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纯如
516100000042

第42章 变成了名人 (2)

《南京大屠杀》在1998年1月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你或许会说,这是一匹黑马。没错,我们(还有纯如)从来不敢想象居然会有这样一天,但它确实发生了。

选择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时出版这本书最开始是纯如的主意,现在证明这真是个好想法。书正式发行前一两个月,外界已经开始关注起这本新书,而这都是纯如的努力使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友杂志的11月号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纯如的长文,而她的照片也出现在封面上。与纯如的图书签售旅行同步,大学生和草根华人团体在美国的东西海岸以及加拿大各大城市组织了相关会议。接下来,中、英文报纸杂志,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纯如进行了采访。围绕这本书刮起了一场风暴。我忠实地记录下了所有关于纯如的外界反应和媒体报道。我们住在美国各地的朋友也寄来了当地报纸关于纯如的报道。我无法描述当时我们的激动心情。那时候,我们生活的主要意义似乎就在于跟进纯如的新闻。纯如也与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天都把那些激动人心的事告诉给我们。

12月1日《新闻周刊》节选了纯如书中部分内容之后,几家主要英文报纸也登出了相关书评,其中包括《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在1997年12月11日刊登于《华盛顿邮报》的那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肯·林格尔(Ken Ringle)写道:“1937年发生于南京的事情一向少有人知,但它却灼痛着一个女人的灵魂。”这篇文章配发了一张纯如手捧新书接受采访的照片。此外还刊登了两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一张照片上日本士兵正在用中国人进行刺刀练习,另一张中,一个日本士兵正在处决中国俘虏,而其他日本士兵站在一旁笑着围观。

12月14日,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日后一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东亚研究专家奥维尔·谢尔(Orville Schell)为纯如的书写了一篇长篇正面评论。他写道,“在她新近出版的重要著作《南京大屠杀》中,身为屠杀幸存者后人的张纯如详细描写了那些恐怖的杀戮,她的愤怒可以理解。”这篇文章再次使用了日本士兵以中国人作为刺刀练习靶子的照片。这张照片很难从读者的记忆中抹去,不管看了多少次,它仍令人震惊,令人作呕。

至于中文媒体方面,北美华文报纸12月份都做了关于纯如新书的报道。太平洋的另一端,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所有的报纸也都大篇幅报道纯如的书,其中包括香港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中国的《人民日报》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大报。台湾的出版公司天下文化将此书译成中文,于1998年1月出版。但从1997年12月2日到9日,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就已经分九次连载于台湾的一家报纸上。

如此广泛的曝光度使得这本书在全美很快售罄。纯如举行过签售仪式的所有书店都出现了缺货现象,一时洛阳纸贵。当纯如12月抵达多伦多时,ALPHA多伦多分会主席王裕佳向组织成员提议,筹集一笔款项,购买1 000本书捐给加拿大的高中和公共图书馆,这使得书店里顿时一书难求。纯如在电话里向我们抱怨说,这很丢人,她看见那么多的人前来参加她的签售仪式,但他们却买不到书。纯如只能在藏书签上替那些排着长队的读者签名。整个图书签售巡回活动中,纯如向出版商抱怨了好几次。出版商告诉她,仅仅出版两个星期后,这本书就已经加印第五次了。他们已经在尽可能地加快印刷速度,但每次加印只印了1 000本。他们根本没想到纯如的书会登上畅销书榜!

因为纯如的书如此热销,我们开始关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12月21日,我们发现纯如的书出现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下面的“值得关注”栏目中。列在这一栏目中的书是编辑们认为除了上榜畅销书外其他一些近期值得关注的书。我们非常高兴。这意味着纯如的书的影响力在上升,可能会最终入榜。

那年圣诞节,我们都很焦急。我们知道,节日期间,许多人都会忙着旅行或庆祝,没人关注那些书评,更不会打算买书。但即便是在这种节日里匆匆忙忙的气氛中,《圣何塞水星报》、《圣路易斯邮报》、《华尔街日报》和《洛杉矶时报》等几家报纸仍对纯如的书给出了好评。

终于,圣诞节过完了。纯如重新开始自己的图书签售之旅。她先到了南加州、洛杉矶和圣迭戈。1月14日,纯如飞往华盛顿接受PBS的采访。在旧金山机场,她给我们电话留言说,她刚接到出版商的电话,她的书现在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排名第15!从她的声音中我们能听出她哭了——我相信那是喜悦的泪水!绍进和我喜出望外。一连几天,我们都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在下一通电话中,我们说,“纯如,你成功了!”

我们后来知道,纯如的书1月14日就已经进了畅销书榜,但要等上两周的时间才可见报。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情况会是这个样子。或许出版商们希望把消息延后两周发布,这样可以确保潜在读者蜂拥而至时有足够多的库存。1月25日,我们去巴诺书店买了一份《纽约时报》,亲自验证纯如的书确实上了畅销书榜。

从那天起,绍进和我就开始每周查看榜单。因为我们也能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看到这份榜单,每当纯如的书上榜的时候,我们就会将其打印下来。接下来一周,纯如的书从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然后在接下来的3周时间里,又攀升到了第11位。连续10周,这本书都排名在前15位。那时纯如才不过29岁。她的编辑告诉她,她是第一位这么年轻就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之列的华裔作家,而且一上榜就是这么长的时间。

为什么纯如的书如此畅销?回头看时,我有了自己的结论。第一点,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少有人知,尽管1937年时曾经是《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这部分因为西方人总是强调欧洲的战争威胁,严重忽略了二战中的亚洲–太平洋战场。另外一部分则是因为日本政府刻意在战争结束后掩盖自己在二战中的罪行。南京大屠杀被外界遗忘,直到纯如揭露了历史真相。

第二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日益强大,在国际地缘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使得中国可以站在一个比较强硬的立场上,重启那些以前未曾被正确书写的被忽略的历史,如南京大屠杀。第三点,生于30年代、经历过二战的中国人现在都已退休,有时间和余力反思自己的过往,而他们也想要保留自己的战时回忆。这些人中不乏美籍华裔和加拿大籍华裔。

第四点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民众富裕,人们有余力关注那些并不直接和日常生活发生关系的历史和文化事件。第五点,美国和加拿大的草根组织中的华人活动家已经为维护中日战争历史真相努力了多年,为了让这段历史大白于天下,他们强有力地支持了纯如的书的推广发行。

简而言之,纯如非常幸运,她的书写得可谓得尽天时地利。但最重要的是,在为数众多的文章和书评中,几乎每个人都同意,正是纯如从档案馆里挖掘出的海量资料令这本书与众不同。此外,纯如对历史真相及社会正义的热情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深深感动了读者,并引起他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