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07

第7章 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分析(3)

3.形体

全身图像的考核,也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从大众的审美需求来看,形体的和谐美需要体现男性的阳刚坚毅和女性的柔和甜美。如果没有特别出众的才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般不选择过胖、过瘦或者过矮的体型。通常在身高标准上,男生不低于170公分,女生不低于160公分。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相对还要高一些,男生一般不低于175公分,女生一般不低于165公分。这样的身高,相对来说比较挺拔。在体重方面,男生175~180公分的身高,70~75公斤的体重;女生165~170公分的身高,48~52公斤的体重,属于比较标准的身材体型。

此外,在躯干长度比例方面,也建议按照“黄金分割律”,以上下身3∶5的比例进行考量。这样的比例,图像整体效果是最好的。

4.气质

气质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另外,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现场比较外,还应有一个前瞻性的考虑。

气质,从表面来看,是一个对外在形象的考量标准,其实它是内在综合素质修养和性格的外部反映。因此,气质是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中相对标准较高的一个综合性形象考评体系。

通常,我们常使用一些形容词来帮助概括不同人的气质类型。例如,男生我们常用阳光、阳刚、硬朗、潇洒等词汇形容;而女生则多用清秀、柔美、妩媚、贤淑、端庄、典雅、大方等词汇形容。不同的气质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思维品质和性格特性,也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

对有声语言表达水平提出基本标准和要求,对于选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院校的考试内容和项目,都把考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主要考核点。通过有声语言表达水平的考核,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基本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能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播音员主持人是推广普通话的使者和典范,所有要上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都需要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因此在选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时候,是否能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是一个考核的基本标准。

从总体情况看,北方学生的语音面貌较南方学生要好一些。南方学生由于生活在方言区,难免会有一些语音问题,此时特别要注意辨别语音问题的成因,同时分析矫正难度。有的条件较好的学生虽然暂时有少量语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矫正过来的。

目前在选拔过程中,主要的语音问题集中体现在:前后鼻音问题、鼻边音问题、舌尖前阻和舌尖后阻混淆问题以及尖团音问题。大多都是辅音的发音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语言环境导致缺乏正确的语音意识,比如南方很多学生前后鼻音不分,原因不是发不出来,而是不知道哪些音该发前鼻音,哪些音该发后鼻音,当知道字音的正确读法的时候,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读出来。也有些考生是属于器质性问题,比如大舌头,由于成阻面过宽,舌尖音的成阻部位无法集中到一点,所以导致发音缺陷,像这样的考生就不适宜从事播音主持艺术工作。

因此,在考核普通话说话水平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单纯地只听学生语音是否标准,还要仔细分析语音问题的成因,如果属于可矫正问题,建议可以适当放宽一点标准,把目光放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表现上。

2.圆润动听的嗓音和清晰的吐字

嗓音条件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的重要考核标准,对嗓音条件的判断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是音质,这是发音的基础。柔弱、干涩、暗哑的声音一般都不太适合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好的音质应当干净、无杂音、气息通透、共鸣丰富、有润泽。其次是吐字,主要是考察口腔各发音器官的工作情况,例如发音部位是不是有明显偏差,唇舌是否有一定力度,等等。

3.具体细致的内心感受能力和生动多变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方面,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本语感。这里面包含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第一是理解稿件,考察学生是否能在较短时间较为准确地把握稿件的内容和创作意图,是否可以较准确地抓住重点。第二是具体感受,考察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义的能力。第三是语言表达,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把自己消化后的文字稿件中的情感,用自己的有声语言传递出来。

我们要求学生基本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语言要有味道,要有感染力。所以语音、发声和感受表达构成了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有声语言层面的考察体系。

三、思维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除了播读稿件之外,更多的要参与到节目创作中去,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到现场去采访报道,和嘉宾的交流更多的是要靠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来感染人、打动人。对于考生的内涵,通常我们关注两个层面的表现。

1.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

通过考试,我们可以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及其基本文化素质。在考试中,我们通常不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多的是要去探知其利用既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通过考试,我们要选拔出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关注身边事,善于捕捉新鲜事物的考生。因为这种对生活积极热情的态度,才是培养新闻敏感性和对事业执著热情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院校都加设了文化笔试,目的应该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文化素质及知识结构。

2.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现阶段,媒体的竞争更多表现在节目内容上的竞争、节目内涵的竞争,因此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走向广播电视传媒前台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来说,竞争拼的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更多的是在比拼思维品质。我们要求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能在纷繁杂乱的事件中,迅速理顺其逻辑关系,拎出中心及重点,并且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人才选拔考试中,考察考生思维能力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项目比例与日俱增。而且各个学校的考试项目设置都有自己本学校的特点。目的就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节目及现场的能力。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发挥自己新闻播音的教学优势,把过去复试环节中的即兴话题评述改成了播读指定新闻稿件并进行2分钟的评述。这项考试充分考察了考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而过去初试中的即兴话题评述改成了主题讨论。这样,除了考察学生对话题的驾驭能力外,还能考察学生之间交流与配合的能力。

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了这种群体考核方式,既能提高考试效率,又可以增加更多的考核项目,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大致解读一下选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常用考核方式:

(1)自备文学作品朗读。

考生自己事先准备文学作品片段,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体裁不限,主要考察考生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驾驭能力。

(2)指定文学片段朗读。

指定一些文学作品片段,考察考生现场识稿及感受能力。

(3)指定新闻稿件朗读。

考察考生新闻语感以及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能力。

(4)主题讨论或者辩论。

考察考生对话题观点的提炼能力,以及是否能较好地论述清楚。

(5)即兴主持(指定话题或者相关材料)。

给考生设定内容或者范围,由其自由发挥主持。

(6)即兴评述。

指定话题或者材料,就其发表论述,考察考生的观点提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7)其他。

各学校根据培养要求增加的项目,如才艺表演、考官提问等环节。

总体说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选拔要符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管考核形式怎么变,选拔标准没有变,那就是努力选拔出声形俱佳、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