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5546000000006

第6章 把昨天的自己淘汰 (2)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有多少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当然,不满足是痛苦的,为了避免因不满足而带来的痛苦,许多人急于为自己寻找一个“舒适的”安乐窝,收回了自己向前看的目光,不给自己一点压力或责任。

知足可以作为别的动物的目标,但是对人而言,切不可把自己一生的追求仅仅局限在这一狭窄的范围内。牛和猪有了适当的看护和充足的粮食,便会心满意足。但是人却不能这样,人的目标是要成就事业,而不是仅仅为别人的事业做廉价的铺路石。

许多人都突破不了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此时只有断了自己的后路,给自己一个悬崖,你才能创造最好的自己。

有个顽童无意间在悬崖边的鹰巢里发现一颗老鹰的蛋,他一时兴起,将这颗蛋带回父亲的农庄,放在母鸡的窝里,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鹰来。

果然如顽童的期望,那颗蛋孵出了一只小鹰。小鹰跟着同窝的小鸡一起长大,每天在农庄里追逐主人喂饲的谷粒,一直以为自己是只小鸡。

一天,母鸡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唤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慌乱之际,只见一只雄壮的老鹰俯冲而下,小鹰也和小鸡一样,四处逃窜。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鹰每次看见远处天空盘旋的老鹰身影,总是喃喃自语:“我若是能像老鹰那样,自由地在天上翱翔,该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鸡总会提醒它:“别傻了,你只不过是只鸡,是不可能高飞的,别做那种白日梦了……”

小鹰想想也对,自己不过是只小鸡,也就回过头,去和其他小鸡追逐主人撒下的谷粒。

直到有一天,一位驯兽师和朋友路过农庄,看见这只小鹰,便兴致勃勃要教会小鹰飞翔,而他的朋友则认为小鹰的翅膀已经退化,劝驯兽师打消这个念头。

驯兽师却不这么想,他将小鹰带到农舍的屋顶上,认为由高处将小鹰掷下,它自然会展翅高飞。不料小鹰只轻拍了几下翅膀,便落到鸡群当中,和小鸡们四处找寻食物。

驯兽师仍不死心,再次带着小鹰爬上农庄内最高的树上,掷出小鹰。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了一段距离,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追寻谷粒,便飞了下来,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了。

在朋友的嘲笑声中,驯兽师这次将小鹰带上悬崖。小鹰发现大树、农庄、溪流都在脚下,而且变得十分渺小。待驯兽师的手一放开,小鹰展开双翼,终于实现了它的梦想,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那就给自己一个悬崖,突破阻碍你的瓶颈后,你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自我设限是捆绑你的绳索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开始改变起跳高度以求适应新的环境,而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下来逐次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修正自己的思维意识。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也完成了思维意识的修正过程,已无法再跳了。

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

跳蚤是聪明的也是悲哀的。跳蚤聪明在于它懂得适应新的环境,悲哀在于面对一次次挫折后它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

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人生的最大障碍。如果想实现目标,我们就必须不怕碰壁。这时我们就用得着“饥渴精神”了。如果那只跳蚤永远想着“外面有美味可以填饱肚子”,就不会放弃跳跃,除非生命终结。

曾经有一家跨国企业在招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10年后,自己的月薪应该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

结果,那些回答数目奇高的应聘者全部被录用。其后招考官员解释说:“一个人认为自己10的后的工薪竟然和现在差不多或者高不了多少,这首先说明他对自己的学习、前进的步伐抱有怀疑,他害怕自己走不出现在的圈子,甚至干得还不如现在好。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没什么激情,容易自我设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我们又怎能对他有信心?”

假使你想成就生命的伟大,求得自我的充分发展,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自由,并且要铲除一切足以阻碍你向前的东西,走进自由而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准备。我们大部分人的缺点,就是心中有志于成功,然而不肯努力去求得成功。我们太信任“命运”了。现在,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一切不可能化为可能,不做命运的奴隶。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愿成功,谁拿你都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还有一个让人感到沮丧和惋惜的事情是,有一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起了搬运。不想,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份工作?”

他说:“换工作?我虽有学历,但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把它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没有什么经验,谁还会要我呢?”于是他一直在当搬运工人。但天不遂人意,公司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开始裁员,这位牛津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连搬运工都做不成了。

公司总经理在谈及裁他的理由时,说:“像这种有吃有喝就满足的人,根本创造不了什么大的价值,他的存在与否,对公司无足轻重。”

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看你是否去切。只有去追求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曾在世界上成就过大事业的人,他们伟大的力量、广阔的心胸、丰富的经验,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奋斗的结果,是在挣脱不自由、恶劣的环境,斩除束缚他们命运的桎梏,在脱离贫困、执行计划、实现理想的种种努力中获得的。

在一个人将他生命中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前,他的生命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不管他的处境怎样。

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超越

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或者变好,或者变坏,要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就要不断挑战自我,让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吉米和杰克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一起长大。吉米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明白,他知道自己聪明,也就显得很骄傲。杰克呢,他比起吉米就笨了一些,尽管他平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保持在中上等水平。面对吉米,杰克经常感到一种自卑。杰克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总是鼓励儿子:“杰克,不要总是用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比赛开始时呼啸而过跑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些飞快奔驰的骏马,但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耐心与毅力化身的骆驼。”

吉米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的表现也很一般,最后也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老觉得自己很笨的杰克却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一点点地超越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吉米为此心里很不平衡,以致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杰克,我应该比他更有成就,应该是我成为这人间的卓越者啊,可是为什么是他呢?”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吉米啊,难道你现在还不明白吗?我把每个人送到尘世间,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包括聪明,只不过我把你的竹篓放在了你的胸前,你因为既能看到还能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没想到这却误了你的终生!而杰克的竹篓是背在背上的,他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智慧者。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只要你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避开或者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或者加强自己的优势,不断地摆脱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而是让自己的太阳更加灿烂夺目。

什么叫做成功?得一块奥运金牌?得一座金钟奖?还是得到一张名校的文凭?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时的成功。

在多年前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一位影星在得奖致词时说:“我父亲生前一直反对我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我拿到了这个大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我很高兴,终于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这位影星的说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可否认,那确实是个很大的奖。他一辈子都可以用那座奖杯展示曾经有过的光荣。

只是,我们应该想到,当他走下台,那光荣也就真成了“曾经有的”。他如果不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过去的光荣,又算得了什么?

有什么成功是永远的呢?只有前20年成功,后20年成功,甚至再过20年还成功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顶峰,自认再也无法突破,于是从山巅跃下;有些人回头,循着原来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有些人,抬头远眺,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头,然后,走下这座山,攀向那座山。

战胜自己是最大的胜利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只要是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以逃脱它的利爪。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藏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过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乎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自行飞翔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为胆怯而被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