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49581300000005

第5章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3)

“给提高点工资就行”

董老师说他自己曾经接过陌生人给的传单,说是哪天什么地方要集会,一起争取涨工资。“结果这种事都不了了之了,都是一级一级压下来,”他说,“也就没人敢聚众闹事。闹事就走人,就别当老师。”说到这,董老师意味深长地讲了个谜语,说“教师涨工资”,打一电器,叫“空调”,后来也叫“美的空调”。“那时大家都这么说,”董老师无奈地笑笑,“其实涨也是堵嘴。”

说到近两年对代课教师的清退政策,董老师更是有话要说。据他描述,现在县里四百多的代课教师的数目还是清退后的结果,原来有九百多人,在两年前连续清退三次后才剩下现在这么多。当问到清退的过程时,董老师说,“就是考试,告诉你不行就退,说走就走了,什么都没有。”由于代课教师没有合同、没有编制,清退似乎就是一句话的事,至于清退后的待遇不提,连清退补贴都没有。“有出去务工的,但多半就回家种地呗”,董老师说得很轻快。

“我们这儿也举行过两次招考,每次招50人,虽不算公办,但月工资比我们多180块。”他说,“但考试正好把我们教龄长的关在了门外。”据了解,他们考试内容涉及英语、心理学这些对于“老教师”不熟悉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教师“干脆自己就走了”,剩下的老教师即使参加考试也考不上几个。董老师说,“就像我,老了,脑袋不好使了,学的东西也过时了,比不上他们年轻人,就总是考不上。”显然,董老师对于通过考试一跃而拿到高工资的年轻人深感不平。“他们清退老教师,反而为缓解就业压力,每年招收200人补我们的档儿,这些年轻人又不是专学师范的,没有经验,而往往那些老教师才是骨干,他们教龄长、有经验、称重任,往往负责五、六年级的。”他激动地说,“连续三年,就把代课教师和公办教师从成绩上分开了,从成绩上分开的呀!”他重复了一遍,又愤愤地,“这不是拿我们的娃娃当实验品么!”

我们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办,他说,“别人都说应该给我们转正,我现在想什么公办不公办、转正不转正,给提高点工资就行!”他的语气满是无奈后的释然。

小杨老师:初踏征途的代课教师

杨慧,1986年生人。2005年毕业于靖远师范3+2中师。2006年9月被招聘到景泰县八道泉小学任教(那时全县留下教学的中师学生只有2人)。2007年10月,因教学效果良好,被调动到草窝滩西和小学。由于她年纪较小,为人又亲切和蔼,大家都习惯称呼她为“小杨老师”。

因为在2004年小杨老师参加过西部阳光行动,所以一听说今年西部阳光派志愿者到龚湾小学支教,她就主动来学校找到我们,提出找个时间和大家见一面,和我们交流些经验,以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我喜欢做一名老师”

按照约定的时间,小杨老师独自骑自行车来到学校和我们见面进行交流。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小杨老师脱下手套,同我们一起围在炉边,表情略显害羞。

微笑着与我们打过招呼后,便慢慢打开了话匣。

小杨老师先问候我们是否适应和习惯农村生活,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又与我们交流了一些作为志愿支教者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接着我们便谈起了有关代课教师的问题。

对于代课教师问题,小杨老师没有表现出不自然。相反,像之前聊天一样,小杨老师平和地说着学校的现状、她自己的生活以及她对代课教师问题的想法。

“我没有任何聘书或工作证。”即使已经工作了一年多,调动到草窝滩西和小学也已经有一阵了,小杨老师仍然没有一个正式的“教师身份”。小杨老师也明白,没有“教师身份”,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教师工作也就没有保障。

“可是我喜欢做一名老师。”小杨老师腼腆地笑笑。谈到选择留在家里教书,小杨老师说道:“其实也曾有机会去广东那边教书,但因为没有‘关系’,被别人顶替了。后来也有机会去江苏那边教书,最后也还是没有去。我有同学在沿海地区教书,他们待遇也不高,大部分也都没有正式编制。虽然一个月一千多元,但是各方面消费也高,而且很累。想想,还是留在家里教书,也挺好的。”

“我心中充满阳光”

“2006年在景泰县八道泉小学的时候,月工资是400元。”对于工资待遇问题,小杨老师也依然没有表现出回避,坦率地回答道:“2008年1月初,被通知工资涨到500元了。其实只要自己高兴就无所谓。我一上课就会很高兴。”说到这里,小杨老师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乐观,也表现出了些许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豁达:“我心中充满阳光。”

对于同工不同酬问题,小杨老师也确实有过不高兴:“刚开始,发工资的时候确实有些别扭,公办老师往往拿到更多的工资,做更少的事情,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不同的待遇。”

据小杨老师透露,其实公办教师的任课量与以前那些老一辈代课教师是无法相比的,往往后者承担了教学的绝大部分课程。代课教师一心一意为学生操劳,而公办教师一心一意为调动“奔波”。

“对比一下老的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课表,再对比一下他们的工资单,也会感到……”小杨老师稍稍停顿了一下,“但是,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很乐观的,尤其是每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所在的班级总是前几名,有些公办老师的教学成绩总是排在最后几名。”提到这些,小杨老师眼睛里又闪烁出了一些骄傲和兴奋的光亮。

“只希望把书教好”

似乎觉得刚才的话题有些许沉重,小杨老师又与我们聊起了“教师育人经”。

“小孩子很聪明的,会观察老师的脾气秉性,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严厉一些。但是他们也懂得谁对他好,你真心对他们,时间长了和你会很亲,也不会那么顽皮了。”小杨老师提到她的学生时又开始滔滔不绝。

“看着他们,就希望能好好提高一下自己。”2007年4月,小杨老师报名兰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班,三年内学完。每年学费八千多,尽管这需要自己负担,但她每年的暑假一般都要去学习。

据笔者了解,截至2006年11月,景泰县全县有代课教师431人,其中在初中任教者27人,在小学任教者404人。从2001年开始,景泰县实行初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2001年培训2 610人次,2002年培训2 662人次,2003年培训2 668人次,2004年培训2 816人次,2005年培训3 009人次。农村教师基本都能参加继续教育。但由于景泰县财政经费困难,培训经费全部由学校或教师个人自筹。像小杨老师这样,没有工作证,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想要提高自己而进一步学习,费用只能自己负担。

即便如此,小杨老师仍然经常看报纸、教材及其他专业的书,努力学习着。

“我就是很喜欢做一名老师,只希望把书教好。”小杨老师语气诚恳:“对于已经走上讲台上的我而言,也不多想了,只想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好好把书教好。”

根据当地学校教师和一部分同学反映,公办教师在农村大面积流失,代课教师成为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是维持西部教育延续性的重要力量。人们对代课教师充满了歧视与不齿。事实上,西部农村代课教师这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是一个“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和弊端的问题群体”。老一辈代课教师大多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新一代代课教师往往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农村教育严重缺员的情况下,代课教师仍是西部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笔者认为,对于西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非出在代课教师身上,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教育投入的合理布局,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而不应当单单让这样一个群体来承受这样一个责任本属于全社会的社会问题。

调查后记

2007年暑假,我的同班同学聂秋宏赴陕西蓝田梁峰村支教25天,在她的感召下,我于2008年的寒假也参与到了西部阳光的支教队伍中了,从2008年1月20日至2008年2月9日,一共20天。

策划这个调研,是在2007年末,开始于我对西部阳光的关注。那时我理解的支教是贡献自己的力量到西部,仅此而已。后来,当我自己参加支教,发现诸多的力不从心,我开始思考,大学生短期支教到底效果怎样,才确定了这样的选题。

这个调研得以完成,我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要一一感谢。

在西部阳光方面,感谢梁晓燕秘书长和前项目负责人何蕾,特别要感谢大学生支教项目负责人刘斌和项目总监来超,他们两位均接受过我对他们长时间的访谈,热情地为我提供资料。

感谢甘肃景泰龚家湾村小学的苟校长、张景棠老师和董怀钰老师,给予我们志愿者热情接待和全面照顾,以及在活动上的大力配合;感谢参与课程的孩子;感谢甘肃景泰龚家湾村村干部和广大村民。

感谢同我一起支教的战友们,感谢他们在调研上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感谢协助我完成调查报告的本校同学,聂秋宏在支教回来后担任了我校三农学社西部阳光项目负责人,她帮助我进一步和西部阳光沟通,提供了许多必要的资料和数据;马文亚作为参与调查的唯一一名掌握科学统计方法的同学,在问卷设计和后期统计中出力最大,提供了全部数据支持;王聪和张晨晨做了多次远程采访、报告的部分撰写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录入工作。

最后特别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多位教师,感谢陈作平副院长对此份报告的特别指导和推荐,感谢吴风老师担任我的指导老师始终给予我细致的指导,感谢丁迈老师和沈浩老师在量化统计方面的指导,感谢丰纯高老师在报告架构上的指点,感谢张彩老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另外,感谢孙靖老师、汪立宝老师和刘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不得不补充的是,就在2008年9月,我看到西部阳光网站更新了,上面对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做出重新界定:“本项目旨在锻炼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了解西部、进而了解中国农村,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倡导在校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这是我在关注西部阳光一年的时间里,亲眼见证到的进步,是我做这份报告期间最高兴的一件事。

从支教到志愿服务到公益事业到公民社会,都跟西部阳光的发展历程一样,是个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成员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大学生短期志愿支教,也就是这样一种积累,只要我们看清楚,就完全有能力帮助它在自己的轨迹上发展得更好,祝福中国的志愿公益事业越走越好。

郑蕴彤

教师评语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是一篇具有时代意义、紧密结合实践的调查报告。

在志愿活动方兴未艾而问题也逐渐显现的当下,作者在亲身参与支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采写了这一调查报告,难能可贵。

这篇调查报告结构完整,方法科学,逻辑条理清晰,行文流畅。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得出数据,形成研究框架,又通过走访得到大量的实例,构成了鲜活的血肉。

尤其是结论部分的论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对“影响结果达成的因素”的研究上条分缕析,可以看出作者在调查中深入实际,认真严谨,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

这篇调查报告的亮点在还于它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一定的建设性。同学们通过调查大胆提出应该重新定位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这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支教活动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据了解,调查对象已经接受了作者的建议,并在新改版的网站上做出了调整。

总之,这篇调查报告选题有价值,调查细致、深入,方法得当,写作水平高。同学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调查报告的成形历时一年半,并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方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