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
5209800000027

第27章 新时期(1976年10月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

总之,投身建设和改革,是时代对妇女的要求,也是妇女自身解放的要求,动员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是妇女运动的中心任务。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腐的角色定型,给现代社会中男女两性以多元的选择和自由的发展。正如中国妇女“九大”所要求的:“广大妇女要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促进发展的自觉性,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个人理想同民族振兴相结合、个人追求同社会需要相结合,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本职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自强不息,不甘人后,敢于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用出色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展现自身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要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结合本职工作,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为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妇女地位的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同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的认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其政治实践活动中构成的文明成果,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共十六大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明确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但事实上,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全过程中的。把这一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妇女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妇女地位提高的若干新主张、新认识。

1.“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国策,顾名思义,即指国家的政策。国家根据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稳定程度,分别制定基本政策,一般政策和具体政策。其中,基本政策是根本性的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它的适用范围宽,稳定程度强,能够长时期地起指导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基本政策规定和指导一般政策及具体政策,对一般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起导向和制约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即基本国策),包括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和一国两制等。这些基本国策的确立、宣传和贯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以外,妇女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1995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我国在妇女问题上的一系列重要主张,并明确宣布:“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此声明是我国政府对有关妇女权利和妇女发展的国际公约做出的庄严承诺,是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确立的标志。我国提出的把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的主张,与联合国提出的“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主张有一定联系,也有明显区别。“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主张,主要是强调从性别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男女两性地位、资源和机会获得的情况,探索导致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原因,并通过影响决策推进性别平等。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不能代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因为它没有回答和解释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也没有指明解决不平等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把男女平等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主张的提出,及这一基本国策的确立,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关于如何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贯主张和核心内容。如何实现男女平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有丰富的内容。但却未明确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理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把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的主张,这不仅有助于提起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实现男女平等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而且有益于引导、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妇女工作放到国家战略全局中去思考,并为实现男女平等做出新的、全方位的努力。这无论对中国妇女来说,还是对全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十分需要的。

第二,它表明了我国党和政府实现男女平等的决心,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和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妇女要解放,男女要平等,这是世界各国妇女的普遍愿望,也是国际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男女平等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国家,并切实付诸实行。这一主张和举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已经并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

2.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

(1)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

新时期,大力选拔培养女干部,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上的具体现。“有意识地自觉将培养选拔女干部当作一项专门任务,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

第二,它“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正如陈慕华所说:因为,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对妇女参政问题较以往更为关注和重视,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女政治地位的高低,很重要的是根据女议员所占比例、高级决策机构中担任要职的女性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虽然,由于各国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在这一问题上也不能做简单类比,但“这种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道主,我国妇女的地位和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应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男女平等方面的优越性,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妇女的重视和关心。”

怎样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

第一,“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因为,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社会上还没有形成真正公平竞争的环境,女性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比男性多得多。在这一点上,要正确认识“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向女干部倾斜”的问题。即“倾斜并不是降低用人的标准,而是对妇女参政从总体上、在政策上加以必要的保护和支持,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做法和经验”。

第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对于引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的工作十分必要。这是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进展的一条主要经验。制定工作目标应当从实际出发,同时应当以可能达到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目标,而决不能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此外,要从基层抓起。

第三,“积极培养、大胆使用、热情关怀、严格要求”。为此,要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女干部,不要求全责备,因瑕掩瑜。对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女干部,要逐个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第四,“构建培养选拔女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如“建设动态的、多层次、多界别的女干部资源和配备信息库,进一步扩大对人才的知晓度”,等等。这些鲜活的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培养女干部问题上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中的亮点之一。

(2)提高妇女的参政议政水平

第一,充分认识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意义。新时期以来,我国对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意义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以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对有关情况的介绍为例:中国妇女四大的主题报告中没有直接讲到这方面的情况,这与拨乱反正工作还未全面开始有关;中国妇女五大主题报告介绍了近五年妇女参政情况。中国妇女六大至九大,历次大会的主题报告中,不仅都对妇女参政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推进今后五年的妇女参政工作有明确的要求,而且都讲到了对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意义的认识。如中国妇女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认为,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是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给予足够重视。要帮助广大妇女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议政能力,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中国妇女八大后,2001年4月17日,彭珮云讲道:“妇女参政状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她援引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所写:“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她援引“各国议会联盟2000年4月对160个国家女议院的统计,世妇会后,有66.25%的国家女议员比例有不同程度提高。南非、莫桑比克女议员达到30%”的情况,并结合她2000年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挪威、丹麦,着重了解两国妇女参政情况的感想谈道:“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挪威、丹麦不同。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还需要创造许多条件。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解放,发挥妇女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理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在国际上树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形象。”

这些认识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中国妇女工作领导者的开阔的眼界,这对促进妇女参政工作和提高妇女参政的质量十分有益。

第二,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要加强多方面的工作。妇女参政问题是党和国家及妇联工作中的重头工作之一。中国妇女六大后,这问题成为妇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中国妇女八大提出:“妇女作为国家的主人,有责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增强民主意识,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能力和议政水平,真正代表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联系群众,了解实情,提高决策能力。广大妇女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各民族妇女要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努力,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①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妇女九大对提高妇女的参政议政水平,以及更好地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他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女领导干部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坚持执政为民、廉洁奉公。广大妇女群众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行使和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要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不法行为,为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作出努力。”

3.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1)“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问题,是近现代,更是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多方采取措施,加强对妇女儿童的保护。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也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投入了大量精力,通过宣传教育、行政干预、社会舆论、综合治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为广大妇女排忧解难办实事。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11月19日,陈慕华在全国妇联七届执委会上提出:“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变成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使之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才能对全社会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切身利益。”这一思想对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2)“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从源头上维护妇女的权益”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引导广大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促进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妇女问题。在抓发展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指导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妇联组织领导人强调,要树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思想”,重视抓住妇女发展和维权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拿出有情况、有分析、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为,实践证明,“对于妇女工作来说,发展与维权,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就能有力地促进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