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原大战
4986000000020

第20章 桂系(三)黄绍竑 白崇禧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黎村镇山咀村人,生于1895年。是新桂系的第二号人物,也很了得。黄家家境殷实,黄绍竑自幼读书,心怀远志,1910年考入广西陆小第四期。

辛亥革命爆发后,黄绍竑、自愿参加广西学生军北伐敢死队,奔赴武昌作战。民国成立后,他进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1914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与白崇禧、夏威等同班同学。1916年毕业后被陆军部分配到广西陆军第一师充任准尉见习官。

当时的广西军队大部分是旧巡防营的底子,暮气沉沉,毫无建树。陆裕光的第一师号称新军,但军官皆是陆荣廷的旧属,同样腐败不堪。而且他们对学生出身的军官十分排斥,甚至猜忌,以至于很多广西籍的保定军校生,如李品仙、廖磊、叶琪等都投到湖南赵恒惕军中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陆荣廷、谭浩明为了敷衍这些学生,担心他们闹事,另外也是出于改良旧军,培养骨干,于是创办了模范营。

以日本士官毕业的马晓军为营长,朱为鉁、黄旭初、曾志沂、龙镇麟为连长,黄绍竑、白崇禧、夏威、张淦等保定军校毕业生,速成学校毕业生为排长,可以说是集广西军校生之大成。号称“万绿丛中一点红”。因为“学生仔”部队的军容、军纪要远远好于绿林出身的部队,所以陆荣廷经常用模范营来装点门面,充当迎来送往的仪仗队。而军校生们由自视甚高,在陆家军中得不到重用,免不了满腹牢骚,甚至怨怼情绪。

我们再介绍一下白崇禧,因为从此后,他同黄绍竑基本在一起,就不必要分章另叙了。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临桂县南乡山尾村人,回民,生于1893年。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白志书弃文从商,早年在桂林本族白远盛杂货店打工,后在桂林西乡苏桥墟开永泰林店经营粮油,娶永福县罗锦圩马氏为妻,生七男四女,夭折三男一女,长成四兄弟(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马氏系笃诚之穆斯林,对其子女多有熏陶。

从五岁开始,白崇禧在私塾从毛庆锡先生就读,刻苦用功,且聪颖异常,几乎过目成诵,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1907年冬,白崇禧报考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全省千余人报考,仅录取一百二十人,白崇禧以第六名被录取,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三个月后因患恶性疟疾退学,学籍被学校收回。1909年,白崇禧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因屡次考试成绩均名列第一,被定为“领班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随协统赵恒惕至湖北作战。1912年1月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月政府北迁,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接受入伍训练,半年后入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1914年春毕业,入北苑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实习,10月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12月毕业,被授予上士,自愿请求分发到新疆见习,因陕西正与北京政府为敌,道路不通,故未能成行。1917年1月回广西,在桂军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5月白崇禧调模范营(营长马晓军)任代理少尉连附,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中尉。

1917年秋,南北战争爆发,广西督军谭浩明任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出兵援湘。谭浩明将模范营改编为卫队第一营,随军出征。他的用意很明显,模范营纪律好,形象佳,可以作为联帅的仪仗队。然而联军先胜后败,最后退回广西,模范营跟着跑了一圈,基本没有参加过战斗,行军而已。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马晓军升了副司令,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都升为连长。

回防后,模范营被调到左右江地区剿匪,官兵们都憋着一口气,结果不到两个月便将土匪全部肃清。论功行赏,马晓军升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仍兼第一营(模范营)营长。该团另外两个营都是从旧军中调拨过来的,无形中对第一营构成一种包围、监视。剿匪出力的连长们却未得到什么好处,仍旧不满。

马晓军团参加了粤桂战争,也没有什么上佳的表现,但从撤退过程能看出该部到底是训练有素,溃而不乱,全师而退。

回到广西,马晓军团被调往百色驻防。按说这里是一个发财的好驻地,因为云贵的烟土多是从这里入桂,保护烟帮能有一大笔可观的收入。但是青年军官们并不领情,他们觉得把自己安置在边远山区,脱离与革命军战斗的前线,是一种极大地不信任。

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入广西,占领梧州、桂林、南宁、柳州等重要城市。陆荣廷下野,旧桂系解体,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省长。马晓军被省府任命为田南警备司令(右江上游各府县),模范营从此与旧桂系脱离关系。他们又陆续收容了一些散兵游勇,实力大增,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都当了营长,陈雄为机关枪大队长,全部兵力已经超过两千人。但是好景不长。

原旧桂系残部刘日福集结七八千人也退到百色一带,他们认为马晓军部接受粤军领到是反叛行为,是“反骨仔”。而此时马部虽然壮大了,但并不巩固,而且马晓军为人粗枝大叶,对刘日福毫无防备之心。一天,刘日福部全体出动将马晓军部全部包围,最终缴械。

马晓军、白崇禧、夏威、陈雄等侥幸逃脱,黄绍竑被抓了俘虏,后来也辗转逃出来。这时他们的残部还有白崇禧营的刘斐一排,夏威营的一个连,韦云淞营的一个连。白崇禧等逃出来后集合残部退到黔桂边界依附黔军刘莘园部。

黄绍竑逃出来后得到百色当地的绅商们保护,他们此前驻防时军纪很好,地方上对其甚为爱戴,于是又将地方的团练武装约两个营交给黄绍竑统领,以防刘日福部的骚扰。

驻桂粤军得知刘日福叛乱,派熊略率军进攻,平定叛乱。白崇禧、夏威等乘机率部与黄绍竑会和,马晓军也随粤军归来,收容整编部队。马君武又给了一个田南警备军第五路司令的名义,全军勉强凑足了一千余人,驻防恩隆。马晓军很失望,不久离队赴南宁,部队交给黄绍竑统领。

粤军虽然占据着百色、恩隆等城,但刘日福仍盘踞在四外几处县城,实力未受到多大损失,粤军反而处在一种被包围的态势。

就在此时,陈炯明反叛孙中山,将驻桂粤军全部调回广东,仅仅留下附粤桂军黄明堂、刘震寰等部驻守南宁等处。于是广西自治军大举反攻,围困南宁。刘震寰急调黄绍竑的千把人助守南宁。黄绍竑得电立即整队出发,就算没有刘震寰的电令他也要离开恩隆,因为粤军一撤,刘日福绝不会放过他们。

右江下游原先归附粤军的小军头纷纷反水,转投自治军,黄绍竑一路走一路打,六天七仗,直到过了右江,到达距南宁四十里的石埠圩,才算摆脱了自治军的围追堵截。安顿好部队,黄绍竑只身进城先找马晓军打听情况。当他得知刘震寰等人要他们的部队驻守镇宁炮台一带的高地,他即明白刘震寰是要撤退,而让他们断后掩护。黄绍竑是个何等机灵的人,岂肯轻易做他人嫁衣裳?于是连夜组织部队撤退。结果不出所料,他们还未准备完毕,南宁的黄明堂粤军、刘震寰桂军便开始弃城而走,向广东钦廉方向撤退。

黄绍竑帅部队跟在粤军屁股后头跑。黄明堂的粤军是民军改编的,纪律甚差,一路劫掠,跟在他们后头,连西北风也没得吃。黄绍竑于是决定改变线路,同时摆脱马晓军的领到,取道那楼圩,向广东灵山县前进。

部队到达广东境内,虽然没有了追兵,但是吃饭又成了问题。好在有一营长随身带着几千两烟土,又加上一路对商民的恐吓、勒索,好歹到达灵山。

对于部队下一步的出路,大家都有些迷茫。最后还是决定回广西,黄绍竑的家族在容县是最大的地主,养活千把军队是有能力的,先蛰伏一段时间,然后徐图再举。

正准备开拔时,黄绍竑的胞兄黄天泽找到了他们,并且带来了李宗仁的邀请信。李宗仁在玉林五属好生兴旺,而且广西军界的学生派大多都聚拢到他的旗下。黄绍竑有些踌躇,他自视甚高,不甘心居于李宗仁之下,但环境险恶,前途茫茫,何去何从又不能再犹豫。黄绍竑又很现实,只好同意。他将部队带到陆川车田圩,正好遇上失散的营长夏威,他离队后先到容县,后来到玉林投奔了李宗仁。这次来是携带李宗仁的委任状和军饷,迎接队伍。李宗仁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第三支队司令,下辖三个营,分别以夏威、陆华甫、韦云淞为营长,陈雄为支队司令部参谋。白崇禧在上一次粤桂战争中负伤,到广州医治,幸免了这一次的颠沛流离。

黄绍竑部暂时驻扎在容县、岑溪,这是他的家乡,匪祸横行,他于是一边剿匪一边寻求下一步的出路。这期间马晓军曾经回来争夺部队的领导权,但是却一无所获,悻悻而归。这支部队也可以算是他旧部,然而在对部队的关心程度,以及倾注的心血,他是无法与黄绍竑相比的,最后大家都一致拥护黄绍竑,他也无可奈何。

李、黄的暂时合作是新桂系崛起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