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5286400000028

第28章 活在当下,脚下踏去是坦途 (2)

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长时间了?”临济回答:“三年了。”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

临济回答:“没有。”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义?”

临济就去问了,话音未落,黄檗就打他。临济回来后,睦州问他:“你问得怎样?”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睦州说:“你还没弄清楚,再去问问吧。”临济又去,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临济心灰意冷,对首座说:

“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和尚不吝赐教,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义。我只好离开这里了。”

首座说:“你就是要走,也应该去向和尚告辞。”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

“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往后雕琢成一棵大树,天下人都可以享受到阴凉。”

临济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你今后别的什么地方也别去,只要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一定会指点你。”于是,临济直接去找大愚。

大愚问:“你从哪里来?”临济答:“从黄檗那里来。”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语?”

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意,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大愚说:“黄檗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没有错。”临济一听,恍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

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你这尿床鬼,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的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便说:“大愚这老鬼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

临济禅师开辟临济一宗,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哪是嘴上说一些公案,背几首禅诗那么容易?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占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向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亲身躬行。

弦外有音

禅宗认为,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实证佛法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艰苦过程。

佛法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才能修成正果。正如玄奘法师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没有工作就是地狱

智慧点金石

很多现代人都在为工作而苦恼,他们很向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但事实则是,无所事事非但不能带给人快乐,反而是非常有害的。

工作从来都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的那样:“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

故事苑:曲径通幽

工作让生活富有生气,工作才能体现你活着的价值。

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无德禅师就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去了阎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的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象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里就是真正的地狱。”

这个人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从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开始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人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就是真正的地狱。”

劳动是上天赋予人类的快乐,身体不运作,就要像铁铜一样生锈,懒惰空闲的身心就会生出许多杂念和说不出的烦恼。

弦外有音

如果我们仅仅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我们就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如果我们把它看做是禅者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时,我们就会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工作将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你会从中得到类似童年游戏般的单纯快乐。

否则,有工作也如身处地狱!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智慧点金石

在《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惠子家里有一个大瓠瓜,他却因为它太大而发愁,因为他不知道拿它做什么用。庄子就批评惠子,把大瓠瓜晒干了挖空当做一条简易的船,可以方便出行,你竟然担心瓠瓜太大了没有用,真是“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这一句话不仅骂了惠子,还骂了古今中外的天下人。一个人心中空空,不懂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善于利用资源,缺乏创新,就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究,那两句话是:

“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得到这个话题便议论了起来。

第一个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不淋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

第二个说:“那是一个局部的阵雨,有时候连马背上都是一边淋雨,另一边是干的,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不淋雨,却是干的,那有什么稀奇。”

第三个弟子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明明是绵绵细雨嘛,怎可说是局部阵雨,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底下。”

这样,弟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好像都有理,没有个完。

最后,禅师看时机已到,就为大家揭开谜底:

“你们都执著于‘不淋一人’的话题,且也执著得过分厉害,那当然要争论不休。由于争论,所以距离真理越来越远。其实啊,所谓‘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弦外有音

思考问题时,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转来转去,更不要死钻牛角尖,这样只会离问题的实质越来越远;要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只有创新才会有突破。

我们常常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按照众人流行的惯性思维去思考,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干着别人干过的事,要知道,成功总是靠创新取胜的,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才能采撷到丰硕的果实。

开阔你的心界,就能学会创新,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事开发创新的人的独有的。谁有创新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拒绝创新,谁就注定平庸!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能拥有闪亮的人生!

入世与出世须臾不离

智慧点金石

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的人。在他出家之后,他一方面静心研究佛法著书立说,另一方面则不断游历来进行佛法的交流和弘扬。尤其是在抗战期间,曾经留学日本的他更是站在了抗日这一边。他甚至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一面庆幸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悯人生的苦恼。

故事苑:曲径通幽

出世与入世没有绝对的界限,相辅相成,须臾不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