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非人所为自然界中的天,不仅是“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而且天还有“四时阴阳”,其“四时”,不言而喻,当然就是指春、夏、秋、冬的一年“四季”;按照阴阳说的认识和解释来说,一年四季,亦分阴阳,因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而阴阳之气自然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循环往复,故被称之为“四时阴阳”。
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联系到人类社会来说,亦是一样,亦是离不开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其阴阳规律性的变化。因此,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注意和讲究养生保健,亦是离不开四时阴阳,亦就是说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春夏之时,蓄养阳气,秋冬之时,蓄养阴气。这是因为春夏外界阳盛,自然界中的万物,皆处于发育生长旺盛的时期(或曰“阶段”),逆春气则少阳不生不发育;逆夏气则太阳则会使万物不长;联系到人来说,亦是如此:人体必养阳气,则才能与自然界中的万物发育生长之势而相适应。而秋冬外界阴盛,非人所为自然界中的万物,处于收获闭藏的时期(或曰阶段),逆秋气就会使太阳不收;逆冬气则少阴,就会不藏,人体亦是如此:需要注意和讲究秋冬养阴,方能与秋冬规律性的变化相适应;所以说,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注意和讲究养生,就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这样,才益于延年益寿,健康幸福地生活。
2.阴阳不能违逆
“四时”——春、夏、秋、冬阴阳的变化,是自然界中的万物生命之本(或曰“根本”),所以说自古始,并且至今,甚至今后,则仍然如此:都不能违逆。
万物有生命的,其中当然亦包括高级动物——人类社会,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都不能违逆“四时”——春秋冬夏,其自然阴阳的变化,并且只有遵循阴阳规律性的变化,则才有利于人们延年益寿,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违逆“四时”——春秋冬夏阴阳变化的规律,不仅是不利于延年益寿,而且亦会给人们造成灾害和就会使其疾病的发生。
有关这个问题,《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科学性的一些认识和道理。
其基本内容说: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已经形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是喜欢将一年365天,分为春、夏、秋、冬,并简称之为“四季”;可是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习惯,喜欢称之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并且认识到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所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指出: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注意和讲究春夏季节:保养好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阳气”(营养物质),是适应或曰是符合春夏发育生长自然规律的需要;人们注意和讲究秋冬季节:保养好人体或曰人体所需要的“阴气”(营养物质),是适应或曰是符合秋冬收获闭藏自然规律的需要。总之,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只有顺从或曰只有遵循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才能符合其生命发育生长的根本规律;人与万物一样,在发育、生长、收获、闭藏的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运动发展。所以说: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不论是谁,如果违逆四时阴阳生命的根本规律,就会戕伐生命,破坏真元之气。因此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生命的始终,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或曰遵循了它,就会使人不发生重病,实际这就是属于养生之道。可以说,聪明人或曰“圣人”,就能够实行;不聪明的人,或曰愚人,则才会不自觉的常常是有所违背。
其实,以上所说的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遇者佩之。
3.阴阳的重要性
自然界中的阴阳,它与别的事物一样,亦有它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概括出了相当符合科学认识性的解释,指出:凡是顺从或曰遵循四时阴阳的规律,则就能够生存;违逆了它,则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则就会乖乱。相反,如果背道而行,就会使其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不入。所以古人云: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其疾病发生之前,并且是不等到乱事发生才去治疗。或曰其乱子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疗,那就晚了,则好有一比:如同渴了要渴水,才去挖井。或者比喻: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急急忙忙制造兵器,不言而喻,自然是晚了!
以上所说的有关阴阳的重要性,其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治,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