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服饰心理学
5300300000019

第19章 服饰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之二——着装心理(6)

从现今仍保持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民族来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著们,就以项饰来炫耀财富。他们将羽毛和野猪牙装饰在头上,并在项圈上穿挂竹片。每一片竹就代表一头猪,项圈上竹片的数目,就表示他拥有的猪的头数。缅甸有一个叫巴洞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的女人在脖子上戴铜环,其风俗形成原因与既成事实,已在这套丛书的《服饰生理学》一书中谈到,至于说后来的真正装饰目的,实际上已是重于比美与比富了。因为每个人到底要套上多少铜环,那就要看各家的家境了,越是富有人家的女子,所戴铜环越多。不仅这样,富户女性还要在层层重叠的铜环外面,再挂上几条银链,装饰上一些硬币,其炫耀财富的着装心理是非常明显的。

在较为原始的部族中,以服饰炫耀财富的行为十分普遍。但是,到了文明社会,是不是就有所改观了呢?从服饰史的各种文字和形象资料来看,贵族男女以服饰来炫耀财富的着装心理之强度,比起远古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15世纪末期,画家安勃罗吉欧·普利弟斯于1493年画了一张肖像写生,画中人物是比安卡·玛丽娅·斯佛尔扎——奥地利马克西姆利安国王一世的第二位妻子。这幅画展现了意大利最为富丽豪华的服装样式。比安卡头戴一顶金丝网状扁平帽,上面镶满珍珠和宝石。她的左耳上方是一串串珊瑚坠。比安卡的头发垂落于背后,再用布块包起来,做成一个螺旋体,最后系上一条宝石彩带。珍珠项链上挂着一件相当别致雅观、价值连城的垂饰。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一书中谈到比安卡服饰时感慨地说:“所有这一切,似乎还不足以显示她的富有和高贵,于是又系上一条宽大腰带,上面镶满了宝石珍珠,以向众人表明,她拥有同国王一样的巨额财富。”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翻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服饰史料,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这种炫耀财富的服饰以及整体着装形象。上至王侯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没有忘记,也不肯放过以服饰来炫耀其财富的机会。试想,一个人手上戴着10个金戒指,动机何在?只是存有炫耀心理的,并不是所有着装者。

(二)炫耀地位

以服饰来炫耀地位,与以服饰来炫耀财富的着装心理,有某些连带关系,或者说两者密不可分。吴胜明在《万国风情》中搜集到一些以服饰来炫耀地位的资料。如南非的普列米尔矿曾发现了一颗金刚石,重达3106克拉,有拳头那么大。当时没有人买得起,后来就由南非当局把它献给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并由荷兰著名工匠制成9颗大钻石,其中一颗重317.4克拉的叫“库利南”,被镶在国王王冠上,另一颗重530.2克拉的叫作“非洲之星”,近乎水滴形,被镶在象征英国王权的手杖(权杖)正中。再如俄国沙皇的权力象征也是一块镶有宝石的皇冠。1498~1682年的皇冠上有两磅黄金,形成一个金黄色的十字架,中间点缀着红、绿、蓝色宝石,下面则是柔软、保暖的黑貂毛。后来,俄国有名的彼得大帝的那顶皇冠,就更加豪华了,上面的十字架由钻石组成,其下还有一个相当贵重的红宝石。这顶皇冠被称为无价之宝。这一类服饰,是着装者有意炫耀财富呢?还是炫耀地位?只能说两者兼有,但主要还是炫耀其地位。

这里有与炫耀财富条中所举事例相近的地方,那就是注重以服饰来特意标明并炫耀地位的动机也从原始社会时就已出现。巴西边界上的申古部落人(仍处原始经济之中)戴一种羽毛帽,这种帽子只有部落的首领和胜利的武士才有权力戴。在东非的一些地区,头人的腿上和胳膊上都套着一些环,这些环是用长颈鹿尾巴上的毛制成的,部落中其他成员绝对不允许戴。居住在太平洋岛屿上的汤加人部落头目以鲸的牙齿制成项圈,也使他和其他人的地位差异明确地体现在服饰上。西南太平洋岛屿上的美拉尼西亚人,装饰品要比服装丰富得多。男人们通常要戴一种做得非常精巧的大木梳。此外,他们的耳朵上戴耳坠,鼻中膈横插小木棒,颈上戴颈圈,手上戴手镯,连腿上也戴着各种圈环和垂饰。这些装饰品由贝壳、龟甲、兽牙、鸟羽,还有各种穿着小珠或薄片的带子以及绳子、果实、竹片等做成。但是唯有当地的酋长,才可以在手腕上佩戴着该地区所能见到的最长最大的野兽牙齿在部落中实施法令,酋长以戴着象征权力的兽牙而感到荣耀。

以服饰来炫耀地位的着装心理至现代已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服饰之外的奢侈物了,如汽车和住房等。拥有哪种档次的住宅和哪个品牌的汽车,常常标志着这一位着装者的地位。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显示的身份已与服饰联系不多,或许军警服饰还会一如既往地体现地位,但那不是由着装者所掌握的。

(三)炫耀超前意识

以服饰来炫耀其超前意识的着装心理,在人类中也许早已存在,不然怎么会有日益发展成熟的服饰呢?应该将其归纳为着装者中极力显露超群意识的这一类里面,可以说世世代代服饰的创新正是依赖他们而产生的。

不过,炫耀超前意识的说法,是现代的事。而且有这种着装心理的着装者,一般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大多朝气蓬勃,他们对新事物的出现异常敏感,特别是近百年来,欧洲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使欧洲的自由思想成为这一文化圈的标志从而大规模影响了全世界。于是一些较为含蓄、沉稳的观念受到冲击,年轻人更是以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科技标准、文化理念来作为自己行为发展的方向。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圈层性,使年轻人感到新鲜而且神秘。于是,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敢于突破已有的行为规范和传承标准,毫无顾忌地去探索他们自认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就很自然地被社会认作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人。而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很容易将发达国家的一切文化活动当作学习目标,因为他们比中、老年人更可以无顾忌地直接模仿发达国家中年轻人的举止风范。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根据自己固有的思维与行为准则,也将他们称为有超前意识的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意识虽然说在某些方面确实打破了原有的陈规陋俗,但并不一定就是学到了真正的先进意识,也不能说是自己创造了某些超越现状的新思想。所谓超前意识,有些只是发大多数人所不敢发,或是想大多数人所不敢想,因此具有超前的趋势。特别是过去较为落后和闭塞国家中的青年,往往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时候,首先学到的正是最易学到的,那就是一些表面上的事物与表现方法。如服饰、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真正的深层文化却往往被忽视。

无论怎样讲,年轻人仍然视有超前意识的人是英雄,是崇拜的偶像,是应该学习的楷模,这就使得具有某种超前意识的人有一种荣誉感,因此自以为骄傲,在青年人圈中确实也可以听到一片喝彩声。

以服饰炫耀所谓的超前意识,是一些年轻人所向往的。所以他们便以袒露、紧瘦等与原先服饰规范相悖的表现形式标榜超前意识。这种炫耀心理是客观存在,但是这种炫耀观念本身却是含混的,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所使用的标准也是模糊的,以致出现了只要是有人穿戴着以前和现代未曾见过的服饰,就算是新潮派的现象。而这些因服饰奇特被称为新潮派的人也因此自鸣得意,越发以服饰来强化自己具有超前意识的形象。

当以一般服饰炫耀超前意识已嫌不够刺激时,更有一些人想出了新招儿。20世纪60年代,德国姑娘维娜·琳道菲化名维露西卡(艺名),本来是以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天生的苗条身材成为知名模特儿的,但是她却出人意料,竟在着装意识上迈出了惊人的一步:在自己身体上直接绘制绚丽的羽毛、兽皮或树叶。1970年时,维露西卡遇上了画家兼摄影师霍格·杜尔斯奇,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开始密切合作,以维露西卡的身体为画布,施以彩绘。于是,一个新的“维露西卡”形象出现了,她把以服饰来炫耀超前意识的举动,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做法区别于求异之处在于,人体绘画已经形成一种新艺术,这种人体装饰的势头已在今日世界大范围区域中被应用并发展。

(四)炫耀名牌

炫耀名牌是着装心理之一,但是它一般只存在于少数着装者中间,并不普遍。存有炫耀名牌心理的着装者既不能按年龄划分出其因程度不同而各占的百分比,也不能将该心理归为哪一种性别的着装者所独有。概括有炫耀名牌心理的着装者特征,只能按心理特质去找出它们的归属。

所谓名牌,应该说从很早以前就存在于服饰业,只是早期因为多存在于作坊和个体裁缝中间,故而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趋势。即使是中国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推广的织棉技术和图案风格,具有足以形成“松江衣被天下”的势头,但也基本上是以地区闻名于世的。松江乌泥泾是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的棉布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人们也只知将松江传为美谈(图76)。

商标是工业生产的产物,是工商企业区别其制造或经营某种商品的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一般用文字、图形或记号,标注在商品、商品包装、招牌、广告的上面,这就成为人们对名牌认可与推许的物质基础。中国宋代与服饰有关的制针业,在山东济南有刘家作坊,曾以“玉兔”为记。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以来,服饰业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十分无情,刺激了经营者对提高某一专营商品信誉的重视程度,再加上大托拉斯经营的广泛性,愈益使某一商品的质量成为能否受到大量消费者欢迎的关键,在这一系列的刺激之下,有的服饰由于经受得住市场考验,而为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于是人们就以它的商标作为记忆和传播符号,逐渐以商标的知名度拉开服饰成品的高低位差。电信设备的提高,传播媒介的日益快捷、广泛,更为某一服饰商标在世界上造成影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名的商标,被人们称为“名牌”,意指某一商品在顾客中享有盛誉(图77)。从近些年服饰经营的具体品种来看,当经营者感到某一商标的服饰成为人们认可的名牌后,他又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同类服饰,因而名牌所指的服饰是一类,但又包括好多具体品种和款式。如“鳄鱼”牌服饰的产生,起源于法国网球明星勒内·拉科斯特。拉科斯特因为在赛场上勇猛强悍,而被冠以“鳄鱼”的绰号。1933年,他退出体坛以后,设计并制作出一件白色短袖翻领网球衫,这种网球衫的左前胸上缀饰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鳄鱼作为装饰标志。人们出于对网球明星的崇拜,又加上对这种网球衫质量的信任以及对其款式、色彩的喜爱,纷纷购买,于是拉科斯特衫成为流行的休闲装。后来拉科斯特把鳄鱼标志用于白色短袖网球衫以外。1970年起,“鳄鱼”出现在各种式样的服装产品上,而且颜色也有所变化。这样,人们将其直呼为“鳄鱼牌”。由于它工精价昂,穿上它就产生了一种新感觉、新气派。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多次荣获国际体操比赛金牌,退役后经营服装,即以其名字作为品牌名称,使得“李宁牌”成为金牌的同义语。

名牌一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便拥有了大量的购买者和穿着者。这些人中间,有的是因为名牌服装质量可以信赖,因此感到放心;有的是随大流,听别人介绍某名牌,想到别人信任的一定没问题,也就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来是正常的。名牌效应的形成一则来自产品质量过硬,二则由于广告宣传势头猛,再一方面因素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推波助澜。由于名牌服饰购买者日众,经营者往往将价格一提再提,即使再高,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专认名牌。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就人为地造就了一些追逐名牌,崇拜名牌,并不惜金钱认为不买不穿名牌就不能抬头挺胸,立足于着装者群中的人。名牌服饰最能够激起人的购买欲和炫耀欲,因为把它穿在身上,会成为不用语言又时时呈现在人眼前的宣传品。名牌当然价格昂贵,但是它与炫耀财富不同,炫耀名牌的着装者认为,穿着名牌服饰是人的财力、气魄、现代意识和认知能力的综合反映。能够穿得起名牌服饰的人,必须宽裕;能够懂得名牌服饰的人,一定是“名门”、“大家”;能够认准名牌服饰的,绝对是新潮人物。不然的话,缺少其中任何一点,也无力与“名牌族”相攀比。当然更主要的一点是看重以挥霍性的开支取得炫耀的光环效应。否则,即使具备以上条件,也不一定有人愿花高价去买名牌货。

“花花公子”、“耐克”、“佐丹奴”、“皮尔·卡丹”、“彪马”、“阿迪达斯”、“梦特娇”、“爱世克斯”等能风靡一时,就在于它们成了名牌族的精神支柱和炫耀王牌。这种心理既包含在服饰心理学中间,又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名牌培养了一批追随者,追随者又充当了名牌服饰的活广告,这也是一种社会互动现象。

五、求怪——人在服饰中的异化

说到着装心理中的求怪意识,人们一下子就会联想到现代嬉皮士。其实,服饰生成早期,人们就曾有过求怪意识。恐惧自然,又不能战胜自然,远古人便幻想出更恐惧更不能战胜的东西,神怪便是这样出现的。它也是求怪服饰形象出现的原因。

印度的加罗族妇女戴的耳环以沉重著称。原来,她们祖辈传下来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会被妖魔鬼怪吃掉,可是当妖魔鬼怪看到这些大耳环后,就会害怕甚至发愁。这样,她们的灵魂就可以用非常态的服饰吓倒、震慑鬼怪,并趁机逃走去见上帝。为了寻求自己在服饰中的异化,她们甘愿承受住几十个沉重耳环的“压迫”,以致把两只耳朵的下部拉成一个长肉穗,然后再弯上来,和上耳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耳环”。

求怪的着装动机不只限于吓退妖魔,还被人们认为可以用这种异化形象吓退敌人。占新西兰百分之八的毛利人,是一个身材高大、性格强悍的民族。他们有一种专门在战争之前跳的舞蹈,叫作“波加”舞,就旨在以怪服怪样吓倒敌人。跳这种舞时,战士们要将面部涂成黑色,身上除了穿一条麻布短裤以外,就是奇形怪状的佩饰品了。他们依着音乐的节奏,舞动手中的长枪,拍打自己的膝盖,有时还要把舌头伸出来,装成可怕的鬼脸,并怪声呼叫。这时他们已经暂时地忘却了自我,而异化为另一种超人类的神力了。假如将面具也算作是服饰品的话(实际上应该算作舞蹈中的饰品,属于服饰范畴之中),那么面具的诞生和使用,也是人在服饰中寻求异化的一种强有力的表现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