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性格的奥秘
5638600000022

第22章 性格透视与性格测试(1)

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如何测定自己的性格倾向?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由于人的性格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长期探讨和争论的过程,各种学派都有不同的解释。五花八门的解释,曾经把性格弄得玄而又玄。但其中有一些取得共识的东西,有利于我们认识性格,给自己的性格做出一个恰当的定位。

1.影响性格的各种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先天性的父母遗传、个人的血型及后天的环境。

先天:父母的遗传

人们常用“食一种米,养百种人”这句话来形容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人的性格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呢?

看过电影《他俩和她俩》的人都知道,大林和小林、圆圆和方方这两对双胞胎无论从脸型、鼻子、身体、体重、血型都非常像。要不然大林怎么把圆圆认为是方方,顾师傅把大林看作是小林呢。就是处处细心的杨家妈妈,在方方面前唠叨的全是圆圆的家常。

这种十分相像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父母像不像呢?你看,他们的脸型像妈妈眼睛又像爸爸。这种父母与子女以及子女之间彼此相像的现象,叫做遗传。

但是除了长相有遗传外,性格方面有没有遗传呢?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遗传的物质基因:染色体

达尔文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出了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的分类,并以“泛生论”来说明遗传的物质机制。“泛生论”认为生物体各部分的构选都按照它的实际情况产生出代表性的微粒,这些微粒随着血液循环汇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达尔文用“泛生论”来说明遗传传递和性状发育的物质基础,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最初概念。但细胞学研究并不支持“泛生论”,血液里也找不到这种微粒。

1866年,奥国神父,中学自然学教师孟德尔发表了他的遗传学论文《植物杂交试验》,第一次在生物学历史上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他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几种典型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了杂种性状的表现,第一次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用来解释他所发现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他认为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并通过因子传递。他根据实验资料论证了因子在合子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因子分离,每个配子中只会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成员。不同对因子还可以自由组合,从而使不同的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中形成有规律的分离比例。

孟德尔的科学实验结果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00年,才同时为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分别发现。由于细胞学的发展,人们看到细胞核中染色体的行为跟孟德尔所说遗传因子即基因行为的一致性:染色体在身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经减数分裂而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成员,而且不同对染色体之间也是自由组合。这样,遗传学的研究便和细胞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抽象的基因概念便和具体的物质基础染色体挂起钩来,出现了遗传学基本理论--染色体基因理论。认为基因是遗传的功能单位,是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高度稳定并能随着染色体而自我复制的。基因通过代谢控制着性状的发育,性状也通过基因而得以传递,性状遗传规律,仍是染色体基因行为的一种反映。

遗传是性格的基础。但却正是染色体,使其成为性格在遗传中的物质载体,使得性格遗传成为可能。

△个性与性格:与生俱来

人出生时都是白纸一张,经过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形成各种个性。这是极端“经验决定性格说”的见解。在打破封建制度,实现人类自由平等的社会上,这种人生平等的经验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的许多人都已经有了自由平等的想法,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却有必要重新加以探讨。在一向以尊重个性著称的欧美,目前有关平等的定义,已经由“同等待遇”转变为“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都能得到充分生长与发挥”.

换言之,平等是基于承认“个别的不同”而成立的。相对地,在经验说平等思想根深蒂固的日本,平等的定义仍停留在“齐头式”阶段,无法真正重视个人的差异性。

每个人个性都有差异,这差异不只是在幼儿,甚至可以在新生婴儿身上发现。目前有些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从“亲子亲密关系”的角度观察,新生婴儿大约可分成“喜欢被抱”与“不喜欢被抱”两种个性。做这项区分并不困难,只要从新生儿对父母亲抱他的动作是否容易接受,便可判断出来。

此外,关于新生儿个性差异的研究还包括哭泣的方法,以及视觉的敏感度等。换言之,人的许多行为模式与性格,出生时就已经有差异了。

不仅如此,刚出生时最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后来还会继续维持。美国有关机构针对出生2~3个月的141个新生儿进行了长达10年以上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出生时部分性格特征可持续到10岁左右。

比如,小孩好动的程度经常有很长的持续性。如表3-1所示,出生2个月时比较好动的小孩,到了5岁时吃饭也容易坐不住。到了10岁时写习题也动不动就离开。相对地,出生2个月时不太好动的小孩,到了5岁也能在出门时间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到了10岁时则呈现出喜好下棋或念书等静态活动的倾向。

我们不妨看看其中一个特别好动小朋友的记录。这个名为麦琪的小朋友,一出生就被研究者评为“非常好动”.3个月大时,麦琪小朋友就会翻身,睡觉时经常全身乱动。6个月大的麦琪小朋友进入浴缸时,会像鱼儿那样游泳。12个月大的他总是因为喜欢在穿衣服时乱动,让双亲觉得帮他穿衣服很麻烦。到了15个月大,麦琪小朋友已经很会跑,经常让双亲追不到人。到了3岁时,他可以像猴子爬上树,像解掉绳子的小狗那样快速奔跑。

后来上幼儿园,园方还特别看住这个小孩;但进了小学就经常惹出问题。升上二年级,家里便收到学校通知,说麦琪小朋友在学校出现不合理的举止。比如,上课时他会在教室中走来走去,妨碍其他小朋友学习。不过,在汤玛斯等研究者眼中,麦琪小朋友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因为,如此好动的小孩,根本无法期待他乖乖地坐下来听老师上课。

在一卵性双胞胎个性持续的研究上,有个著名的例子。一对同时活了80多岁的双胞胎,在他们一生之中,只有在20岁前后相处一年,除此之外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结果由这对双胞胎的行为模式,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的个性具有相当高的持续性。

这对一卵性双胞胎因为母亲生下他们后便过世,于是,才来到人间18天的这对兄弟分别被领养。

哥哥后来一直在领养家庭长大,弟弟则在3岁时回到本家。两人到15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16岁时才第一次见面

表3-1个性可以持续的一些例子

〖2〗好动程度〖2〗(高程度)(低程度)2个月睡眠中经常乱动,换尿布时也会手脚乱动。不论是睡眠或换衣服时,都不会乱动。6个月站在澡盆里,会一直踢水。经常从床上爬起来。会开始爬着追小狗。洗澡时很被动。躺在床上时安静地跟自己玩耍,很容易就睡着。1岁时很会走路。食量很大。喜欢东摸西摸。喝牛奶的速度很慢。一不小心就睡着。安静地让大人帮他剪指甲。2岁时会爬到家具上,好奇地探险。应该睡觉的时间还会在床上爬上爬下。可以一个人静静地玩玩具、听音乐,许久也不会厌烦。5岁时吃饭时经常离开餐桌。走路常常都用跑。穿衣服的速度很慢。很长时间坐在车子的位置上。10岁时开始玩球及其他游戏。作习题时屁股坐不住。喜欢下棋或念书。吃饭的速度很慢。

哥哥在22岁之前都一直在米店工作,后来自己学会了照相技术及俄语,便跑到中国大陆闯天下,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除了偶尔归国之外,大多在中国大陆。弟弟则先后当过裁缝师、米店工人,也卖过油,当过建筑工人,后来成为建筑师,在政府机关工作到退休为止。退休之后的弟弟仍然义务从事各种社会工作。

这对兄弟只有20岁前后在京都同住了一年左右,然后,哥哥跑到中国大陆,弟弟则定居日本东京,两人只有书信来往,再也没有见过面。然而,从个性上看来,两兄弟却有惊人的类似性。

首先,两人都属于克雷兹曼定义的“黏液质性格”,也就是动作缓慢、沉默无语、不善言谈、没有耐心,有时候会突然大发脾气。另一方面,两人做事都认真彻底,虽然学历很低,却都爬到相当高地位。反之,由于脾气强硬,做事严格还有洁癖,兄弟两人都很少有朋友。

虽然一出生就分离,这对双胞胎的个性却如此类似,可见,个性或性格是很受遗传影响的。

△坏基因遗传与性格

遗传的传递过程,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亲代的生殖细胞传递到后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必须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吸取其需要的物质,通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和社会影响,才能表现出各种各样性格。遗传是性格的基础,如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此外种种遗传病与性格的关系也可以说明。

在遗传中,对所有的人来说都会有4~8种坏基因的携带,对其中大部分来说,它们对我们的健康或我们子女的健康的影响不大。现已确定,我们每3个人中就有1个携带1个引起严重精神缺陷的基因。当我们与同一族的某人结婚并生育子女时,有共同的一个有害基因的机会就会提高。特别是近亲结婚,这种遗传缺陷的孩子的危险就会大大增加。如堂表兄妹结婚,因为他们有两位共同的祖父母,所以她们在两次妊娠中生育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的危险约为6%~8%,是非近亲结婚的2倍。大部分国家禁止像第一代堂兄妹这样密切的近亲之间结婚。在美国第一代堂表兄妹之间结婚者低于1%.兄妹或姐弟,父亲与女儿,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结合构成了乱伦,在大多数社会中,不仅非法,而且被视为禁忌。这种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病子女的人数增长给孩子的心理,尤其是性格方面造成影响,这些缺陷儿童,重者是痴呆,轻者则产生精神缺陷,如反应迟钝,意志脆弱,感情变异性大,缺乏自信心等。

(1)从父母一方传下来的先天缺陷与性格

有很多不同的已知先天缺陷,能从一位受累的父母传下来,每个孩子有50%实际受累或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其中有些是小的疾病,包括像小拇指弯曲或多指(趾)这样的毛病,其中有些是较严重的,如父母中有一方的一只手或两只手长得像大虾螯时,在那个家族中每一次新的妊娠将带来50%的危险要生有相似畸形的孩子。

父母中如有一位有显著发育不全的颊骨(上颌骨)但没有其他缺陷,一个受累的孩子可能生来就缺少一只耳朵,发育不全的颊骨还可能累及眼睛的形状和外观。由于这种先天性的缺陷,孩子在性格方面很容易表现出有意或无意地将这些缺陷回避于众人,有时显得非常之自卑,在异性面前畏畏缩缩,尤其在一些公共场合更显得如此。

(2)携带者母亲只使儿子受累的先天缺陷

一次,C先生和C太太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4岁,一个8岁,两个男孩都是中度精神发育迟缓。参与会诊的大夫们没有找出原因,C太太的妊娠是正常的,她未曾受感染,没有发烧,没有吃药,也没有受伤,她和丈夫实际上都是正常的。

对两个男孩的体检证明除了精神发育迟缓外,没有其他畸形。原来,在他们家族中,C太太的1个兄弟是原因不明的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她的4个姐妹中,有两位各有一个精神发育迟缓的儿子,第三个姐妹已有3个儿子患此病。有些专家曾计算有20%之多严重精神发育迟缓的男孩,可能是这种性连锁遗传的受害者。

精神发育迟滞的致病因素有多种。除感染、外伤、代谢等,主要是遗传的缺陷。

下面再讨论几种异常性况:

(1)Down’s综合症

1866年,一位英国医师LangdonDown描述了这个综合病,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有着特殊状态的母亲将会生育这种症状的患儿;而且单卵双生子的患率为100%(Rainer,1980)。便猜测是遗传因素引起疾病。1959年,人类发现染色体的三年后,Lejeune等发现95%的Down’s综合症患儿的染色体是21-三体型。即第21对染色体由正常的二体变成了三体(Tolmes,1978)。

此病的发病率随母亲的生育年龄上升而增长。Miller等(1978)报导,20岁母亲的活产胎儿发病率是1/2000,25岁的是1/330,42岁以上时是1/20.21-三体型患儿的母亲有老化的卵细胞,这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即不能正常地减数分裂为成对的染色体。Down’s综合症患儿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异常,主要特征是两眼外斜上翻、伸舌、白痴、小头、鼻子扁平、眼裂宽、张嘴、手掌和脚底扁平、后脑扁平、头发细直、性发育迟缓或不完善,严重者脑发育不良,40%患儿出现心脏缺损,1%患者出现白血病等。

(2)遗传与孤独症

所谓孤独症,用患者的父母们的话来说是:“喜欢独自活动”,“好像旁人不在一样的活动”,“只顾自己”.对这类极度孤独的表现,人们用孤独症这术语,主要强调自动隔绝和主观精神活动。病理专家Kanner还注意到患者的一些特点,如总是表现出不常见的交流方式,说话迟缓或不能说话,异乎寻常地对无生命物品表现出高度之迷恋。

有人曾对孤独症患儿、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和正常儿童作不同样本,看他们对一种复合刺激的反应,包括光、噪声和触压刺激,结果显示正常儿童对三种刺激均能反应,迟滞者对一些刺激也能反应,而孤独症患儿只能对某一种刺激作出反应,表明孤独症患儿对特殊刺激有选择性注意。除了心理因素外,用生物因素来解释孤独症愈来愈受到关注。Chess(1971)等提出妊娠头三个月母体染风疹病毒会增加子女患孤独症的危机。孤独症患儿母亲多有产前、产期的创伤病史,患儿生理异常也多于正常的同胞兄妹。

也有学者研究了生物化学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与5-羟色胺的作用,有些研究发现患儿血清中5-羟色胺含量升高,研究患者的家族病史,可能发现遗传因素的影响,患儿同胞中约2%可能发生相同的症状,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0倍,约25%的患者家族病史中有语言与认知缺损现象。

(3)遗传与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