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5384100000013

第13章 雾霾批判书(2)

PM.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细颗粒物,居然依然触发“诗情”,在癸巳“两会”期间,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姚檀栋还大声朗诵过自己的戏作《沁园春·霾》: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让美女们始料不及的,是经科学检测,口罩对PM.,已起不到阻隔作用;如果你仍戴着口罩,那么,雾和霾的细颗粒物,将通过你的口罩表面,依然被你的鼻子吸入。

如此有特色的“口罩风景”,没想到,你成了健康的误区,自欺欺人的安慰!

PM.——你这自然形成,被现代工业排入空气,经由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细颗粒物,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你的“庐山真面目”,居然周身都朝四面八方挺着尖刺。你一进入人民的身体,就不客气地插在鼻黏膜上、气管壁上……

四、是病态生物体,也是围城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好莱坞电影中那些庞大奇特的生物,遂想,这悬浮的雾霾,不同样是怪异独特的病态生物体吗?

在生物学家眼里,生物体都拥有这样的特征:首先,除了病毒等少数种类,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其二,都具新陈代谢作用;其三,都具应激性;其四,都有生长现象;其五,都会生殖发育;其六,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其七,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能影响环境;其八,主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其九,都具可塑性,并且都能呼吸。

生物体的这些特征,雾霾都近乎具备,我认为。

雾霾一样能够“新陈代谢”。雾霾入世,消消长长,子后有子,子后有孙,无尽无穷,甚至还可能百世流芳,前途不可限量。

应激性指的是生物对外界诸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眼前这雾霾,有无应激性呢?

想想,我们天天都在朝天空排污,雾霾何尝不是以牙还牙,以污浊还污浊,热情恒定地在“回报”我们?

这个病态生物体,虽说是传染病脑炎、流感等病毒、病菌的“密集型组织”,却虚胖有余,结实不足,更是能虚张声势,靠什么?靠的是依然有不计其数的人,一直在勇敢、不竭地输送“给养”。

真是人类“宠养”的病态生物体,人类真该尽快注册“宠养”专利才对!

雾霾,你侵占时空,建构势力范围。你的苍茫气度和空间尺度,唯有雪落神州万里河山能够媲美,你何止覆盖京城等城市,何止覆盖东北华北……

你能够呼吸吗?这是怎样的呼吸啊,是生物集团军的呼吸,吸纳四野,吞吐八荒,全然不管人类是否已掌握气象武器和核战武器。

然而你却又太可塑了,形神变幻触须四伏,可塑得就像超乎庄子想象力的奇异章鱼。

谁说你不也是怀抱阔大的“母亲”呢?

江河施爱以润泽,天空施爱以蔚蓝,绿叶施爱以氧气,母亲施爱以怀抱。

你不也同样施以我们难止边界的大“爱”吗?

然而,今天的人类却被你陷入深重的悖谬:同属生物体的人类,在被你如同母亲一样地“爱”着时,居然感觉不出幸福指数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你这个病态生物体,不同样是“围城”吗?你一到来,人类霎时就分不清是你吞噬了整座城池,还是城池在和你融为一体。

近日,身陷围城入网的我,读到网诗《雾霾叹》:

首都曾首堵,如今又首汅。

雾霾时常来,隐天又蔽日。

的确是隐天蔽日,这“霾城”,围城。

五、人与空气关系的最佳态

雾霾浓重,黑蛇云集之时,谁也否认不了这是和平空气里的大事故。

荒诞的是,雾霾来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居然霎时就获得了平日里完全不可能有的大简化,不可思议,几乎被简化成了“人与空气”的关系。

这不完全是因为空气空茫虚幻、了无痕迹,连香味也没有。空气不招惹你注意是正常的。空气爱人,绝不是出自本能,乃纯净之心所然。与其说不自觉,不如说是大自觉。

我要提出的问题是:这人与空气的最佳相处态,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你在屋里读书,在山河间行走,如果硬要你说说空气给你的感觉,你或许会讲,是似有似无、若有若无的。不是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说吗?人在空气里还不知要感觉空气,不生琢磨空气之心,已是呼吸的大幸福了。很显然,这时的你,是不会产生要看看空气的念头的,只有北风袭你感觉太冷或酷浪汹涌你过热时,你才会关注空气。你平日里断断不会去想,哦,空气啊,今天让我好好地看看你!空气里留不下你的这种目光。空气也不会给你明察秋毫的契机。你也不会朝空气排放任何色彩及杂物。你不做伤天害气的事。总之,空气纯净得已被你忘记,空气也不蔓生讨厌你之心;你与空气相处得很“无”。这不就是人与物(空气)相忘的境界吗?与其“相濡以沫”,不如想忘于江湖,真是大而美的境界。

这才是人与空气相处的最佳态,我认为。

所以,雾霾窝藏毒蛇是对洁净空气的亵渎,是纯净如处女的空气被猥亵奸淫——是对人与空气原初关系的污浊异化。

在这个世界,有好水游泳是鱼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安全天空飞是鸟的基本生存权利,诚然,有洁净的空气呼吸,没有病化的人的“雾”与“霾”,不同样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吗?至少,这是人的呼吸权。谁能够须臾停止呼吸呢?

人权与道德伦理同等重要。呼吸是普世的,雾霾则是独特的。呼吸权不也是基本人权吗?雾霾,你是在完全彻底、地地道道地反人权、反道德!

因而,我有必要提出建构人与空气关系的道德伦理——“空气伦理”。空气伦理倡导人与空气属于同一整体,互相尊重,互为信赖,互相爱护,空气以洁净养人,人的行为以不污染空气为基本前提,时刻善待空气。彼此都不做以异质污物侵害对方的蠢事,不伤残对方的“天生丽质”。

人与空气相处最佳态的建设与葆有,难道不是完全有赖于人类能否遵守这绿色的空气伦理吗?

作为人,如果不以洁净还空气以名誉,继续一意孤行,继续给空气以颜色,空气必然坚决还你以脸色……“空气伦理”就无法建构,这人与空气关系的最佳态就只能是天方夜谭。

六、砍断“精神雾霾”黑手

雾霾,依然在国土上发展蔓延。远比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寒冷在笼罩着中国更令人揪心。雾霾,远未被遏制,更遑论被消灭。

雾霾的反复到来,表明中国社会风气出了问题。如果风清气正,焉会出现雾霾?

然而,精神的“病灶”在哪里?

这些年,我一听到所谓的“发展”心里就发毛——何以许多发展都与盲目、与虚假、与短视、与破坏“血肉相连”?谁是最后的黑手?

是否只为当代人的幸福就可以肆意耗尽子孙后代的资源?雾霾已使空气走向商品化,多久后将暴发列强抢夺空气之战?多久后空气会变成“火药库”?

是谁给了你掠夺洁净空气的权力?“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钟南山语)

雾霾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迷离沟壑,成了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坚硬阻障。

我们是否该迅速作出文明转型。转型哲学世界观,走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区,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幻觉;转型价值观,牢固确立“地球村”大观念和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的价值观;转型生活方式,回归低碳、循环、生态环保的生活;转型资源利用形态;转型体制。发达国家成功以法治霾、民间协同治霾的他山之石,难道不能尽快攻玉?人类历史上的雾霾“前车”,就不该令人警醒、借鉴?

我想起至今仍令知情人心悸的9年月日的“伦敦雾霾”。

当时,伦敦大气湿度陡增,风无力扬起米字旗,全城烟尘弥漫。尽管市民紧闭门窗,黄褐色的烟雾还是无孔不入。地铁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已全部瘫痪。人们难辨方向。行人甚至已无法看到自己的双脚。到医院看病的人群长得看不到尽头。救护车需火把引路才能勉强行驶。伦敦一世界著名剧院如期上演歌剧《茶花女》,由于剧场内雾霾越来越浓,观众再也无法看清舞台,只能中断演出。

英国政府随后公布的雾霾报告显示,这场伦敦雾霾,至少导致了000人死亡,至当年底,死亡人数飚升到万。

假如我们不实行行之有效的治霾模式,不砍断雾霾背后隐藏的黑幕大操手——“精神雾霾”,谁敢担保“伦敦雾霾”的惨剧不会在中国重演?

这精神雾霾远要比“物质雾霾”可怕十万倍、百万倍!

何况这精神雾霾还无处无时不在,在影响你,控制你。

在这里还得道及精神。在大自然面前,我以为所谓的“精神”,已是悲悯、物我平等的姐妹,是与自然万物长相厮守共同荣辱的情怀,是慈爱、友善、远离杀机的善行,是无私纯净自在陶然的境界。今天反而是人堕入了低级“动物世界”,精神家园日渐荒芜。如此情状,如此的精神空间狭窄逼仄,只能使人蜕变为沉淫肉欲的软体动物。“精神雾霾”里那所谓的“精神”,即便算有,也只能是畸形的,是建立在肉体快感之上精神雾霾的分泌物。精神雾霾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精神,有的只是人的私利,人的欲壑。

根治物质雾霾易,消除精神雾霾难。

身为华夏儿女,我深知在中国根治精神雾霾尤其难。

治霾是国国有份的事,因为有风,治霾还是大气圈里没有国界的事,是高级的全球化的事,尤其对各国民众的文化素质已构成严酷的挑战。然而,我们的民间文化长期以来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中国的法治尚不健全。我国治霾的法律也并非一片空白,但是,纵然法制健全,治霾执法就那么容易吗?我忧心的还有中国封建残余绵绵不绝,整个社会就是个“准人情社会”,人情变通,打点关系,数字虚浮,诚信缺失……国人,还普遍缺失个人信仰……

近日,我无意间读到外国摄影家在中国某城上空拍的照片《万壑云霾凝不消》:那雾霾就像灰黑连绵的棉田,深厚起伏,城市被笼罩得严严实实。然而,静默沉寂之中,却仍有两柱烟囱雄起于霾海,依然“呼呼”地喷吐着游蛇似的黑烟……

中国治霾的道路,荆棘丛生,前景未卜。

倘若连雾霾都不能快速地治理,不能铁面以法根治,我们有何资格谈“幸福指数”?凭什么言“美丽中国”?

原载《北京文学》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