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零售经营实务
5304800000016

第16章 零售区位选择和店铺设计(3)

在购物中心设店的优劣势如下:优势是规划协调,商品和服务品种组合合理,拥有完善的设施、宽敞的停车场,各具特色又统一规划的购物中心形象,有较大的商圈。劣势是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3.独立区位

独立区位是不与其他建筑物相连也不在购物中心的零售点,在独立区位开店后,仅有一家商店而附近没有其他商店的地区。

在独立区位开设商店有许多优势,如无竞争对手、租金低、灵活性高、道路通畅、停车容易、能见度高、有选择和扩大规模的潜力等等。但是,在独立区位开店也有不少缺点,如若规模不够大,难以吸引顾客,商圈较小;广告等促销费用和维护成本高昂,在多数情况下,建筑不能租用而必须新建。

所以对小型零售商店来说,因其提供的商品种类和服务有限,在独立区位开店的风险性很大。但对大型零售店来说,如果目标定位准确,在独立区位开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一类零售业态,不需要也不希望集中布店,如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商店等。这类商店经营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低,顾客“一次购足”的购买量较大,需要较多的停车位以满足开车购物者。这类业态多数独立选址,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方便地点。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或商店因为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低,具有较大的主动吸引顾客的能力,不必处在高客流的地点,但商店的可见度要高。

二、获取零售点的决策

在对所选择区位影响因素、区位类型研究分析后,选址工作最终要落实到零售物业点的获取。当零售商决定开办一家店时,最高费用可能就是花在门面的获取上,不管零售商是自己建造、购买还是租赁,都需要一大笔费用。商店的建筑、购买或租赁成本,对零售商具有决定意义,如果物业成本与销售潜力不相上下,就不值得去开发,即使区位从理论和实际上看都是比较理想的。当然,不同的获取方式带给零售商的成本负担和压力是不同的,同时,物业(店面)的面积和形状也要与零售商的设计思路相吻合,所以,在零售(物业)点的获取决策上,零售商要仔细考虑,分析不同获取方式的优劣,审慎做出决策。

1.自建

自建,就是零售商自己建造自己使用的营业用楼房。虽然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楼房能够为零售商提供一个最适用的环境,可以按照零售商自己所需要的面积、形状来设计和建造,单就这一点来说,自己建造可能是最佳获取决策,但是,对于大多数零售商来说,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建造新楼房的费用相当高,如果零售商利用自身的财力来建设,将会造成今后营运资金、流动资金的严重不足;当然,零售商可以向银行借钱,但银行一般不愿向没有成功记录的零售商借出一大笔资金,尤其是基建专项资金,因为如果零售经营失败而又无力还贷,建筑物将为银行所有,作为满足零售商特定需要的楼房,银行很难再将其转卖,也就不可能完全收回借出资金。并且多数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一笔大的首期付款,同样需要零售商有强大的财力,同样会对以后的营业用资金造成影响。

另外,在适合经营的区位自己建造营业用楼,还要符合所在地整个城市、社区的发展规划。所以,如果零售商没有大量的资金来投资兴建新的大楼,那么最好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零售空间。

2.选择现成的建筑

多数零售企业会选择现有的建筑或现有建筑的一部分作为零售空间。不管是购买还是租赁,所选择的建筑必须能够满足营业活动的需要,所以在实地考察区位、评价零售适合建筑时,应作好记录,主要对以下项目进行考察评估:建筑物的大小,使用年限,内部结构状况是否符合自己要求,是否有足够的停车位,另外,如果有吸引顾客的独特特征,应在记录中特别注明。

选择现有的建筑,可以通过两种办法获得:

(1)购买。购买现有建筑同样需要一大笔资金。与自建一样,零售商可以获得贷款,同样,银行也不愿意贷大笔钱给新的零售商,因此需要支付首期款项。另一方面,可能某些结构不太理想需要进行改造,并且以后的物业费用包括维护和修理费用都将由零售商独自承担。

(2)租赁。几乎所有零售企业的第一个零售区位都是租来的,并且许多商店终生都是靠租赁区位来经营的。通过租赁来获取零售点,可以使零售商减轻资金紧张的压力,增加灵活性,因为租金可以是按月支付的一定数目,可以是零售商利润的百分比,也可以是销售额的百分比外加一个最低限度的支付额。在租赁零售点时,应注意的是:①房东出租房屋是做生意要赚钱的;②签好租赁合同,仔细审查合同的每一条款,特别是有关物业费用的支付问题,如保险、维修和水电费用;③租赁期的长短等等。

三、店址评估

零售区位选择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可供选择的开店地址进行未来效益评估分析,主要通过预测商店销售额、测算成本费用情况来评估出未来商店的经济效益状况,以最后决定是否开店。当然,在开店经营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半年后,商店经营的各方面理顺规范了,经营效益基本稳定下来,就此可判断选址的成功与否。

1.预测未来销售额

通过预测商店销售额能够确定新店营业潜力。这种预测方法较多,可以根据过去在类似环境中的经验、参照同行业水平,或者经过调查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这里我们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种是通过调查测算平均每天经过的人数、来店人数或比例、购物人数或比例及每一购物者的平均购物额来计算。例如:在每天经过某一特定零售点的每1000个行人中,有8%会进入店中,平均购物额为96元,这家零售店每年营业360天,计算这家零售店的年营业额。

估计的年营业额=行人数×进店人数百分比×平均消费额×年营业天数

=1000×0.08×96×360=2764800(元)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的商店商圈内消费者的户数、离店的远近、月商品购买支出比重及新商店在该区域市场占有率四个因素来估算,现举例说明:

设有某一新开超市其商圈的三个层次内居民户数分别为:核心商圈内2000户,次级商圈内5000户,边缘商圈内8000户,若平均每户居民每月去商店购食品和日用品花费为400元,又据调查分析,该超市的市场占有率(估)在核心商圈为40%,在次级商圈为15%,在边缘商圈为5%,那么,各商圈的购买力支出在该超市形成的年销售额分别为:

核心商圈:2000×400×40%×12=384(万元)

次级商圈:5000×400×15%×12=360(万元)

边缘商圈:8000×400×5%×12=192(万元)

那么,该超市的年营业额估计为

384+360+192=936(万元)

2.成本费用测算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估算出商店未来的营业额,但该店是否值得经营,还需要把营业额与成本费用相比较,评估出效益状况,能赚钱才有经营的价值。费用的测算包括开店前期投入即启动资金和开店后的经营费用。

(1)开店前期投入估算。开店投入主要包括:①设备,如收银系统、车辆、办公设备、冷冻冷藏设备、仓储设备、陈列设备等;②工程,如水暖工程、招牌安装、卖场装修装饰工程等;③人员,包括各类人员的招聘、培训、使用等费用;④商业建筑和停车场费用,不管这些物业是自建、购买或是租赁,所投入的费用都要考虑在前期总投入中。前期投入将会分摊到各经营期中。

(2)商店开业后经营费用预估。经营费用可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是与销售额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如工资、福利、水电费、管理费及前期投入的分摊和设备折旧等;变动费用是指随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商品损耗、利息、保险费、税收等。上述各项费用要控制在什么水平内并无一定标准,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费用率不能高于毛利率,也就是说通过销售获得的毛利要大于费用总和,否则就是亏损。这里有一些经验数据可以借鉴参考:货损应控制在4%以内,总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便利店在18%以内(以25%的毛利率为基础),超市要在12%以内(17%的毛利率为基础),总费用与总利润之比要保持在80%以内。固定费用应占总费用的85%以上。

此外,有些零售商还会对新店未来的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指标进行测算评估,以全面分析该店址的综合经济效益。

商店设计

对有店铺零售商来说,商店就是接待顾客的场所,也是零售商的“前沿阵地”,商店的设计效果的好坏是决定零售商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店铺的销售功能,必须对店铺进行精心设计,在研究顾客的购买心理、了解顾客的喜好的基础上,恰当地安排商店整体和货位布局,对通道、色彩、灯光、音响等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仔细考虑。

一、商店设计要求

商店设计就是试图通过商店布局、货位布局、照明、色彩、气味等各种因素营造一种氛围,来刺激顾客的知觉和情感反应,并最终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有研究资料表明,顾客的购物行为并非完全理智,其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和对购物过程满意与否的影响。

1.商店设计的一般原则

商店各方面的设计不能脱离整体来构思,而应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这样才能使商店的设计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商店设计中应遵循以下一般性原则:

(1)满足需要原则。要根据顾客对商店的判断、期望,并结合商店的业态形式、经营种类及特点、确定商店的规模、形状及装修风格与档次。

(2)适时、适地原则。商店的内外装修要符合时尚和季节的变化,卖场的气氛也要适时,同时,商店的外观形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或与周围的商店相匹配。

(3)吸引力原则。要使商店和卖场能够增加商品的魅力,刺激顾客的感官,增强顾客的购买欲望。为此,要使顾客感到商店和卖场的商品丰富,即使是脱销商品,也要让顾客感到丰满。

(4)亲密、清洁原则。店面与卖场必须从顾客生活水平和购买习惯上让顾客感到方便、亲切,同时还要便于保持卖场与商品的清洁、整齐。

(5)便于挑选原则。由于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要看,而且还要触摸,并尽可能自己挑选,因此,卖场与商品陈列要便于顾客对商品的接触、挑选,销售人员要及时对商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商品陈列的整齐。

(6)店内自由流动原则。为了让顾客看到更多的商品,增加顾客在店内购买商品的机会,必须保证顾客在店内流动的自由。为此,要充分考虑店面的开放程度、卖场的设置及通道的宽度。

(7)销售效率原则。为了提高销售效率,方便顾客的购买,应尽量缩短接待顾客、取货、付款、包装及补充商品等销售工作的流通半径。

(8)经济原则。商店规模的大小、商店设施及内外装修的标准,必须与商店的市场定位相吻合,避免盲目投资、盲目豪华。

2.商店的外观设计要求

商店的外观设计主要包括商店的建筑造型与门面设计、招牌设计和橱窗设计等等。外观设计取决于零售业种与业态,即根据商店经营商品的种类与经营方式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商店,其外观设计也是不同的,但两个基本要求要达到,这就是:“让顾客确知商店的存在”和“让顾客来店”。

(1)建筑造型与门面设计。

①建筑造型。商店的建筑造型是向顾客传递商店的第一个信息,因此,商店的建筑造型应富有特色,要具有吸引力与辐射力,同时还要符合城市或社区的建筑规划要求。要设计出一个好的建筑造型并不容易,它要求设计者必须有丰富的建筑学知识、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空间想像与造型能力,同时还要懂得一定的营销知识。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有艺术性又能体现商业经营规律的建筑造型。

一般来说,在设计商店的建筑造型应考虑的因素有:建筑物形状、建筑物的高度、建筑材料、建筑物的外表颜色等。

②门面设计。由于商店的位置、经营商品的特点不同,因此,门面的开放程度也不同,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的门面设计:a.封闭型。店内店外用门隔开,临街面用橱窗遮挡,出入口较小。顾客进入商店,可以安静的挑选商品,不受外界的干扰。经营珠宝首饰、工艺品、音响器材等高档商品的商店多采用这种形式。b.半开放型。商店入口适中,并配有橱窗陈列,使外面的行人能够较方便地看清商店内部。经营化妆品、服装等中高档商品的商店多采用这种形式。c.开放型。商店正对大街的一面全部开放,没有橱窗,顾客出入方便,没有任何障碍。经营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等大众化商品的商店多采用该种形式。

③商店出入口的设计。出入口的设计要与总体设计相适应。出入口的数量、位置、类型和宽度,应根据商店的类型、规模、所处地形特点等条件而定,在设计中考虑以下要求:a.顾客进出方便,避免拥挤;b.能使顾客流量分散而不集中;c.符合营业场所的安全要求,营业结束后顾客能迅速退出;d.根据地区自然气候特点,符合保暖、通风、防尘的要求。

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因素:①临街情况。顾客多是从街道步入商店的,因此,要充分利用临街各面设置出入口。但是否所有临街面都要设置出入口,要看客流大小。②客流方面。这是决定出入口设置的主要因素。客流集中的运动方面,必须设置出入口并适当增大出入口的宽度,以使顾客感到出入商店方便、愉快和满意。③楼梯的位置。出入口必须靠近楼梯,否则,距离过远将使一些本来准备直接上楼的顾客被迫穿过首层,不必要地增加了首层店面的客流量。

(2)招牌设计。招牌是指用来展示店名的标记,招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商店,并对商店产生好感,激发购买欲望。因此,招牌设计应醒目、大方、美观。招牌的文字要艺术正规,字形、凸凹、色彩、位置应相互协调,要力求言简意赅、清新不俗、易读易记,并富有美感,可请名人名家题写,使之更具有吸引力。招牌一般应与街道平行,为了克服不利的地形条件,也可以垂直于街道的形式出现。

为了使招牌引人注目,增强招牌吸引顾客的效果,应使用各种方法对招牌进行渲染。具体方法很多,如用霓虹灯、射灯、彩灯、反光板、灯箱等进行渲染;或使用彩带、彩旗、鲜花来衬托。总之,格调高雅清新、手法独特的渲染,可以增强招牌的吸引力。

(3)橱窗设计。橱窗是商店展示商品、介绍商品、传递信息、刺激购买的重要手段,是以商品为主体,通过布景道具和装饰画面的衬托,并配以灯光色彩和文字说明进行商品展示和宣传的综合艺术形式。在零售业经营活动中,橱窗既是表现商店外观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广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