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17

第17章 教学评估体系及学科发展走势分析(1)

走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工作试点。2004年10月26日,教育部宣布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启动五年一轮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利用评估手段来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节高等教育教学评估

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学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1.教学评估的特征

教学评估的特征是:第一,具有高度权威性。专家组受教育部委托。第二,具有基础性。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一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基础。第三,具有社会影响性。公布评估结果,对于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第四,具有综合性。名义是教学评估,实质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评估。

2.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7个方面及特色项目。前7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19项二级指标,其中重要指标11项,一般指标8项。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处钱仁根教授2004年5月28日所作的《正确理解评估方案,认真做好评估工作》报告,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作了较为细致的解释。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有两个二级指标,一个是学校的定位,一个是办学的思路。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学校的定位和规划,就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办学思路的主要观测点有两个:一个是教育思想观念,一个是教师工作地位。

(2)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中有两个二级指标,即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还有主讲教师。

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观测点是三个:师生比、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比例。

主讲教师,主要观测点是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学水平。

(3)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条件与利用,一方面讲条件,一方面讲利用。它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经费。

教学基础设施的主要观测点是:教舍状况、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运动场面积和设施、校园网建设状况。

(4)教学建设与改革。

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三个二级指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专业”的主要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

“课程”的观测点比较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建设与成效、教学方法手段与改革、双语教学等4个观测点。

“实践教学”的主要观测点: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的比例和效果以及实验室开放。

(5)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管理,有两个二级指标:管理队伍和质量控制。

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即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要求教学管理队伍的成员在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任职时间、能力等方面,要构成合理的结构。

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是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评估与检查。

(6)学风。

学风不单指学生,这是大学风的概念。它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

教师风范,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

学习风气,主要观测点是: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效果;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情况。

(7)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观测点是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基本技能是指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主要的观测点是:选题、论文或设计的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观测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水平。

体育教育效果,主要观测点是合格率与健康标准的合格率。

社会声誉指的是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主要观测点:生源、就业、社会评估。

(8)特色项目。

教育教学评估优秀的必须要有专家组认可的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可以是多层面的:可以在总体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可以在教育的模式、培养的人才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上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也可以在教学管理的层面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还可以是优良的校风。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将19个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划分为A、B、C、D四级。每一等级都规定有一定条件,按条件定等级。达优标准为:

A大于等于15,C小于等于3,(其中重要指标达A级的要大于等于9个,达C级的指标要小于等于1个),特色鲜明。[参见苏州科技学院评建专题网。]

第二节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呈持续扩张的态势。2006年3月1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年会上介绍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提高到21%,从1998年在校生780万,增加到现在的2300万人。可以说,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就是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与大的气候呈共同走势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办学规模上,据《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资料显示,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已有58所,这还只是在教育部“登记注册”,经过教育部审批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近300所院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在招生规模上,每年也达到近万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一次讲话中说:“教育事业在短时间里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一定会伴随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会逐步暴露出来。”总体上,我们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验设施等软硬件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上马;或者有的学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专业招生的规模,使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刘凤泰:《在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2005年6月3日。]

众所周知,“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这种形势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评估就显得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遵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国内各大院校都开始建立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在整个院校的评估工作中,认真参评。

基于调研资料掌握得有限,加之有的学校评估网站相关网页难以登录,所以,我们仅将部分院校的部分资料整理如下。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教学评估与建设工作自2004年3月全面启动。学校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看做是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三个确立”,即“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难得机遇,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地进行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准确,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风、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

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学校制定了“四个规划”,即《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牢固,特色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

(2)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学校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形成了“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共识,制定了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了“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4+2”城乡合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建成了一批省级名牌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编辑出版了一批高水平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

(3)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成立了新一届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调整了院(系)教学秘书队伍,使全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管理队伍结构更为合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4)办学基本条件进一步优化。

2003至2005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有了较大的增加,达到了14406万元,生均值达到6718.87元。目前,各类功能完备的实验室达48个;新建微格教室14个;每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语音教室座位数达到了54.27个,两校区图书馆总面积达53967平方米,生均馆舍面积2.92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的总面积达到了346912平方米,生均达到18.76平方米,大大超出了教育部提出的合格标准。

(5)教风和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开展评建创优活动,学校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加大了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和奖励力度,广大教师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学风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