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培养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的重要基地,“十一五”期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要在进一步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增强专业和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语言传播人才,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传向世界。
学校党委陈维嘉书记对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自评报告提出了建议,并对下一步评建工作提出了要求。陈书记指出,播音专业是我校历史最长,办学特点最突出,优势和亮点十分鲜明的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引领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人才培养模式也很先进,应在评估过程中将其充分展示出来。学院应立足现有条件,积极开发利用学校的公共资源,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竭尽所能将工作做好。
通过教学评估,全院教职员工树立了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重点突出专业建设,凝练办学思想和治学方略,体现播音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和规范性,突出学院特色。
综观多所院校的教学评估,一般有如下做法:
(1)普遍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并设有教学督导队伍。
(2)学生成为评估主体。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都放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
(3)坚持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有的学校明确规定最少听课门数、学时,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
(4)教学评估与教师利益挂钩。各高校教师评优名目多、层次多、种类多,如优秀教学质量奖、名师奖、优秀主讲教师、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
(5)开展各类单项评估。如名优课程评估、实习基地评估、试卷评估、考试工作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等。
(6)然而,作为有着特殊要求、特殊规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评估,只能放在整个“大一统”的教学评估中,难显其特点,也不很科学。
第三节建立科学的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
评估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播音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她立足于哲学、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四大学科群,有着自己学科的独立性与可容性。“在我们的认识上,从来没有把播音主持艺术仅仅定位于新闻,仅仅定位于艺术,仅仅定位于语言,从来不做这种狭隘的定位。这并不是对其他学科的轻蔑,而是对自身独特性的重视。”[张颂:《中国播音学发展论》,《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因此,以文科或理工学科的共性标准代替播音学科的特殊标准是否合适,以全国统一的评估体系来评估播音教育教学是否科学,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2006年2月23日,共建高等艺术院校工作——本科评估指标说明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文化部教科司副司长王丰、教育部高教司高等教育评估处处长朱洪涛、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嬴枫、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以及各艺术类院校评估指标补充说明研究小组成员共同出席了会议。
会议围绕艺术和体育类院校的评估标准展开,朱洪涛处长在讲话中指出,对艺术和体育类院校的本科评估标准进行微调,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将标准进行分类、细化,严格要求。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有关指标观测点标准的说明及建议充分表达了意见与建议。专家们表示,通过此次会议对艺术和体育类院校的评估标准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将对艺术和体育类院校在本科教学评估中遇到的困难起到实际指导的积极作用,使各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等人在合写的论文《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中,呼吁要充分尊重和遵循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把握艺术学科建设的特点,从而构建科学的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
文章指出: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和经历重大变化。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更高,更有针对性。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艺术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教育政策,是教育部适应扩招后高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原国家教委从1993年起,分期分批对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最初分合格评估、随机水平评估和优秀评估三种基本形式。从2003年起,教育部决定将三种评估合并为一种,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基本评估指标体系的观测点上,要求另有增加,如医药、财经、师范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等院校,又增加了部分观测点。
关于高等艺术院校评估标准的掌握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凤泰在2002年6月召开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会上提到:“在评估当中,具体到某一学科,可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对艺术院校的评估,在使用指标体系的同时结合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2004年8月初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透露,教育部相关司局已提交设立专门评估机构的报告,将由专家委员会研究不同类型的评估体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等。此外,还将进行分学科专业的质量评估。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建立评估体系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现在来看,只建立一套官方的评估机制不太现实。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一套基本的教学标准评价体系,包括基本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重视程度、教学质量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同时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
可以看出,教育部在实施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不同种类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为我们深入探索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另外,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宏观上来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而艺术教育的一些专业恰恰需要保留“精英式”的培养模式,这也是艺术教育区别于现行评价标准的特殊差异。[潘鲁生、顾群业、董占军、王霞:《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7月。]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人才即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从专业特点看,具有双重属性:既要完成新闻类节目所包含的各种播出任务,又要完成教育类、服务类、欣赏类、综艺类节目所包含的各种播出任务;既需要具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又需要深厚的语言艺术表达的功力;既需要有先天的声音、口腔构造及感受力、表现力、形象、气质等诸多条件,又需要有科学文化、外语、话筒前与镜头前的良好心态和多样化表达技巧的全方位学习与训练。因此,他们属于具有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双重身份的综合型人才。而对于他们的培养,也就有了特定的要求与特殊的规律。[付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比如,从招生方式上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直都是采取提前进行专业考试,考生在取得专业合格证之后,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然后再进行录取的方式。从教学方法上看,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以小课教学为主的小班制教学、单元式授课模式,也是本专业的独特之处。
因此,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进行评估时,要充分尊重和遵循本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把握本学科建设的特点,在对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指标进行具体测评的时候,观测点中的量化标准,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规律采用动态的指标,也许更为科学、更为切合实际。因此,我们说,我们赞同制订相应的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标准,这将是对现有教育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四节学科发展走势以及教学改革新
思路以1994年10月出版的《中国播音学》为标志,中国播音学的学科建设从“初起”期走向成熟,走向系统。而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经过了初创期、成型期、成熟期,如今已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6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全国高校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开始进入组织化和程序化的阶段,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