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广播电视传播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创作活动,需要从业者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培养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我们反对“个人主义”,尤其对于身居前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广大的听众、观众是通过和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来接受信息的,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就成为广播电视传播者的代表和使者,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也容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容易产生轻浮思想,容易“飘飘然”。不但在观众面前容易目中无人,在创作团队中也时不时流露出这种思想。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工种都是一样重要的,都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虽然播音员主持人代表整个广播电视创作团队,在受众的心中熠熠生辉,但是作为从业者来说,心中要不断地警醒自己: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整个流程中的“最后的终端”,没有其他各工种的配合和支持,这个光芒是无法绽放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日益引起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者的关注。
由此可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全方位、多素质的,涉及面广,关注点多。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就是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第二节人才选拔标准分析
广播电视的发展催生了众多学子纷纷青睐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这其中一部分人是兴趣使然,他们迷恋于五彩斑斓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沉醉于用有声语言向广大受众传递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有一部分人是被主持人头顶上的光环所吸引,来选择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
不论是什么原因驱使,每年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在增加。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院校也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名浙江传媒学院),发展到一个拥有百余名成员的大家庭。于是,把好人才选拔关成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很多有志青年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迈进考场,很真诚地对考官说“我很热爱这个专业”,“我对这个专业很有兴趣”。殊不知,热爱和兴趣并不能决定是否适合从事这项有着特殊要求的职业。我们的教育者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体系来考量和选拔人才。因此,分析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标准,对于各高校开展招生考试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它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素质。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各个院校近年来的考试形式,来分析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选拔标准。陕西师范大学初试:朗读指定稿件。
复试:
①即兴评述(当场抽题,准备5分钟,不得写成提纲或讲稿,限3分钟以内);
②朗读自备文学作品(限2分钟以内);
③笔试:文学、文化、文艺基本知识,影视作品评析(写作)。
上海戏剧学院初试(面试):
①叙事散文朗诵(自备);
②新闻故事讲述(自备)。
复试(语音和能力面试):
①指定文稿朗读;
②指定话题讲述;
③才艺展示(音乐、形体、朗诵等任选一项)。
三试:笔试:命题散文写作。
面试:主持能力测试。
口试:综合素质测试(包含英语口语测试)。
上海戏剧学院主持能力测试部分的考试形式很有特点:
(1)报选题。学生甲坐在桌子的一端,扮演主编,学生乙作为编导来报新一期节目的选题,一分钟之内,阐明自己关注的事件、舆论的导向、基本形式、落脚点等要素。通过“编导”的叙述,考察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和基本的电视意识;通过“主编”一两句话的点评,同样考察其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也考察其语言的总结归纳能力。然后,学生乙再坐到桌子的另一端扮演主编,学生丙再坐上来做编导,以此类推。
(2)双档主持。考生两两组合,在自己刚刚报的选题中挑选一个,作为所主持节目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出发,做3分钟的节目。考察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看图说话。在主考老师出示一张图画后,自由选取图画中的任意一点,生发开去,做一分钟的即兴评述。考察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构思能力。
(4)现场辩论。或者从考生们所报的选题中挑选一个题目,或者由主考老师准备好一个题目,现场的考生在面对面站成两列后,展开辩论。第一列的考生a阐明观点,对面列的考生b反驳a的观点,第一列的考生c再反驳b的观点,以此类推,成“Z”字形进行到结尾。既考查学生的即兴口语能力,也考察其抓问题本质的能力和逻辑清晰、幽默诙谐等表达手段的运用能力。
(5)一句话总结考试感受。
这种表演与播音主持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充分挖掘出了考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初试:
①朗诵(含自我介绍,考生自备);
②特长展示(考生自备)。
复试:
①播音测试;
②即兴主持。
天津师范大学初试内容及分值:自备稿件朗读,限时3分钟。内容可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等中任选。
①吐字与发声(40%);
②思维与理解(25%);
③语言表达(25%);
④综合素质(10%)现场抽题:稿件朗读、即兴评述。
复试内容及分值:
①新闻播报(30%);
②文学作品朗诵(20%);
③话题主持(40%);
④综合素质(10%)。
浙江传媒学院初试(面试):
①形象气质考察;
②语言能力考察:朗读自备材料(体裁不限,限2分钟);
③朗读指定材料。
复试(现场录音录像):
①朗读指定材料;
②模拟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面试。考试过程录像,考生不允许化妆):
①指定稿件播读;
②考官提问。
复试(面试。考生过程录像,考生不允许化妆):
①指定稿件一播读;
②指定稿件二播读并评述。
从这些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考试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地分析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
一、形象与气质
对于形象气质的要求是选拔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基本标准,就是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形象要端正、大方,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从事大众传播工作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受众。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由于感受外界事物的方式是相同的,因此美的事物会在人们心中引起大致相同或者相似的反应。即使每个人还有自己的想象力,但由于其有赖于感觉,因此在美的鉴赏方面,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于是在选拔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时,首先有必要对形象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相对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美,不一定要艳丽,不一定要出众,更多的要在于端正、和谐与大方。这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层面。
1.脸型
基于电视图像水平扫描特殊性的考虑,在选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时,建议从监视器里看图像效果。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瘦长脸比较好,也就是说脸部的内轮廓要相对较窄,这样在图像上立体感较强。有时日常生活中视觉效果较好的丰满一些的脸型,比如“国”字脸、圆盘脸等,在图像上就会显得发扁。
2.五官
电视图像上,五官的端正体现在其分布的匀称及对称上。根据美学理论,“黄金分割”是比较理想的分布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停五眼律”,即:发际到眉心、眉心到鼻尖、鼻尖至下颌这三段距离应该是等分的;两眼间距、眼裂内角至外角的距离、外眼角至鬓角发际的距离是相等的,也就是面部纵轴三等分,横轴五等分。[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页。]
当然,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可能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因为人的长相都不太可能绝对的匀称和对称。但只要依照这个标准,大体视觉效果舒服就可以了,除非有明显的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