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5546000000007

第7章 把昨天的自己淘汰 (3)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的悲壮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它们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受痛苦,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仅有的机会,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没有谁能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有人问一位成大事者一生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那位成大事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只有挑战自己你才有机会面对其他;只有战胜自己你才有能力去战胜其他人;也就是只有完善自己你才可能享受生活。

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个竞争的空间,在为生存忙碌着,为争夺一个位子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悲惨的结局。在你的意识中,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敌人。人们为了获胜,就像斗鸡一样,要有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结果。因为,你认为只要战胜了他们就是一个完美的胜利。可是,你在与人明争暗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方真的是敌人吗?你真的取得了胜利吗?

事实上,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不敢面对自己,不能征服自己,那么还能用什么去战胜他人,要他人马首是瞻呢?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人一生中的对手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你自己的路却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路上,你与自己的较量是自始至终的,从你的第一声啼哭直到闭上眼睛告别这个世界,这些都是无法逃避的。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人失败了,而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能否正确地对待自己,那一部分失败的人是被自己打败的,而另一部分成功的人却很好地打败了自己,拥有了成功的“名字”。

一个成大事者,并不是靠自己的小聪明、小手段,通过投机取巧来取得成功的,他们拥有的是一份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

世界著名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挑战加利福尼亚海湾,就是一种挑战自己的心态体现,这种心态在精神上给她注入了活力。可是,她在游加利福尼亚海湾的时候却是以失败告终的。当时,她在海水中已经泡了16个小时,海上起了大雾。可是在还只剩下一海里路程就能取得成功桂冠的时候,她的信心动摇了,潜意识对她说“何时才能游到彼岸”,她的精神松懈了,缺少了斗志,因而失去了一次创造记录的机会。

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的第一次就是心理的疑惑阻止了她的成功,对创造新的记录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挑战自己的勇气。

一位法国的作家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感动、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时刻拥有一颗饥渴心

人最怕的就是知足,知足的人往往停滞不前,没有发展的动力。要想发挥潜能,创造奇迹,就要时时拥有一颗饥渴心。

饿则生变

一个人,要是有钱又没钱,没钱又有那么一点钱,这似乎是最糟糕的事情。因为,这种状况可能会消弭你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相反,一个一分钱没有的人,整天饿着肚皮,为了活下去,他就要不停地打着主意,怎样混到饭吃,这就是“饥渴精神”的原意。

所谓“饥渴精神”,就是为一日三餐烦恼,从中深深感受到贫穷的滋味,转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赚钱欲望。

想一想,如果你常有这种饥饿感,能不为填饱肚皮而奋发努力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极可能会想出绝妙的赚钱方法,因而,说不定哪一天你也会跻身世界富豪之林。

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愈贫穷的人,对赚钱的事愈关心,愈有兴趣,成功的可能性当然也就愈大。

很多人从小也是从穷困里泡出来的。这种环境使他们很早就憧憬将来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绝不放弃的思想就像一粒种子,只要春天来临,就会破土而出,顽强地发芽、生长。

“饥渴精神”是催人奋发的动力。

永远的饥渴精神

由“饥渴精神”引发出更广泛的竞争意识,我们称之为永远的“饥渴精神。”

很多人总爱抱怨:“这里太贫穷了,什么事也没法做。”

他们的说法如果不是全错,至少可以说是片面的。为什么要抱怨贫穷呢?在贫穷里你拥有那些不贫穷的人缺少的,然而又是最宝贵的“饥渴精神”。

我们要把这种“饥渴”作为我们的日常状态,把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那种强烈的摆脱目前窘状的心态,作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锐利武器,利用它,才能一路披荆斩棘。

我们经常看到一位漂亮打扮入时的小姐,挽着一位“貌不惊人”的男士;而一位其貌不扬、说不上什么风度的女性,旁边伴随的却是一位潇洒英俊的男士。

成功的道理也与此相似。常常一个不受女性注目的男士,也许有着对爱情更为深刻的理解,遇到一个他所喜欢的女性,他总是全力以赴、非常执著地认真追求,结果,他往往赢得最后的成功。

生长于富裕环境中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能成为成功人士,只要你有一种“饥渴精神”,激励自己有赚大钱的欲望,应该说更有基础成为一个大富豪。

“饥渴精神”属于我们每个人,它可以激励一个人积极向上,它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地突破现状,一步一步向成功走近。

好奇是走近成功的第一步

一种新的事物,抑或是一种不太寻常的现象出现,马上能引起你的敏感、注意和兴趣,这就是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没有对新事物的敏感、注意和兴趣,我们就很难有新的实践,难以达到成功的目标。

当然,凡事都不例外。如果你对任何事情都怀着好奇,也许反而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不能专注于你要达到的目标,因而使你一事无成。不过,一般来说,好奇心旺盛的人,成功的机会较高。

如果好奇心旺盛,使你非常容易地就看到新事物。这时你的那种“永远的饥渴精神”会促使你去接近它、了解它,直到破译它,使它为你所用。

永远拥有这种“饥渴精神”,就像是哪吒脚下备了“风火轮”,随时会为你加速。

古今中外的读书人,对于书的那种“饥渴精神”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头悬梁”、“锥刺股”、“雪夜读书”、“萤火虫助读”的一个个鲜灵的故事早已为我们熟知,这几个人又哪一个不在当时赫赫有名呢?

我们要成功,就先要有这种“饥渴精神”。

奇迹在你脚下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言都翻译过它。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

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篇短文。

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这篇短文的原作者是Eebert Hubbard,文章最先出现在1899年的Philitine杂志,后来被收录在戴尔·卡耐基的一本书中——

“在一切有关古巴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

“‘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在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

“‘他在什么地方?’‘他是谁?’‘还活着吗?’‘怎样去?’‘为什么要找他?’‘那是我的事吗?’‘报酬如何?’”

——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

罗文这样的人为利希特这句名言,做了最好的注脚。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是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只有行动才能发挥你的潜能。

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告诉朋友,他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轶事”。这个主题又有趣又少见,真的很吸引人。这位教授知道得很多,他的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

一年过后,教授的朋友碰到他时,无意中问到他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

老天爷,他根本就没写!教授犹豫了一下,好像正在考虑怎么解释才好。最后终于说他太忙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没有时间写了。

他这么辩解,其实就是要把这个计划埋进坟墓里。他找出各种消极的想法。他已经想到写书多么累人,因此不想找麻烦,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想到失败的理由了。

具体可行的创意的确很重要,高明的创意就是成功的先导。

但是,光有创意还不够。还必须立即行动,去实施这一创意。高明的创意也只有在实施后才有价值。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不过纪念碑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就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必等。”

所有的奇迹都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试一试: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1把你的意见或不满告诉你的上司或朋友,如果你十分害怕不敢做,就把你最不想见到的结果写下来。

2做一件你平时从不做的小事,比如炒一盘菜,打扫一下卫生,你惟一的目标就是完成它。写下完成后的想法。

3假装没零钱坐投币的公交车,向陌生的行人借足够的零钱。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你认真去做了以后,你将不再面临任何“不可能”的事情了。以后的你不会再被他人或外界条件所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