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
5155000000014

第14章 以低就高示弱图强的强者法则(4)

第五章 以低就高、示弱图强的强者法则 (4)

庄公封京城给段,一直让大臣们颇有异议,认为不妥。而共叔段到了京城以后,又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严加训练,且经常行军打猎。这还只是其一,共叔段一面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又大修城墙,将京城的城墙扩大,同时又加高加厚,这让庄公的大臣们更加为他感到忧虑。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了三百方丈,那将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共叔段将京城的城墙如此扩建,是不合乎规矩的,事情再发展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却说:“是姜氏要这样做的,我又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大夫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呀!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以免除后患。蔓延开来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郑庄公这时才说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过了不久,共叔段将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与北边的边邑也划归己有。事后,他又明目张胆地将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感到很惊慌,就跑去对庄公说:“我们可以行动了!共叔段的土地在不断地扩大,那就会占据更多的人口,势力也将更加扩大,到那时可就难以对付了。”可是庄公仍然不动声色地说:“做不义的事情,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越是土广人众,他将灭亡得越快。”

共叔段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郑庄公恰好要到周天王那里去,于是武姜认为机会来了,便秘密派人带信给段,约他在五月初起兵袭郑。这时已是四月下旬,公子吕将姜氏派来送信的人抓住,并搜获了姜氏写给段的密信。庄公看了密信后说:“自作孽的人,必会自食其果的!”便另外差遣一名心腹假称是姜氏的亲信,把信送给共叔段,并得到共叔段的回信,说及决定在五月五日起事,请于城楼上竖起一面白旗,以便接应等语。

庄公将共叔段反叛的回信拿在手中,大喜道:“证据在此,看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庄公立即入宫辞别母亲,率领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公子吕也已将兵马悄悄部署在京地附近。

再说那共叔段,自从接到姜氏的密报,便开始准备。他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去借兵,自己动员所有属军,假托庄公出国,前往都城监政,祭旗犒军之后,得意洋洋地向都城进军。

共叔段出城不久,公子吕即乘京城空虚之机,轻松占领京城,并出榜安民,揭发共叔段图谋叛乱的阴谋。得到京城失陷消息的共叔段,赶紧率兵回返,准备攻城。可是军心已经开始动摇,士兵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心怀不轨,要篡权叛乱。顷刻之间,兵士散去大半。这下共叔段着了慌,便率领残兵,跑到鄢城去,想再重新招兵买马,以图东山再起。不料庄公早已提前占领了鄢城,此路行不通,不得已又跑回自己过去的封地共城去闭门坚守。但庄公和公子吕的两路大军已将共城团团围住,区区一个小城,无险可守,怎抵挡得住两路大军的夹攻呢?这时共叔段感到已无路可走,只好自刎而亡。

郑庄公听到弟弟自杀的消息,立即抱尸痛哭,抱怨弟弟不应该自杀,纵使犯了错误,做哥哥的也会原谅他的。他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再一次赢得了人心,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好兄长,庄公的地位从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春秋》将这一事件记载为:“郑伯克段于鄢。”

《老子》第三十六章写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人生中,我们若能有效运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计策,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掌握化劣势为优势的“战机”

把自己姿态放低,绝不是叫你一味“屈身下去”,那样只能称为消极退让,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低姿态。放低姿态不是纯粹的为人处世手段,它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策略,有时要虚张声势、大张旗鼓,有时却要偃旗息鼓,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一鼓作气。所谓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出奇制胜,就是这个道理。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军的精锐丧失殆尽。次年,秦军乘胜围攻赵都邯郸。赵孝成王急召平原君商议退敌救国之策。平原君道:“如今之计,只有求救于诸侯。魏与在下有姻亲关系,关系素善,求之则发救兵。而楚国是大国,又路途遥远,唯有以‘合纵’之策促其发兵。臣愿亲往。”赵王依之。

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当时,平原君养门客三千,毛遂位居末列。平原君回到府中,急招门客,准备选拔二十人随同前往。平原君道:“此次合纵定约之事,关系到邯郸得失、赵之存亡,所以势在必得。若和谈不成,则须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楚王歃血订盟。现在挑选的二十人必须全部是文武俱全之士,时势紧急,这二十人便要从你们当中挑选了。”然而,平原君挑来挑去,只选得十九人,最后一人竟无从可得,不禁感慨万千:“想我赵胜相士数十年,门客三千,却挑选不出二十个文武双全之士!”

值此之际,毛遂于下座挺身而起:“毛遂不才,愿往。”平原君见毛遂面生,又不曾听左右提起过毛遂,深表怀疑,便问:“先生居胜之门下几时了?”毛遂答道:“已有三年。”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我听说有才能的人就像尖锥处于囊中,其锋芒立刻就会显现出来。你来此已三年,却从未听到有人提起过先生的长处。可见你文不成、武不就,没什么才能,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于是,平原君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到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皮都说干了,嗓子也说哑了,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番不知天高地厚的豪言壮语,就对他说:“毛先生,你去如何?”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道:“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着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口吻对他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里的土地、精兵百万,此乃霸王之资,天下诸侯哪个能当?然而,却被一个小小的白起率区区数万人连连挫败,一战丢鄢、邓等五城,郢都划为秦郡,再战而烧夷陵,三战则为秦兵毁先王之宗庙,辱没先人,这是百年难忘的仇恨,赵国都为之羞愧,可是,大王却只求苟安,您不觉得耻辱吗?合纵之事,对楚国有百益而无一害。秦国虎狼之心早已昭然若揭,赵国灭亡,楚国也不会长久。当年苏秦合纵抗秦,山东六国缔结洹水之盟,使秦国十五年内不敢东进一步。现在秦军虽然围困邯郸一年多,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未能损伤邯郸毫厘。况且有魏国遣兵救赵,如果楚赵合纵成功,再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楚国就可以报仇雪恨,收复失地,重振楚国威风。然而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大王您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又是因为什么呢?”说完,毛遂双手按着佩剑,怒目而视楚王。

楚王连连点头称是。

毛遂问:“大王拿定主意了吗?”

楚王回答:“定矣!定矣!”

毛遂便呼楚王左右取来鸡血、狗血、马血,他端起盛血的铜盘,跪在楚王面前说:“大王当歃血为盟,正式合纵之约,大王先饮,我家主人次之,毛遂再次。”于是,众人于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事成。

后来,楚王遣春申君黄歇率兵八万前往救邯郸。魏信陵君亦窃得兵符,夺晋鄙十万大军前来救赵国。秦军攻赵两年,耗尽大量人力物力,元气本已大伤,现在又遭遇赵国的救兵,秦迫于形势,亦只好息战而退。邯郸解围,终于避免了又一“杀人盈城”的惨剧发生。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之所以糊涂三年,完全是因为时机不成熟,如果他强行出头,不仅达不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还有可能惹人耻笑,故只能潜心修炼,等待时机。可一旦时机来临,如果毛遂羞于自荐,不敢挺身而出,后人又哪里会知道毛遂为何许人也。所以,人在该隐藏的时候就隐藏,该出头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出头,只是千万要把握好“藏”与“出”之间的度。

罗伯特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的创造者。当年轻的软件天才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跟他合作后,他更是如虎添翼。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极具吸引力。当时,他的眼前只有广阔的市场,却没有对手,完全有机会成为世界超级富豪,然而,他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矛盾与抉择之中:若一门心思赚钱,却忽视产品的研究与革新,势必造成发展的后劲不足;若大力开发新的产品,一旦失败,金钱与时间都要付诸东流。

在这种疑虑和犹豫中,罗伯特错过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不久后,别的公司也生产出了微型电脑,而且性能更优越。这回罗伯特急了,但他仍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目前的优势改进产品,而是把时间花在打嘴巴官司上。他在报纸上谩骂那些公司是小偷、强盗,剽窃他的创意,抢走他的生意。但是,无论他怎么骂,都不能阻止对手前进的脚步。无奈,罗伯特又出损招,将微软的软件跟自己的电脑进行搭配销售。他知道微软的软件对顾客很有吸引力,所以他要求购买软件者必须同时买他的电脑。这无疑严重损害了微软公司的利益,于是,双方关系破裂,合作中止。罗伯特无以为继,只好卖掉自己的公司。后来,他在一个小镇上当了牙医。

在人生竞争中,不会有人永远处于优势或永远处于劣势,关键在于你能否化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化胜势为胜果。

当形势对我们有利的时候,一定要大踏步前进,不能让机会轻易溜走。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如果当时不把它抓住,可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来弥补它。但如果你真的不幸错失了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时不我待,你只有尽快补救,才可能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