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师资队伍建设
从师资队伍的数量以及结构两个方面来看,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正面临着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局面。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艺术教育普及速度较快,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连续多年的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宏观控制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设立,带来的既有教师数量的欠缺、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又有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质量受到影响的直接后果。因此,加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题为《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中指出:“教学条件、教育投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可以反过来看,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培养的大师不多。不仅仅是经济原因。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不一定比我们好,但他们出了不少大师级的学者,培养了许多国际一流人才。我们能够说得上来的在国际上贡献很多或者在某个方面有很大的发明创造的不多。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首先是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核心。没有教育,我们的创新很难完成。师资是事关教学质量好坏的最主要问题。”[张尧学:《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5日第5版。]
有人撰文对热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提出了理性思考,文章说,“事实上,大部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开设此类专业的各院校的办学条件也不容乐观。应当肯定,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设备上都比较先进,硬件上的不足可以用资金弥补,但师资力量不足是短期内无法补足的。这一最关键的要件对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不少设有此专业的院校师资水平又一时难以跟上。学生综合素质岂能达标?也许有人会说,师资不足,可以外聘。问题是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骤然热办,院校之间在外聘上也难免“撞车”,学生质量何以保证?比如,西安市两所高校所开设的播音主持都附属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大部分有从事教学的背景,但谈起自己的师资时,圈内人士也只能说保证“省内一流”,在全国属于什么水平则难以知晓。”[邓晓艳:《对热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理性思考》,《今传媒》2004年第7期。]而教师质量的高水准、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健步伐恰恰是学校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包括学科带头人、已形成的学术梯队,并且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
一、选拔培养
选拔的范围一般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本校的、外校的,国内的、国外的,还是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的,等等,都应该经过学术委员会或是专家论证组的审慎考核。鉴于本专业的特点,除对应试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外,还必须进行现场教学的试讲考察。换言之,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任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该有着较为扎实的有声语言表达功力,以及不同文体的示范能力。
培养指的是对现任教师的充电与提高,可分为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进行。可以开设不同的专题讲座,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一线的从业人员讲授理论与经验介绍;可以请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上给予年轻教师以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可以以鼓励及奖励的方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应该鼓励教师积极深造,在本校、国内其他院校或是国外相关机构取得高学历、高学位;还应该鼓励教师去电台、电视台进行一线的亲身实践,或参与策划,或播音主持,或编辑写稿……等等。
二、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的范围一般是电台、电视台或是外校、外单位等相关行业。他们中有的是具备话筒前丰厚的实践经验,有的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同样需要经过审慎的考核,包括资质审查以及试讲考察,同样应该既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又有着较为扎实的有声语言表达功力,以及不同文体的示范能力。
三、外聘兼职
全国广电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中央和省地市级媒体的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社会上相关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都是一个宝贵的师资资源,聘请他们或是兼职或是定期到学校讲学、任教,无疑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有师资的一种强而有力的支持。
比如,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原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0年9月改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建。2001年来,学院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稳步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他们一方面注重专职教师人数的充实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注重引进人才。仅2001年一年,引进专职教师20人,培训现任教师100余人次。同时聘请客座或兼职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年。]
四、考量与诊断
师资队伍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是学科队伍的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的构建、学术氛围的营造、科研项目的争取与学术成果的积累等。这当中,既要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考量,又要灌输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以保证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相对稳定。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陈玉琨在《现代学校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价》一文中提出了对教师进行考量的具体诊断方案,颇有创意:
1.骨干教师流动诊断
定义:M1为教师流动率;M2为骨干教师流动率。
M1=本年度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教师总人数
M2=本年度骨干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骨干教师总人数
M1=3%为教师流动过度警戒线
M2=2%为骨干教师过度流动警戒线
当这两数字高于警戒线,则需引起重视。若M1大于5%,或M2大于3%就要就此作专题研究,分析原因。
方法:在人员流出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越过警戒线时立即报告。
2.教师专业水平诊断
教师专业水平由教师学历构成,即本年度教师中本科毕业生所占比例、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所占比例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所占比例体现。由有关部门在教师流进和流出时进行统计。在高学历的人员比例下降5%以上,有关部门就要作出报告。
3.教师专业发展诊断
教师专业发展预警由本年度教师参加各类学历、学位学习与各种非学历、学位进修提高活动的人数表示。若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教师学习和进修提高活动的人数有显著下降,有关部门就要作出仔细的分析,说明原因,发现有任何异常的苗子就要作出专题报告。
4.教师情绪诊断
学校在每月的第一周进行一次师生情绪的抽样调查。当师生不满情绪明显增加时,应向学校领导发出预警。
5.教师社会影响力调查
教师社会影响力由教师应邀参加各种咨询活动、学术活动的频率表示。
本年度教师应邀参加各类政府部门咨询活动的人数与次数;
教师应邀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的人数与次数;
教师姓名在各类网站上出现的次数(在yahoo等网页上输入教师姓名,查看搜索的结果)。[陈玉琨:《现代学校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价》,见首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研修班相关资料。]
当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因为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还是关键。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影响至为巨大。“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仅仅要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更要把思想作风、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杨叔子:《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新华文摘》1996年第3期。]作为从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教师,应该也不在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