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传媒实践力
49601300000075

第75章 伦理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1)

有证据显示,NSA开始广泛地监控电子邮件和短信,纪录网页信息,搜集各类形式的数据资料,同时所有行动都没有受到法院的监管。《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声称,NSA可以不经司法授权,从服务商处获取电子邮件的主题和报头信息,以及其他的更多信息,包括用户登录网站纪录、搜索纪录等。另外,电话记录、信用卡使用信息以及航空公司乘客信息等,据传也都被NSA纳入囊中。文章称,“据一些现任的及前情报官员透露,美国情报机构现在正监控着海量的国内电子邮件和国际搜索纪录,银行转账、信用卡交易、旅行及电话记录也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NSA从其他情报机构或是私人公司获取这些所谓的‘交易性’数据,然后利用其复杂的软件程序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疑的部分。”

事实上,如果从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程度来衡量,此前大范围的电话监听与他们现在的这些行为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另有美国研究机构一份文件不点名地指出,美国一家主要的无线通讯服务提供商一直在与美国政府合作,允许政府情报部门通过他们的网络监控用户的电子邮件、短信、网页游览纪录等。类似报告层出不穷。

(二)“谷歌事件”探究

2010年1月12日夜间,谷歌在其官方博客发表一篇英文博客,意为“谷歌受到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谷歌已经决定不愿再对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审查”,“如不能在此前提下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考虑关闭Google.cn和在中国的办公室”。

1月13日,Google.cn单方面取消了对关键词的过滤,大量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视频与图片可以被搜索到。

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态将“敦促中国政府回应谷歌关于知识产权受到攻击的声明”,并将发布一项新技术政策,“以帮助全世界的人民访问自由的没有审查的互联网”。美国众议院议长力挺谷歌,称其评估中国业务的举措“给其他公司树立了榜样”。

尽管1月14日晚谷歌重启敏感关键字过滤功能,然而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就宣布,最早可能在下周初将就谷歌事件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

四天后,闹剧似乎终于收场———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员工停止工作”一周后,谷歌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恢复正常运转。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时,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官方博客宣布:谷歌已经停止对Google.cn搜索服务的自我审查,并将用户对Google.cn的访问指向其在中国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它将通过在香港的服务器和域名为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

中国始终坚持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和谐健康。中国法律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谷歌公司进入中国时,也签订承诺明确表示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互联网上造谣、诽谤或发表、传播淫秽色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等的信息实施系统及人工过滤,及时发现、快速删除。现在,谷歌公司背信弃义,违背了进入中国时的承诺,也给其带来负面影响。

从商业逻辑角度审视谷歌两个多月以来的反复权衡与抉择,并不难发现矛盾之处:谷歌不愿放弃在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的刺激竞逐,却难以直面自身价值观与该市场游戏规则不可调和的落差。

对于“谷歌事件”,我国有关部门一直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态度谨慎对待。早在“谷歌事件”的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就表态,正在对谷歌退出事件搜集相关信息;一天后,外交部对此事作出回应: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1月29日与2月25日,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两次与谷歌负责人进行洽谈,就其提出的问题作了耐心的解释,强调外企在中国经营应当遵守中国法律。

谷歌或许没有意识到,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是最基本的守则。中国的网络监管制度,有其自身的要求,外企服从制度安排是进入这一市场的前提条件。正如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于3月23日发表的谈话说明,“谷歌事件”无非是一个商业公司的个别行为,这件事损害形象的不是中国,而是谷歌自身。“中国有权利要求禁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有害的信息的传播,任何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外国企业,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规定。”秦刚认为,“中国政府鼓励和推动互联网的开放,同时依法管理互联网,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我们要求外企在商言商、守法经营。”

二、网络监管的实质与目的

(一)网络监管保证了国家安全

从2008年拉萨“3?14”事件到2009年新疆“7?5”事件,“疆独”、“藏独”分子杀害众多群众,丧尽天良。其幕后指挥达赖、热比娅等人,更是在国际社会上蹿下跳,无时无刻不在图谋分裂中国、扰乱社会。特别是热比娅,除了到日本、澳大利亚高调“宣传真相”外,更是打破出家人的清规,与达赖见面拥抱,以示“同一战壕的战友”。西方国家以及少数不明真相的外国民众也遥相呼应。在这一特殊时期,网络沉渣甚嚣尘上,种种针对中国内政、社会、民族状况的谣言纷纷从互联网这一最为便捷的现代化通道涌向中国。

结果如何?正如事实所证明,谣言的来袭非但没有起到其期望的混乱效果,反而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证据和教育世人的反面教材,有力地打击了分裂分子的气焰。

(二)互联网也要守法

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互联网虽说在虚拟空间没有国界之分,但由于现实世界的深度羁绊,主权观念和法治监管还是极度必要的。如同小时候长辈和老师教育的,做事情要守规则正如过马路不能闯红灯一般,互联网也是要在轨道上才能正常发展。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均积极采取技术措施过滤处理互联网上有害信息。

如2008年7月,美国三大网络媒体电讯公司发表公告联合抵制色情网页,共同出资110万美元,研发新的屏蔽技术系统,过滤、封堵和删除色情网页和图片等;日本从2003年9月13日起实施《交友类网站限制法》,规定交友类网站要明示禁止儿童使用。家长作为监护人,必须懂得如何使用过滤软件过滤儿童不宜的内容;英国设立互联网监看基金会,监控儿童色情和极端成人色情信息及种族主义言论,追踪非法信息并及时通知网站删除;德国则立法并采取技术手段严厉禁止互联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反犹太人等内容。

中国的互联网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访客都是持欢迎、包容的开放姿态。中国政府也历来鼓励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一切交给市场决定,前提只有一个,遵守中国法律。

(三)网络监管的实质

网络监管的本意,是为了让人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更好、更方便地上网。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史。

21世纪初,国内对网络曾开展过大“扫黄”行动。当时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刚刚成立不久,中央网媒的羽翼亦不丰满,多数网站仍然处于“散、小、慢”的初始阶段。此时进行的大规模整治行动,势必要关停一大批违规网站,必然会造成中国新兴互联网产业的阵痛,国外的诸多竞争对手便会乘虚而入。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阵痛”,中国互联网就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付出整个网络生态泛“黄”的尴尬境地,中国不能走国外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之后的事实证明,存活下来的网站发展出了许多如今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网站,即网络监管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的网络市场,反而使众多互联网民族企业在“优胜劣汰”中得以涅槃重生;反过来,广大网民也逐渐接受这种帮助自己抵御不良思想的做法。

如今的时代,通信工具高速发展,传播十分便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年增长率为28.9%,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其中,中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哪怕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只要简单模仿,就能够使用手机上网。在手机网络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被轻易传播到黄毒。

小孩子缺乏判断力与自制力,可能沉溺其中或继续通过网络或人际传播给他人。一传十,十传百,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网络监管,事实上扮演着新闻传播学中的“把关”角色。只是这个“把关人”担负的不只是审视若干条新闻的责任,而是净化整个网络环境的责任。

三、网络监管的研究设施与技术

(一)国家信息安全应用基地

200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重庆邮电大学合作成立的“国家信息安全应用基地”在重庆成立。在java网络安全领域,将重点研究网络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计算机等级保护制度;在信息安全测评与服务领域,重点研究计算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测评技术;此外,还将开展网络攻防技术、特殊项目技术的研究等。

“国家信息安全应用基地”由网络安全研究所、计算机犯罪取证与调查研究所、密码技术研究所组成,并将与国内信息安全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院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期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应用基地建成为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基地。

(二)“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网站内容分级制度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如美国要求所有境内含情色内容的网站都必须加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设计的“分级标示与警语”;日本实行了新的游戏分级制度,以减少色情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台湾地区也颁布了《计算机网络内容分级处理办法》,要求所有网站必须遵守。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好互联网管理工作,给青年朋友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已成为互联网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是我国政府为净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由国家出资供社会免费下载和使用的上网管理软件,是一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计算机终端过滤软件。软件通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严格测试,可以有效识别色情图片、色情文字等不良信息,并对之进行拦截屏蔽,产品同时具有控制上网时间、管理聊天交友、管理电脑游戏等辅助功能。产品安装容易,操作简单,为广大家长管理孩子上网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200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征集结果,郑州金惠的“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和北京大正的“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两款产品中标(后来这两款产品被组合,并更名为绿坝花季护航),工信部采购了4170万元人民币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提供给网民免费下载、使用至2010年5月20日。

2009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09年7月1日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最新版本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应预装在计算机硬盘或随机光盘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受限于法律范围内”不假,然而,“网络舆论被官方控制”、“民意因网络审核‘被’代表”等说法是不恰当的。适当的网络监管非但不会限制网络市场的发展,相反,会促进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从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句话,网络环境越安全,网友言论越自由。网络“把关人”的加强,将会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科学发展,最终实现中国网络市场与广大网民精神生活的共同繁荣。

作者覃博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人民网社区博客主编。曾供职或实习于数十家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媒体,长期的一线实践使其享有丰富的传媒经验与人脉关系,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低调、从容,是其成功的秘诀。

竞争对手恶意推动下的危机公关初探

谭泽荫

摘要:本文对企业的竞争对手恶意推动下所造成的公关危机的特点进行分析,回顾危机公关处理原则,梳理危机公关的基本过程,最后提出企业处理此类危机公关的策略及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强调公关伦理的价值判断,抓住关键环节系统处理,以及科学操作和注重沟通等。

关键词:企业、危机公关、竞争对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对手制造事端对企业进行恶意炒作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此类非正常事件令企业措手不及,陷入极大的被动。危机制造者一般对于受害企业有深入的研究,对企业的状况了如指掌,通过有很强针对性的精心谋划,剑锋直指企业的软肋。所以,这种有竞争对手在背后参与的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处理不好,轻则伤筋动骨,重则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