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电视节目编辑
49625100000028

第28章 常用的几种编辑处理方式(2)

第三节转场的方式

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是由多个情节段落组成的,而每一个情节段落则由若干个蒙太奇镜头段落(或称蒙太奇句子)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若干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

什么条件下需要转场?转场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中的至少一个:时间的变化,地点的变化和情节的变化。如果两个段落之间具备了以上的一个因素,那就要考虑转场的方式了。所谓时间的变换是指节目上下两个段落或场景之间表达的时间有明显的断裂感,前后两个时间不是生活中的一个连续时间段,此时就需要让观众把前后两个段落区别开来。地点的变化则是表现空间上发生了变化,空间的变化从视觉上能够给观众带来明显的跳跃感,所以需要考虑镜头的转场。情节的变化则一般都会带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因此也需要转场处理。

电视节目中哪些手段可以用来转场?从技术手法上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有技巧转场方式和无技巧转场方式。

其中有技巧转场方式又可以分为:前期拍摄完成的转场方式和后期编辑完成的转场方式。所谓前期拍摄完成的转场方式是指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利用拍摄中的一些契机,给后期的转场留下切口,在后期编辑中运用;后期编辑完成的转场方式是指编辑使用一些特技技巧,并恰当地利用它们完成转场。

这只是从是否使用了技术的角度来区分,使用了摄像机或编辑机的转场方式称之为有技巧,反之完全依靠使用镜头特征的则被称之为无技巧。

一、有技巧的转场方式

有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随着摄像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不断升级,特技转换的手法也越来越多。

1.通过摄像机实现转场的方式

(1)遮挡

摄像机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镜头被某个物体完全遮挡,此时画面的构图完全被破坏,但这个时机恰恰是可以用作转场方式的,上下两个相接镜头的主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这种方法转场,能给观众视觉上较强的冲击,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悬念,同时也使画面的节奏紧凑。如果上下两个画面的主体是同一个,还能使主体本身得到强调和突出。

(2)消失

被拍摄主体由于画面里某个物体的遮挡而消失在画面构图里,画面构图不发生改变;由于主体是在画面中自然消失,所以镜头转换就自然而然地过渡过去了。

(3)出画入画

指以画框为标准,被拍摄主体从画外进入到画面以里称之为入画,反之则为出画,出入画的瞬间都可以用来转场。

(4)甩

拍摄摇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快速地运动,画面里的内容看不清楚,但作为编辑的一种手段,甩镜头很好地间隔了观众的视觉,可以用来作为转场的技巧。

(5)虚焦点

镜头拍摄过程中,镜头焦点从实变为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达到转场的效果。

2.后期编辑完成的转场方式

后期编辑过程中,能够使用后期编辑设备完成转场的方式要多于摄像机镜头拍摄完成的方式,经常使用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淡出淡入

淡出是指上一个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出点部分逐渐隐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的入点部分逐渐显现,直至达到正常的亮度。淡出与淡入画面技术处理的长度,与情节的发展有关系,所以淡出淡入的速度不完全一致,节目的情节、情绪、节奏决定着技术处理的要求。淡入淡出能够产生一种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2)叠化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象、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3)翻页

翻页是指前一个段落的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段落的画面随之显露出来。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模式。

(4)停帧

前一段落结尾镜头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类处理方式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此外,利用技巧转场的方式还有多种,但这些技巧的处理方式基本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律,所以需要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去不断地了解、不断地积累,积少成多,最终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但对于后期特技的转场方式,创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特技作为一种人为的因素,其比较好的使用效果应该是使用了特技,但观众并没有注意到特技。否则,如果为了转场而加特技,为了特技而加特技,导致特技过多,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而消减节目内容的传递,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二、无技巧转场的方式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个段落的镜头,在这里主要是指编辑对蒙太奇手法的使用,找到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在两个镜头之间找到段落转换的理由,并巧妙地将这种理由附载到镜头上去。与情节段落转换时强调心理的隔断性不同,无技巧转换强调的是视觉的连续性。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使用无技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因素。所以与有技巧转场方式比较起来,无技巧转场方式的运用无论是从处理难度还是观众的接受程度,抑或是视觉的流畅程度来看,大多数时候都比编辑机完成的转场方式要好。尤其是非剧情类节目,为了减少人为痕迹,人们更多地使用了这类手段。

1.相同主体转换

相同主体转换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上下两个相接镜头中的主体相同,通过主体的运动、摄像机跟随主体移动,从一个场景进入到另一个场景,完成空间的转换;二是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主体是同一类物体,但并不是同一个,如上一个镜头主体是一只书包,下一个镜头的主体是一只公文包,这两个镜头相接,可以实现时间或者是空间的转换,也可以同时实现时空的转换;三是利用上下镜头中主体在外形上的相似完成转场。

2.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是指镜头的拍摄模拟了剧中人物视线关系的镜头。编辑中上一个镜头拍摄主体人物观看的画面,下一个镜头接转主体观看的对象,这就构成主观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后两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转场既显得自然,同时也可以引起观众的探究心理。

3.特写转场

观众能够识别空间是否统一的因素是环境和参照物。特写镜头由于其表现面积小,观众失去了参照标准,从而能够实现转场的目的,因此人们也经常称特写镜头为万能镜头。不论上一个段落的结束镜头是什么,下一个镜头都可以从特写开始,这是因为特写镜头能集中人的注意力,即使上下两个镜头的内容不相称,场面突然转换,观众也不至于感觉到太大的视觉跳动。

4.动势转场

动势转场是指利用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动势来衔接两个镜头,或者是利用动作的相似性完成时空转换。

5.解说词或同期声

解说词或同期声之所以能够转场,在于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强烈的指向性。因为语义直观,在语言意义的直接引导下,让观众意识到场景发生的改变,从而达到转场目的。

6.空镜头

空镜头由于其画面的指向性不强,所以能够模糊观众对两个场景之间变化的跳跃感,从而达到转场目的。运用空镜头转场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特别是一些老电影中,英雄人物壮烈牺牲之后,经常接苍松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镜头,不仅让观众在情节进入高潮后能够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还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除了上述六种较为常用的无技巧转场方式之外,还有隐喻转场、运动镜头转场、声音转场、两极镜头转场等其他形式。这些转场方式需要创作者分析镜头的特征,找到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从这两个镜头里将段落之间的关系延伸出来。

第四节镜头的隐喻效果

语言学上,把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代另一个事物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Metaphor)。“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即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通常,第一个事物可以被描述为第二个物体。A.I.Richards 1936年的著作《修辞的哲学》一书中指出,隐喻的组成有两部分:一是主体,指作者欲描述之主题;二是喻体,指作者用来描述的部分。

隐喻作为语言修辞的一种手法,视听语言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主体和喻体之间又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呢?目前,比较常用的带有隐喻效果的镜头处理方式有三种:

1.隐喻的主体和喻体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由于主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所以这种做法的隐喻效果最为自然和隐蔽,但其缺点是指向性往往不是十分明确,如果没有其他手段的辅助和点化,隐喻的效果有时很难达到。

2.运用镜头的编辑手段,通过镜头组接在一个段落里形成镜头的隐喻。这种手法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用的,比如《摩登时代》里采用拥挤的人群与拥挤的羊群,这种手法的有利之处是隐喻的主体喻体明确,表达的指向性也因此变得特别明显,但缺点是过于直白,生硬,观众接受时容易产生不适之感。尤其是这种手法在过去的一些老片子里经常使用之后,更容易引发观众心理上的某种反感,比如英雄人物牺牲之后,经常会用青松、蓝天、大山等镜头来表现英雄的革命精神。

3.使用摇镜头来实现隐喻的手法。摇镜头在运动中由于有过程的提示,所以主体和喻体之间容易建立起隐喻的关系,但与第一种方式比较起来,其指向性更为明确了,而与第二种方式比较起来,则显得较为隐蔽,而且由于主体喻体在一个镜头里,不需要其他方式的铺垫,镜头的使用上比较简洁,所以摇镜头的这种隐喻功能恰恰是可以很好地运用的。比如在拍摄人物时,表现对象在一间平房里,镜头从房顶的房梁上摇到被拍摄对象,而被拍摄对象又是当地村民的顶梁柱,这个含义就比较容易被观众体会到。这种手法的运用关键是镜头特征的分析,能否发现其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