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这个民国军事史上重要的人物终于出场了,他一生叱咤风云,驰骋万里,由一名小排长到中华民国代总统,是传奇中的传奇。不啰嗦了,现在就讲他的创业史。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县西乡人,生于1891年8月13日。李家薄有田产,以耕读持家。李宗仁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二,6岁开蒙,随父亲读书,有时间还要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幼时的李宗仁并不是如一些伟人天资聪颖,甚至有些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太高的悟性,读书平平。”尤其是数年后到城里读新式高小,他对数学、博物、美学等课程一无所知,跟班读了一年最后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于一个乡下来的孩子的自尊心无疑是极大的伤害,于是李宗仁辍学了。
回到家里的李宗仁开始厌弃读书,每日舞刀弄枪,领袖顽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15岁时,父母送他到省城桂林的“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做学徒,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长。学了半年回到家,父母便买了一台织布机,让他织布。怎成想李宗仁半年只学了些皮毛,理论,真正干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结果一尺布也没织出来,弄得甚为尴尬。
又混了两年,正当李宗仁谋生无路的时候,传来陆军小学招生的消息。李宗仁生眼见得自己读书不成、学艺不成,从军或许是一条出路,于是央求父亲要投考。家里也是没办法,勉强同意了。结果,李宗仁考上了第三期。
陆军小学是清末新政的产物,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学堂,成为全国上下的一种时尚。陆小是是为培养军官的最初级教育机构,三年毕业后升入陆军中学,陆中毕业后再升保定军官学校,然后再毕业才能当军官。
当时广西陆小的校长是兵备道总办蔡锷兼任,教育方法模仿日本,十分严格。课程分为学术两科,学科包括国文、史地、数理化、一门外语以及初级军事知识;术科主要是军事技术,从徒手与持枪的制式教练,逐渐到班排连的密集队伍教练,此外还有器械、体操、劈刺、野外演习等等。学校对学生们军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视,学习生活极有规律,各项纪律极其严格。
李宗仁入校后,对一切都极感新鲜,尤其是对那些身穿带有花纹的蓝尼制服,足蹬长筒皮靴,腰挎指挥刀的教官十分羡慕。于是暗中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军官,也好扬眉吐气。因此上平时学习、训练都很认真,特别是术科训练,更是一丝不苟,一有空闲时间便往操场上跑。尤其是器械体操,后来简直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凡有李宗仁在操场上练习,便有很多同学围观,甚至送他一个绰号“李猛子”。
李宗仁为人敦厚、侠义,能急人之所难,同学们也都愿意同他交往。这也为日后团结广西军界的学生派打下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很快响应。广西于11月7日宣布独立。
广西陆军小学的热血青年们开始组织北伐学生军,北上援鄂。后来新桂系的一大批重要成员,黄绍竑、白崇禧、夏威、吕远新等都报名参加。遗憾的是李宗仁因为家庭的阻挠,未能参加,无限怅惘。
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之后,将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李宗仁继续上了两年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选送南宁将校讲习所任教。李宗仁在军校学习了五年,正是他的从少年走入青年,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因此对其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这段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同学,如黄绍竑、夏威、陈雄、尹承纲等等。陆军小学成为他们一生事业的起点。
南宁将校讲习所是陆荣廷用来调训各级旧式军官的机构。陆荣廷出身绿林,他的绝大多数属下也跟他一样,出身盗匪,毫无现代军事知识,自由散漫,对军校毕业生很警惕,担心他们是革命党。所以李宗仁的工作很艰辛,属于费力不讨好。但是他中规中矩,以身作则,也为多数人赞赏,不久晋升中尉,月薪32元,终于成为一名正式军官。
然而由于陆荣廷本身对新式军事教育也很抵触,这个讲习所只办了一年。李宗仁和一大批毕业于军校的年轻同事都失业了。其实当时陆荣廷正在积极扩充军队,招兵买马,但是出于对军校生的不信任,虽然对下级军官是很缺乏的,但也很少录用他们。他的这种举措让这些年轻人大失所望,也注定了旧桂系政治生命不能久长的命运。
李宗仁回到家乡,已经很难适应务农的生活,加上此时已经娶妻(第一任妻子李秀文),必须要养家糊口,于是在朋友帮助下来到桂林,担任了省立模范小学体育教员。生活有了着落,但李宗仁此时此刻的心境是非常压抑的,一个壮怀激烈的青年感到了迷茫,出路何在?
民初的中国虽然动荡,是一个不幸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制造英雄的时代,如果有真本领,绝不可能被埋没。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护****兴,西南各省率先反袁起义,于是各方纷纷扩军,对军事干部的缺乏,尤其是下级军官,非常严重。
1916年4月,在滇军第三师张开儒部担任营长的冼伯平,原先是李宗仁将校讲习所的同事,第一个来信邀请他到本部担任连长。不甘寂寞的李宗仁欣然允诺,立即抛弃了小学教员的职业,踏上征途。
时张开儒部驻广东肇庆,李宗仁自桂林乘舟而下。当他到达梧州时,遇到陆小时的同学朱良祺等人,朱良祺时任滇军第四师的营长,非要李宗仁留下给他当连长,盛情难却,李宗仁只好留下。可是委任下来,只批准了个排长,事已至此,李宗仁也不好说什么。不久部队开抵肇庆,正巧遇上了冼伯平。他责备李宗仁爽约,李只好以实相告。冼伯平愤愤不平,为此与朱良祺几乎大打出手,李宗仁夹在中间甚是为难,所幸辞职出走。由此足见李宗仁之为人,忠实可靠,为大家所信赖。
随后不几天,李宗仁又受同学李其昭之约,进入护****第六军林虎部第七旅第十三团(团长周毅夫)第二营,担任排长。林虎是有名的彪虎将军,这一部军队几乎清一色的是广西人,中下级军官又多为军校学生,所以李宗仁甚感人地相宜,并不在乎排长连长的。
李宗仁平生的第一次战阵发生在讨龙之战中。其时袁世凯已死,广东的龙济光仍然与护****为敌,于是,讨龙之战爆发。李宗仁所在的部队奉命攻击广州附近的石井兵工厂。进攻刚刚开始,连长李其昭由于害怕,假装肚子疼,让李宗仁代理连长,替他指挥,自己偷偷躲起来。战斗一打响,子弹乱飞,很快有人负伤、阵亡,护****多是新兵,都怕死不敢冲锋。李宗仁情急之下,亲自举旗,带头冲锋。不料一颗子弹飞来,由面颊射入,顿时满嘴碎牙,口吐鲜血,李宗仁恍若不知,继续指挥冲锋。直到支持不住,才退下来包扎伤口。由于他的勇敢表现,战后立即被升为连长。
1916年10月,龙军被击溃败逃至海南岛。林虎部奉命开抵广东雷州驻防。
1917年10月,护法战争爆发,李宗仁所部随谭浩明入湘作战,抗击北洋军。在一次战斗中,李宗仁又一次负伤坚持指挥,最后战胜敌军,缴获颇丰。随后李宗仁骁勇善战的名声便在桂军中传开了。战后不久,25岁的李宗仁因功升任营长。第二年,李宗仁所部重归林虎建制,驻防广东东江淡水。
1920年8月,粤桂战争爆发。桂军大败,乱军纷纷向广州集中,准备退回广西。林虎、马济部桂军由东江绕道北江转西江撤退,李宗仁营担任后卫。
当时的广东人民真是恨透了桂军,一路上不是坚壁清野,就是施放冷枪,桂军弄得狼狈万状。在撤退途中,李宗仁感慨万端,加深了对旧桂系统治阶级的失望。当部队到达肇庆上游60余里的禄步圩时,前方山口已被粤军封锁,而后面追兵将要赶到,近万余桂军乱作一团,不知所措。这时李宗仁挺身而出,他会同马晓军营的黄绍竑、白崇禧、陈雄等以及桂军韩彩凤部向两侧山上的粤军发起攻击。经过反复冲杀,终于击退粤军,一万余桂军安全返回广西。这一仗之后,李宗仁更是名声大噪。
1920年底,林虎部驻扎玉林,李宗仁营驻兴业县。不久林虎因与陆荣廷政见不合,离开广西,部队交给师长黄业兴统领。
1921年6月,不甘心失败的陆荣廷分兵三路,再犯广东。黄兴业部为右路军,指挥三个师由玉林、北流,进攻化州。右路军击溃粤军黄大伟部,占领化州、高州,正准备直下肇庆时,得知中路、左路桂军溃败的消息。黄兴业乃宣布退回原防玉林。当部队撤退到广西北流县的六靖镇,便有人传出话来,黄业兴要退兵广东钦廉一带,投降粤军。
李宗仁确认了这一消息之后,非常担心即使投降了粤军也难免被改编遣散的命运。于是
同部下连长们商议去留问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不去钦廉,开回广西六万大山,哪怕上山当
土匪,也要回家乡。由于李宗仁在中下级军官中是很有威望的,其他团营的七个连长也愿意与其一致行动,听他的指挥。
于是李宗仁率领尹承纲、伍廷飏、陆超、何武、钟祖培、俞作柏、封高英、林植廷、李绍杰、陈xx、xxx等十一位连长一千余人士兵,脱离黄业兴,开入六万大山。不久粤军占领广西,为求自保,李宗仁接受了粤军陈炯光委任的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军司令的职务。此时的广西省长为马军武,又任命李宗仁为玉林警备司令,率部开出六万大山,驻防玉林五属。
当时的广西,八桂无主,人人坐地称王。李宗仁在玉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五县士绅的支持下,将部队改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自认总司令。下辖
第一支队司令李石愚第一统领俞作柏第一营李明瑞
第二营林畅茂
第二统领钟祖培第三营钟祖培
第四营刘志忠
第二支队司令何武第三统领伍廷飏第五营
第六营
第四统领陆超第七营
第八营
李宗仁在辖区内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依靠地方绅商,筹集饷械,积蓄力量,整军经武。为培养下级军官,在玉林成立干部教练所,教导大队。五属在他的控制下相对安宁,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1922年,黄绍竑率领一千余人前来投奔,更增添了李宗仁的声势,从此统一广西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