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楚霸王项羽传
49523200000032

第32章 荥阳会战鸿沟之盟(9)

忠于他的被他赶走,气死在归乡途中;对他有二心的,他反而留在身边,言听计从。

项羽一直就分不清谁应该用,谁不应该用。

在项羽的用人政策中,他在不知不觉地执行着一条错误的准则:“任人唯亲”。可是在项羽自己看来却并不是这样,他也认为自己是在任人唯贤。原因就在于项羽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在他的眼里,与他感情深厚的人,总是显得比其他人有才能,所以他必须要任用他们。为此,他付出了深重的代价,因为相信虞子期,他被刘邦与诸侯的部队偷袭了他的都城彭城。因为相信他的族人项伯的意见,项羽在鸿门失去了一次杀掉刘邦的机会;因为相信曾有恩于项梁的曹咎,项羽在与刘邦作战最关键的时刻失去了荥阳,使他不得不重回西线,因而陷于两线作战的局面;……项羽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沉重,最后是他不得不为此而付出了他的生命。

项羽身上的感情色彩太浓了。也许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亲人、朋友,可他却不是一个可以依赖的政治家。他总是把个人感情放在第一位,这就使他不能对事情进行客观、理智的判断。

对这样一个人,真正有才能的人会去投奔他吗?就是他身边的人当中,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死心塌地保着这样一个人吗?

政治团体中的人们,是为了政治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而不是为了感情的目标。在他们之间,大家追求的不是友情,而是利益。利益一致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稳定的团体,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奋进,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就立即会各奔东西,没有谁会感到遗憾。

项羽一切从感情出发,也就不能照顾到他的政治集团中各方各面的利益,为利益而出现在他身边的人才也就慢慢地走散了,只留下项羽自己在他并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与命运拚搏。

当两面作战的局势形成以后,项羽手下人才使用上的缺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刘邦可以派出韩信独率一支大军,直扑北方平定魏、燕、赵、齐各地,而项羽却派不出去这样的一支大军与之相抗衡。

不是没有能干的将军,而是项羽觉得他的这些将军说到打仗都比不上他自己,所以他不放心派他们率军出战,想等到自己空出身子来亲自去。彭越在项羽的后方不断地切断他的粮道,项羽就不断地从荥阳前线上亲自率兵猛扑回来,他也不是派不出一员将军去对付彭越,因为他不放心。而在荥阳、成皋一线与刘邦交战,这样的大事就不可能放心地交给其他将军了。所以,只好都是他项羽一个人忙。

项羽不是无人可派。钟离昧、龙且、季布都是一流的将军。只是在项羽的部队中,他们都是在做着三流甚至是四流战将们从事的工作,为项羽整队,打先锋,或者是奉命死守在某一个地方。项羽并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独挡一面的人来用,所以也就收不到独当一面的效果。

季布作为一位将军,在项羽的部队中一直呆到项羽兵败自杀以后,但是他的战功也一直就是个平平。虽然史书上说,季布曾经多次奉项羽的命令进攻刘邦并取得了相当的胜利,使刘邦对他感到十分头痛,但是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却是语焉不详,使我们无法确信。我们只是知道,在刘邦统一天下以后,曾经下令国中,有献出季布的人赏赐黄金千斤,有敢收留他的入要祸灭三族。

季布当时是躲在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对他说:“现在,汉王追捕您追得很急,一家家地搜查,也就要查到我这里了。如果您能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出主意;如果您不听,我情愿死在您面前。”

季布听从了他的劝告。于是这位姓周的人把季布化装为奴隶,卖给了当时的名侠朱家。

朱家心中也十分清楚,他所买的人就是季布,但是他装作不知道,派他去下地干活。回头却吩咐他的儿子说:“地里的活他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要去管他。但是一定要与他同衣同食。”然后朱家自己就亲自来到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

朱家故作不知地问夏侯婴:“季布犯下了什么大罪,现在皇上这么急着要抓到他。”

夏侯婴说:“以前季布作项羽的将军的时候,曾多次带兵进攻皇上,皇上为此很是恨他,所以才要一定抓住他。”

朱家说:“依您自己来看,季布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贤能的人。”

“臣各为其主。当初季布为项羽引兵出征,这也是他作为项羽部下的职分。现在却因为这件事情要杀他,但是作过项羽部下的人我们今天能全部都杀了吗?现在皇上刚刚平定了天下,就为了自己的私怨如此大规模地追捕一个人,这不是让天下的人都认为皇上的心胸不够宽广吗?况且季布是一个贤能的人,如果我们追捕他很急,他没有办法,就必然是出逃。不是向南逃入越族,就是向北逃入胡族。这不是把人才驱向自己的敌人一方的作法吗?当年楚国追杀伍子胥,逼着他逃入吴国,最终是带着吴国的部队杀回楚国,攻破楚国的都城,甚至是把已经去世的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拖出来加以鞭打。这不是历史的教训吗?您为什么不找个机会对皇上说一说呢?”

夏侯婴知道朱家是出名的大侠,他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暗示着季布可能是在他的家中。但是夏侯婴还是答应下来。找了个机会,照着朱家的话说给了刘邦。刘邦马上下令免除了季布的罪过。后来,季布来拜见刘邦,刘邦还任命他为郎中。季布在汉王朝中作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官。

对于这样一个亡国之臣。刘邦也能够免去自己个人对他的成见并加以任用,表示他在用人上的大度、无私。这一点是项羽无论如饲也不能与刘邦相比的。而项羽之所以败于刘邦,其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项羽本人是独挡一面的优秀将军。但他不是统领全局的政治家。

或许韩信对项羽的分析是正确的。项羽在某种意义上讲,早就把天下视为是他自己的天下,他不允许任何人与他争夺或分享。——不论是刘邦、田横这些诸侯王,还是他手下的将军们。所以,项羽一方面要消灭与他作对的诸侯王,把天下归入他一个人的口袋之中;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让他自己手下的将军们立大功,免得又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分封,重新搞出一批诸侯王来,把他本来已经装入自己口袋中的天下拿出一部分来送人。项羽对龙且的态度以及后来龙且的战败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正是基于这种思想,项羽不给他手下的将军们独立作战的机会,而是由他一个人来东征西讨。也正是这个原因,使项羽得不到有才干的人为他出死力。

但是,也许项羽只是将才不是帅才,所以他只会用兵而不不会用将。

那是在韩信受到刘邦的猜疑,被刘邦用计削去王爵,带回京城闲居以后。有一次,韩信在与刘邦私下论兵时,洋洋得意地评论着刘邦手下的每一个将军。说某人某人最多可以带多少兵。

刘邦对他的傲气很不满意,就问:“你看我最多可以带多少兵?”

韩信的回答是:“最多10万。”

刘邦又问:“那么,你自己最多可以带多少兵?”

韩信说:“我吗,我是越多越好。”

刘邦问:“那你为什么被我抓到了?”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用将。”

韩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刘邦善于用将。项羽不会用将。

所以人才流向刘邦。

胜利也就流向刘邦。

项氏叔侄起兵的成功是因为项梁的人才储备。而失败则是由于项羽的人才流失。

人才永远是成功的关键。

在项羽的身上具备许多常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这些都不是一名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作为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项羽却不具备。如果历史把他安排在最高领导人之下,项羽也许会成为一名十分可爱,十分出色,十分成功的历史人物,但是历史却残酷地把他推上了最高领导人的地位,这就使他的一切优点不但不能够发挥出来,相反地,只能是更加重了他身上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