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十二帝疑案
5381200000004

第4章 顺治(下)

画外音:

他为追求真爱而无视皇权,他因人生跌宕而看破红尘。母亲,皇叔,爱妃,僧人,爱与恨情与仇,任性与多情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引领我们一同走进顺治的真实世界,感受他的悲剧人生。

福临的童年是幸运地,又是不幸的,说他幸运,是因为他生在帝王之家,衣食住行全不发愁,说他不幸,因为他在6岁孩提之年,父亲病故,幼遭劫难,福临的登极是有幸的,又是不幸的,说他有幸,是因为他小小的年纪大福降临,成了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说他不幸,是因为他作为一位儿童皇帝,无权无势,形同傀儡。

福临时6岁登极,在位18年,年号顺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母亲、皇叔、爱妃、僧人,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他们带给顺治悲剧的一生。

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以才智过人为后世所称道,有人说,在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正是她使出杀手锏才使自己的儿子福临,成功地继承了皇位,然而登极后的顺治,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却极为紧张。

阎崇年:

顺治的母亲原来是庄妃,现在习惯叫孝庄文太后,孝庄了不起,她身历五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她是受到五朝之尊宠,统摄两朝之养考(幼主),就是她抚育了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应当说孝庄太后是清朝一位很杰出的女政治家。庄妃用什么办法巩固她这个地位,保住儿子的权利,这个女人也得有一点办法。

我举一个例子,明朝万历他是10岁做皇帝,他母亲是李太后,李太后原来是宫女,因为儿子做了皇帝,她才做太后,但是宫女在宫里没有地位,万历封他爸爸(原来)那个皇后,封(她)叫做仁圣太后,他的生母叫慈圣太后,两个太后,吃饭的时候,那个仁圣太后和万历坐着吃饭,她这个亲妈,慈圣太后得站着,可见地位之低。他生母李太后,也叫慈圣太后用什么办法来巩固自己这个地位,巩固和保持住儿子的地位,内廷里头有仁圣太后,外朝里头有宰相张居正,这个女人有办法,很有心智,有一天,她就公开说,她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九莲菩萨,她说我是九莲菩萨的化身,不得了啊,她已经不是人了,她已经变成神了,她自己出资,她儿子也出点钱,建一个寺,这个寺呢,就叫慈寿寺,就在阜成门外八里,就是现在八里庄那地方,这个慈寿寺供奉什么呢?就供奉九莲菩萨,在寺里还修了一座高塔,56米的高塔,这个塔的名字叫永安万寿塔,现在习惯就叫做慈寿寺塔,一个壮丽的寺院,一座雄伟的高塔,宫里头也供奉九莲菩萨,这一下李太后的地位就提高了,谁敢欺负她啊,她是九莲菩萨的化身。

但是这个孝庄啊,就是庄妃,她没有这个办法,那怎么办呢?那她只有依靠一个人,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庄妃做了太后之后,和顺治母子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她的摩擦,我想第一点,就是她叫顺治读书。顺治是六岁的孩子贪玩啊,母子俩就经常发生口角。第二,顺治大一点就要结婚了,皇后是他妈给指定的,他妈的侄女,顺治不喜欢,不喜欢也不行,顺治就要把这个皇后废掉,废了以后再立一个皇后,顺治还是不喜欢,跟他妈妈还是冲突,这是在皇后问题上跟他妈妈有矛盾。第三,他爱妃方面跟他妈妈也有矛盾,他喜欢董鄂妃,爱得,用今天话来说叫做死去活来,他妈妈也不大赞成,母子又发生矛盾。矛盾最激烈就是第四个,顺治要出家了,皇帝不做了,要出家当和尚,这在当时来说成何体统,他妈妈当然坚决反对,母子之间还是有矛盾。

画外音:

有人说,顺治对母亲的不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孝庄与多尔衮之间暧昧关系,这也成为近百年来清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在帝位争夺的过程中,多尔衮成功地将年幼的福临推上帝位,从这点来说,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但顺治登极后,多尔衮以摄政王自居,把持朝政,在处理政务时,常与顺治发生冲突,矛盾日益加剧,血气方刚的顺治,无法忍受多尔衮的跋扈与压制,一直怀恨在心。

阎崇年:

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军凯旋的时候,到了卢沟桥,豪格死了,怎么死的?《清史稿·豪格传》说,相传军队凯旋到卢沟桥的时候举行宴会,在宴会当中,用弓弦给勒死的,还有一种传说就是也是凯旋的时候设了伏兵把他给杀了,总之是多尔衮把豪格杀了,豪格是顺治的哥哥呀,多尔衮杀了豪格还霸占了豪格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当然顺治不满意了,这是第二。第三,多尔衮主要代表两个白旗的利益,处处照顾这两个旗的利益,从土地的分配,从干部的任免,损害了两黄旗的利益,两黄旗不满,当然顺治也不满了。第四,就是多尔衮和顺治的母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顺治也不满意。

多尔衮摄政王做了七年,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十二月份死了,死在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顺治八年正月,顺治亲政,二月就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顺治采取什么措施呢?籍其家产,籍没,抄家,罢其封爵,原来封的(有关的爵位)都罢免,撤其庙享,原来入了太庙了,撤其庙享,诛其党羽,多尔衮党羽杀的杀,放的放,贬的贬,不仅如此,据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这里面记载说:“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尸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我们不评论这件事情是不是过分,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对多尔衮之恨可谓咬牙切齿。

画外音:

多尔衮死后,顺治终于结束了傀儡皇帝的生涯,在他从亲政到离世的10年中,兴利除弊,整顿吏治,向高度集权的目标迅速迈进,然而,这位少年天子,留给后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在感情上所显示来的一位帝王罕见的专一和痴情。根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顺治有两位皇后,十五位嫔妃,在这些后妃中,他一心宠爱的是董鄂妃,关于董鄂妃其人也有三种说法,给后世留下重重谜团。

阎崇年:

董鄂氏是谁呢?这个人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官书里的说法,说这个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年十八入侍,就是十八岁嫁给顺治了,有名有姓,她爸爸是谁都有记载,她爸爸是内大臣鄂硕,这是第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就说是董小宛了。董小宛是江南的名妓,董小宛就嫁给了江南名士冒辟疆。崇德四年,这时候顺治是两岁,董小宛比他大十四岁,这一年董小宛十六岁,冒辟疆就认识了董小宛,过了两年,顺治四岁,董小宛十八岁了,这时候,冒辟疆又认识了陈圆圆,就冷落了董小宛。不久,陈圆圆被虏走了,他又重新又和董小宛好了。董小宛十九岁的时候,就正式做了冒辟疆的妾,搬到冒辟疆的家里。这一年顺治才五岁。到顺治元年,清军到了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第二年,清军就占了南京。有一种说法就是董小宛被掳北上到了王府,后来太后把她要了去,顺治看上了,又要了去,就嫁给顺治了。可是这个时间也不对,顺治娶妃子的时候,娶爱妃的时候,这时候董小宛已经死了,而且有坟墓埋着呢。有人说那坟是假的,当事人有记载,董小宛死了埋在哪里。

顺治十三年,他娶董鄂妃的时候,就是说顺治十九岁,董鄂妃十八岁,十九岁加十四岁,那董小宛活着就33岁了,所以,根据年龄的排比和其他史料的记载,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那下面就第三个人了,第三个是谁呢?就是顺治有个弟弟叫博穆博果尔,是博穆博果尔的妻子。顺治看上她,两个人就你来我往,他这个弟弟发现了,回家以后就痛斥他这个王妃,他这个王妃就到顺治那儿哭诉,顺治把他弟弟叫来打了,顺治他弟弟回去之后怎么办呢?他哥哥是皇帝呀,只有两条路,一条忍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忍到最后结果也是死。再一条自杀。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十三年死了,这是七月初三死的,八月二十三,五十天,顺治娶了董鄂妃,有人说这个董鄂妃是不是就是他那个弟媳妇?传教士(汤若望)写了本书,里面提到董鄂妃就是他弟弟的媳妇。孟森先生写篇文章也赞成这个说法,但是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所以是一个历史之谜。大家有兴趣可以做一些研究和考证。

但是这个董鄂妃跟顺治结婚一年之后,生了一个孩子,生了一个儿子,顺治很高兴,就要把董鄂妃册封为皇后,这个儿子将来就准备做太子了,这个儿子三个月还没起名就夭折了。董鄂妃禁不住这个打击,后来董鄂妃就病了,后来就死了,她死了以后,顺治是特别悲痛,让大臣写行状纪念这个董鄂妃,写过来写过去,来回反复,最后顺治亲自动笔,写了数千言的行状,表彰董鄂妃。顺治感情上受了很大的打击,同他崇信佛教有很大的关系。

画外音: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故,她的死对于年轻的顺治皇帝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顺治悲痛不已,亲自撰写行状及哀册,记述董鄂妃生前事迹,洋洋4500言,极尽美誉之辞,表达了顺治对董鄂妃之死,无限的哀痛和追思之情,顺治破例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从这个特别的谥号,可以看出顺治对董鄂妃的一往情深,此后,顺治一蹶不振,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念头,他开始与僧人频繁接触,谈佛论法,甚至做出剃度出家的决定。

阎崇年:

清朝在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他脖子上就挂了念珠,在清朝的第一个都城就是赫图阿拉修了一座皇寺。他在都城搬到盛京沈阳的时候,在沈阳皇太极修了实胜寺,崇奉藏传佛教,喇嘛教。顺治的母亲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种种的历史和家庭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顺治就和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聪,顺治是皇上,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顺治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现在中南海,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顺治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岇溪森。顺治就跟岇溪森一块儿谈法,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天子。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呢,朕思(上古),我想到远古,“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就是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就是禅宗的首领,禅宗的祖师,要出家。后来他就找了岇溪森说我要剃度,岇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岇溪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这样,就找了岇溪森的师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岇溪森烧死。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岇溪森一命。

怎么办呢?和尚就给他出个主意,有一千五百个和尚,就到慈寿寺来搞法会,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顺治爱子死了,爱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闷。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就病了,初三,他就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康熙那个“熙”字,王熙到养心殿。顺治就和王熙秘密谈了一番话,后来王熙闭口不谈此事,有难言之隐。到正月初六子时,忽然传召王熙,到养心殿,到了养心殿之后,顺治说,说朕患痘,就是天花,势将不起,病势很重,可能起不来了。原话是:“朕患痘,势将不起,尔详听朕言,速草诏书。”王熙就到了乾清门西侧围屏内,就起草这个遗诏,起草一条就上奏一条,批回来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钦定,就是顺治看了。傍晚的时候,初七,傍晚的时候遗诏撰写和修改刚完,顺治死了。

画外音:

母亲、皇叔、爱妃、僧人,在亲情与爱情,皇权与空门的抉择中,顺治最终踏上了悲剧命运的不归之路,关于这位少年的天子的最终命运,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说,董鄂妃之死给痴情的顺治皇帝带来了感情上的巨大打击,他情绪消沉,最终遁入空门,出家做了和尚,也有人说康熙皇帝在位时,曾多次到山西五台山进香,实际上是去探望父皇,究竟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出家?这又是给后人留下的一个历史之谜。

阎崇年:

现在有人说了,顺治是出家了,还是死了?根据我看到的材料,顺治还是死了,根据很多,我就举三点就可以了。第一点,就是顺治病重得天花的时候,历史有记载,还传到民间不许炒豆,天花不是痘症嘛,不许炒豆。这是第一。第二,王熙死了以后,有一本书叫《王熙自定年谱》,这里面记载了顺治临终让他撰写遗诏的事情。第三,就是岇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给他整理一本书,叫《岇溪森禅师语录》,在书里头记载就是顺治死之前,就说遵照祖制,实行火浴,浴,淋浴的浴。就是朕身后要岇森溪速回京城为他火浴,顺治的遗体移到了景山寿王殿,四月,岇溪森赶到了北京,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岇溪森秉炬,火炬那炬,秉炬,举着火把,将顺治皇帝火浴,火化了。这是给顺治火化的和尚岇溪森的记载,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的亲自记载,顺治临危的时候,向他面授遗诏的时候,以及参考其他的文献和档案的记载,可以证明顺治是病死了,不是出家了,顺治死了之后。

留下的遗诏,遗诏一共十四条,这个遗诏叫“罪己诏”,给自己下了十四条罪状。顺治的“罪己诏”学术界有争议,觉得有一些是他自己的意思,有一些是皇太后的意思,有一些是辅政大臣的意思,就需要仔细分辨。后来康熙就在顺治的孝陵竖了一个神功圣德碑。重点歌颂他父亲顺治皇帝的神功圣德,康熙为他父亲顺治皇帝立的这块神功圣德碑,否定“罪己诏”,肯定和歌颂他父亲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