗洪先书信交往一事,《实录》较为详细。林兆恩与罗洪先之间交往的存在,当是可以确定的。换而言之,林兆恩与阳明心学人物之间存在着交涉关系,以及学术上的交流、影响亦大体是可以确定的。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37岁。著《林子篇》、《初学篇》。

按:此事《实录》谓作《林子篇》,无《初学篇》。而《年谱》则先做《初学篇》,再为《林子篇》。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38岁。先生自号心隐子,著《明经堂》、《宗孔堂》、《非三教疏天文稿》、《山人》、《林子旧稿》等。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39岁。十一月,母逝。十二月,倭寇乱,迫莆。

按:此处以《实录》的记载作为依据,《年谱》谓“十月丁母李氏忧”,同时并无倭寇一事。又,值得注意的是,从《实录》来看,对于林兆恩在倭乱之际的行为,总是记述得非常详细,这些记述应当是事实,因为,林兆恩当倭患之时的义行,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实录》对此颇费笔墨,尽力来描述林兆恩的义行,应当是与其宗教关怀有一定关系的。而在《年谱》中,记载则相对较为平实。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40岁。著《六美条答》。邑中疫气盛行。兆恩始施以义行,以救助乡人。

按:此事《实录》、《年谱》的记载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林兆恩毁家纾难的义行的开始,林兆恩也正是因为这些义行,而在当时受到普遍的肯定。其影响的扩大,甚至其宗教团体的形成,与此均有密切之关系。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41岁。葬母于石门山父墓。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42岁。著《四代礼制图说》、《射礼、冠礼仪节》四月,倭寇围攻福清、莆田。

按:《四代礼制图说》,《实录》称《四代礼祭图说》。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43岁。著《醒心诗》八十一首。楚人何心隐抵莆,并拜谒林兆恩。

按:《实录》不记《醒心诗》,但在与何心隐的交往中,却有很大的篇幅记载林兆恩对其宗党不理解其行为的处理方式,以及何心隐对此的一些评论,这些后来也被收入在林兆恩的《三教会编》之中。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44岁。摘注《醒心诗》三十六首。著《三教要旨》。倭寇猖獗,林兆恩捐施钱、米。

按:《三教要旨》,《实录》称《三教要语》。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45岁。二月,门人黄葑卒,门人服心丧三月,后成体例。邑瘟疫盛行,死人无数,先生作《收尸歌》。十一月,著《常明教》。

按:《年谱》不载“服心丧”、“做《收尸歌》”之事,此处根据《实录》而来。又,《实录》谓“十二月,著《常明教》”。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46岁。著《三教历代会编》。倭寇乱剧,先生作《防倭管见》。十一月,倭寇破城,先生避于今涵江区。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47岁。倭寇退,先生反城。先生卖私田,梓行《三教会编》。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48岁。著《心圣直指》、《诗文浪谈》。

按:此年当视为林兆恩三一教真正创立的时间,林兆恩著《心圣直指》,其核心思想即是道释归儒,儒归孔子,而孔子之学即为心学,论及艮背、行庭、虚空本体等内容,这些则是其得自于“明师”的。林兆恩是因“明师”而实现其思想转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圣直指》的写作完成,标志着其宗教理论的确立。而且根据《年谱》和《实录》的描述,林兆恩本人对这本书的态度多少有点神秘化的感觉,“此书先生不轻示人,刘经邦问曰:‘此书发明微旨独详他集,而不以示人何与?’先生曰:‘汝独不闻仲尼之所罕言者非命与仁与?而门弟子所不可得而闻者非性与天道与?’至万历戌寅年始文定付梓。”此外,由于倭患之中的义行,这一源于当时特定时代背景的特定事件,使得林兆恩个人形象地转型由一个普通的讲学之士成为了受人尊崇的宗教主。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49岁。著《本体教》、《夏语》、《倡道大旨》、《原宗图说》、《圣学心要》、《玄宗大道》、《性空宗旨》、《歌学解》。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50岁。制三纲巾、五常履、三纲五常衣,这也成为后来三一教门人的宗教服饰。著《道释人伦疏稿》、《述圣编》。四月往福州,寓洪塘金山寺,曾到大中寺、华林寺、雪峰寺,九月还。

按:《实录》谓林兆恩亦因此自号“三纲先生”,但未提著《述圣编》。又,此年值得注意的是,林兆恩开始向莆田以外的地方传播其学说和宗教信仰,这一年,他到了福州。这个时候开始,外出传教成为林兆恩生活的一个核心事件。而从隆庆元年(1567)开始,林兆恩的传教足迹开始向整个福建省及周边地区,足迹曾经到了江西、浙江、广东、南京等地,积极在各处讲学传教,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林兆恩由武夷返回莆田,此后因年已古稀,不再外出传教,而是在莆田整理生平著述,直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