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
49571300000021

第21章 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农户生计策略的实证分析(5)

2.构建劳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移民的后顾之忧

劳务移民搬迁后将面临如何保障自己及家庭的未来生活的问题,这涉及子女教育、养老、医疗、失业多个方面。

(1)移民子女教育受教育问题

选择劳务移民安置方式的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其子女在安置地的受教育问题将是劳务移民的“近忧”。为此,政府应协调迁入地教育部门,增加教育基础投入,让每一个移民子女都能享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2)建立移民就业培训基金,促进移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形成

移民就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地方劳动部门常抓不懈地管理,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为此,建议在劳动管理部门设立移民就业培训基金,推动移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目前大多数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国家就业财政补贴,有的国家如德国还专门设立专门的就业培训基金,英国还设奖励基金专门奖励技术培训工作突出的单位。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体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探索劳务移民培训基金的设立、来源、运行机制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3)构建移民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

失业有饭吃、生病有医看、衰老有人养是每个人对未来的期望。作为贫困人口,劳务移民直接从农民转变为市民,他们失去了土地的依托,也失去了养老的保障。因此,从政府的职能出发,构建移民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方式下移民可持续生计保障措施

以上我们从近期移民就业和远期移民社会保障两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方式、移民生计可持续保障机制的框架。我们注意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些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保障,而概算这些保障措施所需的资金,构建有效的政策“福利包”才能解决移民的“远忧”和“近虑”。

“福利包”的第一项内容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比于城镇居民,移民的收入仍然比较低、且相当部分来自非正式部门,其就业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劳务移民的社会保障应该是移民丧失就业收入后所进行的社会救助。按照“十二五”宁夏生态移民规划,将有8万人选择劳务移民,按照户均4口人计,将有2万个家庭迁入城镇。按照每家2个劳动力算,将有4万劳动力进入当地劳动力市场。假设有20%的移民劳动力可能面临再就业问题,那么将有8000个移民需要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按照2011年宁夏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1年4月1日起,银川市、石嘴山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每人每月265元,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每人每月245元;四市平均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为每人每月255元。),届时,财政每年将需要支出最低生活补助金204万元。

“福利包”的第二项内容是就业培训基金。前文已提及,一个劳务移民与城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四年的差距,这四年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就是移民的就业培训成本。如果按照每年每人1000元培训费用计,户均培训1人,政府需要每年为此需要投入2000万元。

“福利包”的第三项内容是保障移民子女受教育权利。按照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劳务移民后按照户均1个学龄儿童计,届时将有2万学龄儿童进入当地的义务教育体系。假设政府需要为每个学龄儿童投入1000元,那么政府每年需要为此投入2000万元。

“福利包”第四项内容是移民医疗保险制度。按照政府每年每人补助60元医疗保险缴费计算(城镇居民个人每年交40元,政府补助60元,共100元),政府需要为新增加的8万移民缴纳480万元医疗保险费。

以上四个主要福利内容的概算资金至少每年需要4864万元,人均投入600元/年(这其中不包括政府为移民建房的一次性投入13.5亿元——政府为每户移民修建了40平米的周转房,参照城市廉租房标准均价1690元/平方米,每套房屋造价6.75万元成本计算,此项政府需支出13.5亿元)。这样就可以基本解决劳务移民的“远忧”和“近虑”。

五、结束语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适应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生态移民安置方式的新尝试。虽然“十二五”期间劳务移民的数量仅占宁夏生态移民总量的四分之一,但作为一种扶贫创新方式,以劳务移民为试点,探索生态移民的管理经验,为其他方式的移民提供借鉴是非常必要的。从我们匡算的情况看,劳务移民所需资金并不大。移民生计可持续的前提保障是其就业的持续性,而就业的持续性取决于其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因此,政府在提供劳务移民资金、政策支持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其积累自身及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水平,这是劳务移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汪三贵.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J].管理世界,2007(1):56-65.

[2]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3]Scoones.Sustainable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IDS Working Paper,1998.72.

[4]Ellis,f.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 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Masanjala,Winford.The poverty-HIV/AIDS nexus in Africa:A livelihood approach.Volume (Year):64(2007)Issue (Month):5(March)Pages:1032-1041.

[6]Olaf Erenstein and William Thorpe.Crop–livestock interactions along agro-ecological gradients:a meso-level analysis in the Indo-Gangetic Plains,India.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10,Volume 12,Number 5,Pages 669-689.

[7]DFID.Sustainable Live hoods Guidance Sheets.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68-125.

[8]赵曼、张广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及其制度需求[J].财政研究,2009(8):36-38.

[9]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3):58-65.

[10]王三秀.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衔接[J].宁夏社会学,2011(4):73-77.

[11]黎洁、李亚莉、邰秀军.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5):29-38.

[12]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7-464.

[13]李树茁、梁义成.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公共管理报,2010(2):1-11.

[14]李小云、董强、饶小龙、赵丽霞.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7(4):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