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猛增,在激烈的专业竞争中,各个院校都努力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写上不断规范和锐意革新。其中,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而,对课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抓好教学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章就将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大纲的编排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一节教学大纲编排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是院校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教学工作应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对于任何一所院校,都要重视编制和完善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的规范性
“教学大纲使得有目的的学习的组织与结构能在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M. 伊什著,李舒驰译:《教学大纲》,见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各个学校可以从各自的条件出发拟定各科大纲。教学大纲的规范性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较有实力和经验的院校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编排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且基本做到了“一课一纲”,并定期对大纲进行完善和修改。
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40多年来,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和完善,其专业教学大纲也是几经调整、不断修正和提高,也为其他兄弟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浙江传媒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也都有着完备的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授课安排上与中国传媒大学具有接近性。上海戏剧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等院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都有着自己独创的一面,选用的教材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也有所不同。这些院校的教学大纲的编排是完善和规范的,有的正在或者已经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教学评估。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创建时间较晚,师资力量不足,对播音主持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加之学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有的专业课甚至没有教学大纲,或教学实践中根本不能保证执行和完成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老师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存在疑问,致使教学大纲编写的格式和内容还不够规范。
教学大纲是根据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某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在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也有着基本要求。事实上,教学大纲是检测教学进程、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是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说明”。教学大纲的“说明”部分扼要地阐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2)“正文”。教学大纲的“正文”部分列出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和授课时数,作业的内容和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时数。
(3)“其他”。在必要的情况下,有些教学大纲还需要列出教学参考书和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精确的规定,还要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出安排。而且由于教学大纲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常常规定得十分具体细致,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有直接操作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与教学计划一样,教学目的在教学大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是可有可无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内容中不包括教学目的,或陈述含混、目的不明,这些都是不对的。
在上一章节中,我们探讨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说它是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预期。具体来说,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理念提出的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总是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的。所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为总体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它不能违背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
例如,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根据广播电视业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形象高雅、底蕴丰厚、仪表大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能以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在电台、电视台承担采编播一体化或从事播音主持的专门人才及从事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播音教学、传播、新闻、公关等行业的通用型人才。[资料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网。]那么其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就应与此统一,围绕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定位在培养德、智、体、歌舞演艺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掌握广播电视及新闻理论,能够担当电台播音员、电视栏目主持人、编辑、记者、策划人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依据其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加大新闻采访、节目策划的比例是其必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从事记者、编辑、主持人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在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不同,作为一门具体教学科目的相关文件,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这门教学科目的教学目的显然应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也更为具体。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创作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和要求的陈述是:
(1)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播音语言创作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稿件的方法,迅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技巧。
(3)提高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重大事件发生现场或演播室及时进行报道和评述。
以上目的和要求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其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及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传播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是一致的。《播音创作基础理论》大纲中的规定是为总体培养的实现服务的,是总体培养目标的一个阶段性规格和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把各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集中起来,它是应当覆盖课程计划的所有目标的。
在实践中,教学大纲是由各门学科的专家分别编制的。各门学科的专家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出发,他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总体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往往容易出现学科之间的目标重复,所以在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说明”中,应该对相关课程的衔接情况做一个说明,更好地保证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保证与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与其他课程教学目标的和谐性,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整。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创作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中对本门课程作了如下说明: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在播音发声学课程之后,突出有稿播音的创作原则和方法以及表达规律,强化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为播音主持业务课程打下良好的表达基础。与播音创作基础理论课程配套另外开设播音创作基础训练课程,对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能进行具体训练,使学生不仅提高播音主持艺术实践能力,而且加深对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为完成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可见,编排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大纲,一定要认识到,播音主持教学既有一定的阶段性,又有一定的连续性。明确和达到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确保整体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各个阶段的教学又必须在总体目标要求和统率下,相互支撑,照顾大局,循序渐进,共同为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
三、教学大纲编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时间跨度较长,因而其培养目标定位的稳定性特征比较突出。
国家层面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往往是针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有很强的稳定性,甚至几十年不变。教学大纲根据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它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与培养目标的制定一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教学大纲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课、撰写授课计划。为了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教学大纲一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定、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依据。不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与广播电视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个特殊学科,教学大纲的编订又要与飞速发展的一线实践相结合,教学大纲的编制应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及时融入广播电视一线的前沿性和动态性信息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