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兴海
动则生,静则乐。
——杨万里
如少年时所读“之乎者也”一般,我是在鸟声中惊醒之人。
搜寻到最久远的记忆,仍是有它的影子,一棵无名树。随它内体的树轮一圈圈增多,我也慢慢长大了,并成了家,有了孩子。
我从未想过,我们的生长和这棵树的必然联系。无非就是春雨之时它为我力保窗户,烈阳之下它为我尽挡日光罢了。
孩子如我一般,母亲经常这么说。他时常会站于树下,抬头找寻深深密叶之内的鸟巢所在。他不知道那叫鸟巢,他只是好奇这些小生命为何老是在树上穿来越去,并且欢鸣不已。他问我:“爸爸,这些鸟都不怕小雨的吗?不怕打雷的吗?”
我笑笑说:“他们和你一样有家,就在树上,不怕。”我边说,边朝着深深的密叶中指去。
他把头仰得更高了。那些清脆的鸟声在明媚的阳光中此起彼伏,惹得他不住地转来转去。大抵,他是喜欢上了这些小东西。
一日,一只树虫不知怎的,竟爬到了我的窗台上。孩子不知,好奇地看着它,时不时还轻手轻脚地戳戳它柔软的身躯。忽然,一只大鸟从窗而过,一掠之下把那只虫给叼走了。见此情景,我的孩子“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我以为他兴许是被那突如其来的大鸟给吓坏了,可他一说我才明白,他是可怜那只小虫。我细细地跟他讲解食物链这个深奥的问题,还有树虫的坏处。慢慢的,他才释怀。
夏日大雨,我背窗写作。孩子急冲冲地跑进我的书房,手握一把黑伞。还未等我问他何事,他就把伞递到了我的手里,焦急地道:“爸爸,快把这伞放到树上去,要不然小鸟们会生病的。”
我本该笑的,因为他太过于幼稚,他不明白动物间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可那瞬间,面对他极其严肃的小脸,我却笑不出来。
他帮我扶住凳子,我伸手远远地够过去,把伞放在了树枝上。顿时,“啪啪”的雨水声从外自内,溢满了我的心房。
看着窗边已是安然的他,我忽然明白了这棵树与屋内之人的必然联系。他让我的孩子懂得了每一个生命的可贵之处,并为之去珍惜。
倘若,他已懂得去善待每一个与己毫不相关的动物,难道还不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