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他是幸运的,他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六岁登极,十四岁亲政。他又是不幸的,二十四岁英年早逝。短暂的一生,留给后世多少传奇。他为追求真爱而无视皇权,他因人生跌宕而看破红尘。母亲,皇叔,爱妃,僧人,洋人,爱与恨情与仇,任性与多情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引领我们一同走进顺治的真实世界,感受他的悲剧人生。
公元1643年, 五十二岁的皇太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清史稿》说他有两个遗憾,第一个遗憾是储位未定,第二个遗憾是大勋未集。他亲自迁都北京、统一中原的宏伟志愿化为了泡影。皇太极的这两个遗憾,就留给了他的儿子顺治来完成。
阎崇年
顺治这一朝18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段,前7年是摄政王多尔衮摄政时期,第二段大约11年,就是顺治亲政时期。顺治是清朝入关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朝的历史我总结了一下,有六大功绩,六大弊端。
画外音:
顺治朝六大弊政:其一,剃发;其二,易服;其三,圈地;其四,占房;其五,投充;其六,逋逃。
阎崇年:
第一,剃发。当时这个剃发是个大事情。孔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剃,不剃怎么办呢?有一个说法叫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你要留下头,你就要把头发剃了,你要不剃发就要把你头给割掉,反抗,镇压,再反抗,再镇压,最后汉人屈服了,就剃发了。
第二,易服,换成满洲的服装。
第三,圈地,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他一个说法叫做圈占无主荒田,实际上有主,跑马圈地,把大量农民的土地无偿占有,圈占了。
第四,占房,入关之后八旗官兵及其眷属住在什么地方?第一,住在紫禁城里头,第二,皇城。多尔衮摄政王住在皇城里头,就住在原来明朝的南宫,后来改成普度寺,就南池子里面。皇城,摄政王多尔衮和为皇家服务的机关的一部分人员住皇城,八旗官兵及其眷属住哪儿呢?住在内城,原来内城的汉人等等一律迁出,迁到外城,就是崇文门和宣武门以外。那八旗怎么办呢?就分城居住,两黄旗住在北面,就是安定门和德胜门以里,两白旗住在东面,就是东直门和朝阳门以里;两红旗住在西面,就是西直门和阜成门以里,两蓝旗住在南面,就是宣武门和崇文门以里。汉人搬迁的时候他命令很急,虽然给一点搬家费,根本不够买房子的钱,扶老携幼,搬家,哭声震天,这是他的第四大弊政。
第五大弊政就是投充,就是一些汉人投充到八旗名下,作为他们的奴仆。
第六就是逋逃,有些人不甘于那种生活,奴仆的生活,就逃亡,逃亡就抓,开始的时候法律非常严酷,逃亡抓回来杀,邻佑和甲长,大家知道保甲制,一甲十户,一户跑了他邻居不还有九户吗,邻佑和保甲开始杀,后来是流放,非常之严酷。
画外音:
顺治朝六大功绩,其一,定鼎北京,保护故宫;其二,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其三,废除三饷,兴利除弊;其四,亲善蒙古,治理西藏;其五,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其六,崇文兴教,倾心汉化。
阎崇年:
当然顺治朝又有六大历史功绩,第一,迁都北京,保护故宫。这个意义很重大,我们回想一下,所有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以来),所有大一统的王朝,没有一个把前朝皇宫保留下来,周朝灭了商,没有用朝歌(今河南淇县),它又回到陕西去了,秦朝统一之后,也没有用原来的都城,到咸阳去了,汉朝灭了秦,也没用,唐朝也是这样,宋朝也没有用唐的宫殿,宋朝的宫殿是搬到汴京,现在的开封,辽金一直到元,明朝也是开始,明朝没有用元朝大都,它在金陵建都,后来才搬过来。所以在秦始皇(以来),历来大一统的王朝对原来的宫城或者毁、或者焚、或者拆、或者迁,蒙古军队攻下京都之后,把原来京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土,所以原来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长了荒草。
多尔衮没有,把明朝的宫殿保护下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明朝的宫殿和清朝宫殿的格局。
画外音:
顺治在位期间是清朝268年行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他上承太祖、太宗之遗业,开创大一统江山的新纪元,为后来的康雍乾盛世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阎崇年:
顺治在位18年,我们总体来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顺治他个人、家庭、事业、民族、社稷,同这几个方面关系最密切的,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顺治同母后的关系;顺治同皇叔的关系;顺治同爱妃的关系;顺治同和尚的关系。
画外音:
有人说,才智过人的庄妃在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使出了杀手锏,才使自己的儿子福临成功的继承皇位,然而,登极后的顺治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微妙,从立后到出家,顺治的每个决策都使得他与母亲背道而驰,这也正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阎崇年:
大家都知道了,顺治的母亲原来是庄妃,现在习惯叫孝庄文太后,“孝庄“是死了以后给她一个谥号,所以电视剧就说:“我孝庄……”,你活着了,你还不知道你死了之后给你的(谥号)是什么呢?这就是违反历史事实。孝庄了不起,她身历五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她是受到五朝之尊宠,统摄两朝之养考(幼主),就是她抚育了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应当说孝庄太后是清朝一位很杰出的女政治家。有时候我们就叫庄妃了,因为这时候她还不是孝庄呢。庄妃她14岁这一年是天命10年,1625年,天命十年,1625年庄妃嫁给了皇太极,有人说,影视,小说也说,说是庄妃特别受宠爱,我看不尽然,我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就是皇太极在崇德元年,他封了一后四妃。在这个四个妃子里面,庄妃入宫最早,但是位列第四。位列第一个叫关雎宫宸妃,就是《诗经》的“关关雎鸠”,关雎宫宸妃是庄妃的姐姐,入宫那年都26岁了,老女了,而且还结过婚呢,她比庄妃进宫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位列第二的是麟趾宫大贵妃,这个贵妃原来是蒙古林丹汗的遗孀,叫囊囊福晋。位列第三的是衍庆宫的淑妃,也是林丹汗的遗孀,叫窦土门福晋。这两个人都比庄妃进宫晚15年,但是庄妃排第四,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庄妃14岁就结婚了,生了个顺治,顺治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当中,排行排第九,这从侧面反映一个问题,就是庄妃不是那么特别受宠爱的。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庄妃在皇太极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受宠爱的。
那皇太极最宠爱的是谁呢?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宸妃,就是庄妃的姐姐。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宸妃,他的爱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返回来,一看宸妃,宸妃这时候断气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了飞鸿,就是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皇太极不吃饭,不睡觉,就迷迷瞪瞪的,别人劝他你别寻死觅活的,就可见他最宠爱的是关雎宫的宸妃。
但是庄妃这个儿子顺治当了皇帝了,她当然就做了太后了,大家想想看,这个时候还有个大太后呢,就是庄妃的姑姑,她实际上等于二太后,一个年轻的寡妇,带一个6岁的孩子做皇帝,可见之艰难。
庄妃用什么办法巩固她这个地位,保住儿子的权利,女人也得有一点办法。 那怎么办呢?那她只有依靠一个人,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庄妃做了太后之后,和顺治,母子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她的摩擦,我想第一点就是她叫顺治读书。顺治是六岁的孩子贪玩啊,母子俩就经常发生口角。第二,顺治大一点就要结婚了,皇后是他妈给指定的,他妈的侄女,顺治不喜欢,不喜欢也不行,顺治就要把这个皇后废掉,他妈不同意,不同意让大臣讨论,大臣说不行,说你废的理由是什么?顺治说两个字:无能。无能,怎么能废掉一个皇后呢?还是废掉了,把这个皇后打入冷宫,一直到顺治病危的时候,想要见顺治一面都不可以,废了以后再立一个皇后,顺治还是不喜欢,跟他妈妈还是冲突,这是在皇后问题上跟他妈妈有矛盾。第三,他爱妃方面跟他妈妈也有矛盾,他喜欢董鄂妃,爱得,用今天话来说叫做死去活来,他妈妈也不大赞成,母子又发生矛盾。矛盾最激烈就是第四个,顺治要出家了,皇帝不做了,要出家当和尚,这在当时来说成何体统,他妈妈当然坚决反对,母子之间还是有矛盾,顺治跟他母亲关系不是太好。
有什么证据,我想举一个旁证材料,这个《清史稿·后妃传》,有一段孝庄太后的传,这么重要一个人物就是四句话,我数了一下,这四句话,就记载顺治跟他母亲关系的文字六十个字,一共六十个字。同样这篇传记,记载康熙和他奶奶,就是孝庄跟康熙关系是七百一十五个字,这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和他母亲的关系不是特别融洽。
画外音:
孝庄太后下嫁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说法不一,疑云重重,疑云之起源于张煌言《建夷宫词》,野史中记载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言语,但在《清史稿》中却并未提到,既无文献根据,也无档案依据,宫闱隐秘,后人难知,究竟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是否存在情感纠葛,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这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历史之谜。
阎崇年: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就是太后下嫁问题,太后下嫁了没有?我看一个材料讲,说太后下嫁,讲了八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这个也不能成为证据,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他在一家住了,还用到皇宫内院吗,反倒证明没嫁给他,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做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的(昭西)陵。
画外音:
孝庄太后死后没有埋葬在沈阳皇太极的昭陵,而是埋葬在遵化清东陵的昭西陵,为什么称为昭西陵?因为皇太极的陵为昭陵,而孝庄的陵虽然从北京看在东面,但从沈阳看却在西面,所以称之为昭西陵。
阎崇年:
这一条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再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也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说:“上寿殇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是这首诗,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它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个“夷”,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嘛。大家还要想啊,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
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画外音:
顺治能够登上皇位,稳定政局,皇叔多尔衮功不可没,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在处理政务时,常与顺治发生冲突,矛盾日益加剧,血气方刚的顺治无法忍受多尔衮的跋扈与压制,一直怀恨在心,为何多尔衮一夜之间被焚骨扬灰,成了死不足赦的罪臣。
阎崇年:
第二讲,顺治同皇叔的关系,皇叔指多尔衮,多尔衮既是顺治的恩人,又是顺治的仇人,说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因为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起了一定的作用。皇太极是八月初九病故,过了六天,就是八月十四,要讨论皇位继承,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四位亲王,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努尔哈赤有遗诏,就是皇位决定的时候,要满洲贵族来讨论。
当时这七个人争夺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两个人,第一个豪格,第二是多尔衮,豪格的有利条件是皇太极的长子,年35岁,屡立军功,有两黄旗支持。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时候,喜欢他,年龄32,战功卓著,有两白旗支持。会前,多尔衮找索尼探口风,索尼说,说先帝有诸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多尔衮不是皇子,把他排除了。
八月十四,开会讨论皇位问题的时候,两黄旗的清兵持枪,带着弓箭,环卫宫殿,会上索尼先发言,他建议立皇子,多尔衮说,说你这个资格不够,你出去,索尼就退席了。完了代善说,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很明确,就是豪格继位。豪格这时候自己觉得有两黄旗,两红旗支持他,觉得比较有把握,他就又故意谦辞了一下。他说:“福少德薄,非堪当任”。他的意思是我客气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这时候多尔衮弟弟就说了,说既然你推辞呢,那就请睿亲王多尔衮继位。多尔衮赶紧就说,说这个事情还得再讨论。于是多铎又提出来了,既然多尔衮谦辞的话,那就请代善来继位,代善说我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退出了,这样继位的事情变成一个僵局了。济尔哈朗几个人,济尔哈朗因为是属于侄子辈,皇太极的堂兄弟,他没有继承皇位这种可能,就在中间协调。多尔衮考虑了,他如果强行登极的话,势必遭到两黄旗,两红旗和一个蓝旗的反对,就是五个旗的反对,那让豪格继位他又不甘心,怕豪格反过来报复,最后就折衷了。
多尔衮说我赞成黄旗的意见,由皇子继位,皇子当中豪格他提出,他不做了,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又小,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我们俩辅政。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顺治继位,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
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军凯旋的时候,到了卢沟桥,豪格死了,怎么死的?《清史稿·豪格传》说,相传军队凯旋到卢沟桥的时候举行宴会,在宴会当中,用弓弦给勒死的,还有一种传说就是也是凯旋的时候设了伏兵把他给杀了,总之是多尔衮把豪格杀了,豪格是顺治的哥哥呀,多尔衮杀了豪格还霸占了豪格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当然顺治不满意了,这是第二。
第三,多尔衮主要代表两个白旗的利益,处处照顾这两个旗的利益,从土地的分配,从干部的任免,损害了两黄旗的利益,两黄旗不满,当然顺治也不满了。
第四,就是多尔衮和顺治的母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顺治也不满意。我在这里头还要说一下,就有一种说法是顺治是多尔衮的私生子,我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只是小说家言。
多尔衮感到摄政王做了七年,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十二月份死了,死在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顺治八年正月,顺治亲政,二月就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据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这里面记载说:“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尸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我们不评论这件事情是不是过分,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对多尔衮之恨可谓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