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术界对朝鲜半岛的论述不胜枚举,这表明该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已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但是如何从理论和战略高度上深入把握,在学术界则似乎很少有人涉及。
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战略地位大体上至少有三个因素构成:一是该地区和;国家本身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二是该地区和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状况,三是该国家和地区自身的综合力量的消长及其对该地区的影响力。
三者互为依托,如果只具备其中一项,其地缘政治战略地位均会受到重要制约。朝鲜半岛则在这三个方面均独具特色,非一般国家和地区所可比。
其一,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北部同中国和俄国接壤,东部同日本毗邻,西海岸距中国山东半岛的最短距离约190公里,南部距日本本州岛约180公里。朝鲜半岛不仅连接日本海和东海,而且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即处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这种“边缘地带”在地缘政治理论中具有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斯皮克曼(N。J。Spykman)在其《和平地理学》中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处在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海之间,在海上势力与陆上势力的冲突中,起着缓冲地带的作用。它面对陆海两个方向,这种水陆两面的特性是其安全的基础。朝鲜半岛恰地处陆海边缘地带,一直是陆海两大权势较量和对峙的核心部位。近现代历史已多次验证了该半岛在两种霸权势力争夺中所处的特殊地缘战略位置。
其二,朝鲜半岛的周边国家是亚洲和世界重量级大国,这种特殊的周边环境使其战略地位格外与众不同。朝鲜半岛由于邻近中俄美日四个大国,对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不能不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它像一枝怯生生的触角,神经过敏地长在大国的身边,因此就变成大国间冲突或平衡的温度计”。长期以来,该半岛被认为是“亚洲的巴尔干半岛”。美国芝加哥大学摩根索教授说:“过去两千年来,韩国(朝鲜)的命运是控制在对此一地区有任何特殊影响力的国家之下,或是两个强国竞争控制权的权力平衡的函数”。韩国已故总统朴正熙也说:“如果我们的历史是一部受难和外国入侵的历史,那么这是朝鲜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的。”这些说法无疑清楚地说明了朝鲜半岛在东亚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地位。在冷战时期,朝鲜半岛是东西方之间对峙的缩影;冷战结束后仍是几个大国力量的缓冲地带,是观察东北亚及亚太地区政治、军事形势的晴雨表。朝鲜半岛局势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受到几个大国的政策和利益的制约和影响;同样,朝鲜半岛的局势也极大地关系到几个大国的利益和政策。
其三,朝鲜半岛自身力量的变化,对地缘政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半岛处于殖民地状态,瘦小虚弱,只能作为大国掠夺、角逐的对象。战后南北方处于分裂状况,不仅无力与大国霸权抗争,而且成为两极势力争夺的战场。但随着半岛自身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壮大,该地区在21世纪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与各大周边力量相抗争的独立力量,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缘地位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二、美、俄、日在朝鲜半岛利益的谋求
(一)美国的谋求
冷战初期,即二战结束到1960年代,美国一直把朝鲜半岛视为反华反共的前沿阵地,成为它构筑的“新月形”包围圈的重要一环。1949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给国会的咨文中称:
“朝鲜半岛变成一个试验场,在这里,大韩民国正在把民主制度的理想与原则转化为实践,以此抗衡北韩人民被迫接受的共产主义……,新生的共和国的进步将会鼓舞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地区人民抵制和拒绝他们的共产主义宣传。美国领导人自时虽然认识到朝鲜半岛在美国反共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上仍有些忽视。战后初期,美国对韩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十分有限,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才促成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韩国地位骤然上升。在美国看来,该条约是美国集体安全政策的体现,它和澳新美条约、美菲条约、美日条约一样,是”太平洋地区安全体系发展的又一步骤太平洋地区自由国家集体安全的又一环节“在共同防御条约签订20年时,美国给韩国的援助金额接近它对全球经援和军援的8%,达110亿美元,仅次于越南。到1950年代中期,美韩安全关系业已形成。后来美国总统卡特认为,1954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对韩经援和军援、驻韩美军组成美韩安全体系的三大要素。从此韩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美韩安全关系制度化程度仅次于北约,拥有”联合国军队司令部,备有战时联合行动的详细双边紧急计划。
进入1970年代,美苏、美中关系相对缓和,韩国在美抗苏、反华斗争中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美国调整全球战略计划,从韩撤出部分军队。但到1970年代末,美苏争夺加剧,韩国反苏战略地位又明显突出,美国继续加强在韩国的安全体制,“韩国被认为是美与苏联全球战略冲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战略作战中,它既是一个前线国家,又是一个集结地域。”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是位于亚洲大陆东边的一个“阵地凸角”,连接东亚边缘外的连串岛屿,韩国东海和大韩海峡可以控制连接苏联远东基地海参崴的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不但直接关系到维护日本的安全,同时也控制了苏联部分重要的太平洋战略区域,是封锁苏联的重要据点。“就战术而言,驻屯在日、韩的美国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亚洲的最前哨基地,其部署在韩、日境内的飞弹,射程可以达到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所有的重要目标,因此韩国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务,不论在攻击上或防御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进入19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朝鲜半岛在美国抗苏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无疑已失去光泽,但这并非意味着它对美国已失去其战略价值,恰恰相反,在新的形势下,它又获得了多重的战略意义。
(1)朝鲜半岛在美国新安全战略中具有突出价值。美国认为,朝鲜半岛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潜在热点,从全球战略考虑,希望该地区保持稳定与和平。克林顿总统在韩国国会的演说中强调安全保障政策是支撑“新太平洋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同时表示,美国将继续在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保持强有力的军事存在,这恰好与美国大幅度削减在欧洲的兵力部署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明确写道:在考虑亚洲地区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美国打算继续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我们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本世纪我们已在这一地区打了三次战争。
为制止地区性入侵和确保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将以积极的姿态在那里保持驻军,并将发挥作用。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洛德也说:美国亚太政策的重点最优先考虑的是努力解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美国在那里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无核半岛、朝鲜和韩国对话和履行各种保障条款规定和义务等。
(2)韩国兴衰安危直接关系到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美国的第六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市场;两国双边贸易总值1996年达550亿美元,高于日、中贸易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韩国对美国出口在其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是“四小龙”中最高的,达19.6%。为了确保和加强美国在世界市场特别是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克林顿政府十分重视美韩的经济关系。美国迫切希望扩大对韩国市场的占有。
(3)朝鲜半岛对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制衡俄、中、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目标已由原来主攻一个(苏联)变为多个(俄、中、日)。鉴于韩国的种种有利因素,它既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而又不会成为美国的真正对手,美韩盟友关系将会长期保持。根据1995年2月美国公布的东亚战略报告,它已正式修改了五年来所执行的削减美军力量的做法。报告强调“美国和韩国的关系不仅仅是对条文的一种承诺,它也是我们国家支持和促进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朝鲜的威胁消除以后,美国也打算从地区安全起见同韩国保持强有力的防务联盟”这种联盟除对付所谓“北朝鲜的威胁”外,恐怕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制衡日、俄、中几个大国势力。它担心中国的强大威胁其安全,因此不断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并一再宣称要遏制中国。同样,它也害怕俄罗斯的强大,倘若俄罗斯恢复到前苏联的规模,将会对它重新构成巨大威胁。对它的盟友日本也一直放心不下。日本在经济上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日本正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军事上也日趋强大,谋求军事大国地位。这一切也势将构成对美国的严重威胁,有可能动摇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主导权。基于上述种种考虑,美国急需韩国的鼎力相助,以牵制中、俄、日。可见半岛乃是美国在新形势下安全战略的一个关键性棋子。
(二)日本的谋求
鉴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日本似乎比美国更关注这一地区。朝鲜半岛自古以来是联系亚洲大陆文化与日本文化的“通道”和“中轴”,“中国文化通过韩半岛传播到日本”,“在现代史上,吸收西欧文化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又通过韩半岛传播到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日本总是将朝鲜半岛视为“生命线”。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朝鲜半岛不但成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首要目标,而且也成为日本对亚洲大陆势力(中国及苏联)作战的跳板”。日本为获得对它的控制权而三次大动干戈(1592年的入侵、1894年的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后两次战争主战场在朝鲜半岛)。为夺取这块宝地,日本迫使朝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军事同盟协定,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从此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使之成为日本一块最肥沃的殖民地。日本从朝鲜半岛掠走的黄金数量比日本本国生产的黄金还要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朝鲜半岛又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军事物质的供应地。
战后,日本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一切地位和发言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对日本失去其重要战略价值。实际上,在相当长的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在朝鲜战争中曾成为供应东亚美军的后勤基地,从而使日本认识到它本身已深深地卷入到韩国的安全问题之中。在日本看来,如果朝鲜半岛上发生战争,就会威胁日本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有人形容朝鲜半岛就像“一柄插入日本心脏的匕首”,严重影响日本的安危。在前苏联南下实行远东扩张之时,安全问题成为日本关注的中心。“日本认为其遭受攻击可能性最大的地区仍属北方”,因此,“日本国防上最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如何防范来自北方苏联的攻击,倘若来自朝鲜半岛的威胁和来自北方的威胁同样严重,则日本都必善加应付。在这种情形下,苏联对日本安全的威胁更提高了韩国对日本的重要性”。基于这种认识,在冷战时代,日美韩由于政治军事利益的一致,结成所谓三角体制的军事同盟。日本把日美、日韩关系看作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视韩国为对抗北方力量的“缓冲国”。
1990年代以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朝鲜半岛对日本的地位与作用又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1)政治上的意义有三。其一,利用韩国为其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创造条件。韩国、朝鲜是亚洲各国中对日本历史问题怀有记忆最深的国家之一。如果能令其改变态度那对日本来说将是求之不得之事。这个目的在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后已经实现。金大中已承诺不再提及日本历史问题并公开宣布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称“日本有这个资格”。其二,日本可利用朝鲜半岛与美国争夺东北亚地区的主导权,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由于美国加紧介入东北亚事务,俄罗斯及欧洲联盟也调整了对亚洲的政策,日本深感它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严重挑战。加强与韩国的关系并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无疑可以牵制美、中、俄与南北朝鲜的关系,并与美国争高低,增大在该地区的发言权。其三,改善与朝鲜的关系,可以“名副其实”地结束过去的历史,目前日本已同除朝鲜以外所有的过去殖民地或交战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倘若日朝建交,自然有利于改善它在东亚国家中的形象,消除“战争帝国”的残迹,为取消联合国有关“战败国”条款,并最终实现世界一流政治大国的宏愿作好准备。
(2)经济上的意义有二。一方面,韩国对日本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据统计,1962年至1991年日资占韩国引进外资的47.2%,引进的日本技术项目占外国总项目的52.5%。韩国每年进口日本的电子零件占各国总和的40%,化肥、水泥占40%,汽车占50%,钢铁占60%。日韩恢复邦交时(1964年),两国贸易额仅为1.5亿美元,1996年时已达453亿美元。韩国是日本第三贸易伙伴日本是韩国的第二贸易大国(美国是韩国第一贸易大国)。从1973年至1993年,韩国对日出口增长9.3倍,进口增加11.6倍。《另一方面,从朝鲜方面说,日本企图抢占朝鲜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市场”。到1993年底为止,朝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合同达145项,其中日本占92.4%。目前美、韩、欧正利用各自的优势大举进入朝鲜市场,面对这种严峻的竞争态势,日本自然不甘落后,至少要保持原来的绝对优势。日本可以利用朝鲜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经济实力,并利用它作为“桥头堡”向中国东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乃至蒙古扩展,以便最终在该地区形成以其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
(3)安全上的意义有二。其一,日本为保持和发展自己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以及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需要创造一个为其服务的有利的周边环境,朝鲜半岛的局势无论核武器问题,还是南北统一问题,均直接关系到日本的安危。因此,维持和发展朝鲜半岛的缓和局势,不能不是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根本方针。其二,利用半岛“遏制”中国和俄国。日本一些人士从旧冷战思维出发,认定中国的强大和军事力景的存在是对日本的严重威胁。因此,企图利用韩国来对抗中俄势力。这与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刚好不谋而合。冷战后,美国一直在谋求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日韩大战略同盟”。1998年以来,这一战略同盟趋势在增强,美日韩三国已分别在东京和华盛顿举行会议并设立“美日韩联合防卫政策协商会”,美国还敦促韩日修改与美联合军事演习计划,日韩关系不断升温,特别是双方军事合作进一步扩大,美日韩大战略和军事同盟有可能形成,对亚太安全格局将产生重大冲击。
(三)俄罗斯的谋求
苏联在传统上一直希望在远东获得不冻港,自19世纪末帝俄就企图以朝鲜半岛南端的马山与镇海为海军基地。为向太平洋地区推进,“渴求取得济州附近的海峡,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它毫不犹豫地在1904年对日本开战。”
冷战时期,随着苏美争霸的加剧和苏中对立,朝鲜半岛无疑增加了它对苏联的战略价值。在苏看来,如果苏联支配朝鲜半岛,东北亚的势力均衡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苏不仅可以完成对中国东北的三面包围,并且可以借此取得对对马海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同时可以对日本施加压力,使美国丧失驻军的据点,而后苏联以海参崴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即可以自由进出太平洋。“故朝鲜半岛对苏联而言,不论作为防卫上的缓冲地带,抑或是在军事战略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最主要的是使美国在自由世界丧失威信,削弱美国的领导力量,俾获得政治心理战的胜利”。因为当时苏联的亚洲战略,以“如何对抗美国为基本构想”。在这种构想下,苏联极力并把重点放在维护与发展与北朝鲜的关系上,同时逐步谋求改善与南朝鲜的关系,并终于在1990年正式承认韩国,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然而,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一个时期,俄罗斯由于自身的种种困扰,在奉行对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同时,对韩国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俄朝关系迅速恶化。“事实上结朿了多年的同盟关系”。在俄罗斯看来,冷战结束后,朝鲜已经失去了它作为前苏联在东北亚与美国抗衡的前沿阵地的价值,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俄罗斯则将“重朝轻韩”的政策改为“重韩轻朝”。1992年底俄总统叶利钦首次正式访问韩国,1994年6月韩总统金泳三进行了回访。双方强调将在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特别是在军事上俄韩双边合作大大加强。
两国已发展成为“实际的伙伴关系”。在俄韩关系密切的同时,俄朝关系变冷,俄已停止向朝提供经济援助和进攻性武器,不再遵守前苏联30年前作出的一旦发生战争将保卫朝鲜的承诺等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与西方国家摩擦增多的情况下,俄罗斯调整了朝鲜半岛的政策,自1994年以来开始修复同朝鲜之间的正常关系。1994年8月27日,当朝鲜表示要拒绝接受韩国提供的轻水反应堆时,俄罗斯立即表示向朝提供三座轻水反应堆。在美朝框架协议达成期间,俄外交当局还拟定了韩、朝、俄三国在产业和贸易方面建立起合作框架的设想。1997年7月俄方再次表示希望恢复与朝鲜的传统友谊,签订新的友好条约,并向朝提供资金,以帮助它偿还债务。俄朝关系现已走出低谷。
俄调整对朝鲜半岛政策,实行“等距离”的外交新方针无疑是出于该地区的战略考虑。
(1)政治上的考量。在俄看来,冷战后中、美、日几个大国都在实行两个朝鲜“双友好”的政策,并从中得利。唯独俄罗斯实行“一边倒”政策,而这种政策却使俄失去了在东北亚的重要战略阵地。俄深切体会了恶化俄朝关系的苦果。由于俄朝关系的恶化,使其在处理朝鲜核危机和四方会谈等问题上,相对于美日中三国来讲,几乎没有发挥什么重要作用。这使俄罗斯认识到:拒绝同朝鲜合作乃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失误”。朝鲜半岛是俄国的近邻,也是东北亚最不稳定的地区如何阻止在朝鲜半岛扩散核武器或爆发战争,直接关系俄自身国家安全利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等重大问题。因此,俄在积极发展与韩国关系的同时,也努力改善同朝鲜的关系,推动“交叉承认”,以便发挥其大国影响力,从中获取更多益处。
(2)经济上的考量。俄认为,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东北亚国家日本、韩国的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其亚洲部分经济发展的最好出路。同时改善同朝鲜的关系也利于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因此,俄一方面视韩国为亚太地区潜在的重要贸易伙伴,密切与韩国的关系,以获取经济上的实惠,争取贷款,缓解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并希望韩国在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中发挥重要作用。俄韩两国贸易额已从1988年的6000万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20亿美元。韩方已答应给俄贷款30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已提供)。叶利钦在访韩时提出33个合作开发项目,希望获得韩国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俄当局也清楚地了解到,美、日、韩三国在对朝鲜关系上采取了积极进取的姿态和行动,它十分担心自已可能被抛在一边,在朝鲜市场上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3)安全上的考量。1990年代中期和后期亚太和世界安全形势的发展,使俄罗斯逐步认识到,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日势力有不断西扩之势,而俄罗斯则有被排挤出这一地区政治和经济进程的危险。为挽回这种被动局面,俄只有认真修正在半岛的政策,重新认识朝鲜半岛特别是北朝鲜对俄罗斯的特殊战略地位。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企图利用朝鲜半岛特别是北朝鲜牵制日、美势力的西扩,以增加俄在半岛事务上的发言权,并在半岛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谋得一席之地,从而确保俄罗斯在东亚的利益。此外,俄还企图通过与朝舞半岛两个国家的关系迫使日本改变对北方四岛的政策。正如台湾政治大学一位教授所言:“韩苏关系正常化对苏联而言,可以不仅获得南韩巨额的经援和技术助其开发天然资源丰富的远东地区,而且更希望藉此迫日改变先解决北方四岛问题再谈经援的苏联政策。”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国土毗邻。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这里一旦被任何敌对大国势力控制,将对中国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人把朝鲜半岛形容为是要放在“打中国头部的铁槌模样”。联系中国近代受尽帝国列强干涉、欺侮、掠夺的历史,特别是联系到中国遭受相邻的沙俄帝国和日本帝国侵略的历史,朝鲜半岛所处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东北部地区即处于受包围状态,朝鲜半岛成为美国对中国“新月形”包围圈中的最重要环节。在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半岛成为中美对峙和中国打破美国包抄的前沿阵地。
当今两极体制不复存在,世界和东亚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朝鲜半岛对中国来说依然极为重要。
第一,维护我国和平、友好、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离不开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我国的亚太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稳定周边,立足亚太”,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创造、维护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立足亚太,走向世界,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点。采取这一战略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我国的总体战略和总体目标,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快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关心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不能不关心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同来访的韩国总统金泳三谈话时指出:“没有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就不会有亚太地区的真正的和平与稳定。”中韩新闻公报也指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缓和不仅符合全体朝鲜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东北亚乃至亚洲的和平与稳定,这一缓和进程应继续下去。”基于这一出发点,中国积极发展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加强和发展中朝友谊并把它作为“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同时将努力发展与韩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一再宣布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任何核武器;一贯支持朝鲜南北双方早日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第二,发展与韩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将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有人形象地把韩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用比作排球场上的最佳“二传手”。具体表现为:(1)中国的经贸伙伴。2002年是中韩建交10周年。10年来,中韩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中韩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建交以来,两国贸易规模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在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四位的贸易伙伴。
据中方统计,2001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已达359.4亿美元。2002年以来双边贸易持续大幅增长,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90.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2)中国的重要投资国。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二大投资合作伙伴。韩国对华投资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平均规模有所扩大;投资领域逐渐扩大到房地产业、第三产业和旅馆业,趋于多样化;投资地区也出现逐渐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大的趋势。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中方累计批准韩商来华投资近19956项,合同韩资金额250.02亿美元,实际使用韩资近136.03亿美元。中国企业对韩投资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金融、航空、海运、贸易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已在韩国设立了分公司或支社,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和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中远韩国公司对韩国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已于2002年5月成立,将共同协商两国投资促进方案,共同推进这些方案的实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相互投资的开展。
(3)适用技术的传导者。即韩国在科学技术水准方面要比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欧更符合中国现阶段的需要,而韩国则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因此,中韩两国的互补性很强。(4)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对象。当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已迫在眉睫,环日本海沿岸各国对该地区的经济给予极大的关注并提出种种合作构想。其中图们江区域开发计划已于1992年进入实施阶段。这是一项庞大工程,20年内拟投资300亿美元。中韩两国一开始就采取肯定与支持的立场,并愿意共同合作。两国在区域开发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必将推进东北亚和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区域合作的发展。(5)东亚经验的媒介。从发展过程来看,韩国经济将西方现代化上百年时间“浓缩”到30多年里,创造了超高速发展的奇迹。这种所谓“浓缩型”发展模式比西方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似乎更适用于中国。从经验传授便利性来看,由于中韩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相近,中国又有200多万朝鲜族居民,韩国无疑从感情上更愿意传授自己的经验,中国也自然较易借鉴其经验。
第三,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军国主义势力和“台独”势力,并牵制美、日西扩。对于这一点国外和台湾学者有许多论述。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一位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积极发展与南北韩关系“不但可以削弱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以及增加北京与台湾当局谈判的筹码,而且可以同时刺激日本更重视中共,在经贸方面亦能发挥联合南韩,制衡日本的效用”。美国学者王飞凌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上著文评论道:北京在东北亚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将会不断地寻求缓冲地带或抵消力量”。“北京的目的看来在于防止任何大国主宰(东亚)地区,为此,中国将在美、日、俄的矛盾中采取中立态度”。他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避免朝鲜半岛上局势的急剧变化应该是对中国十分重要的”。中国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为对东亚安全的威胁。为了维持在东亚的现状,“必须制衡美国”,“在没有了苏联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任何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力量和任何把美国人权十字军与中国隔开的缓冲地带都是对中国有利的。”
当然,中美之间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特别在核问题上有一定共识,即双方都主张无核和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从美国的亚太总体战略上看,美国一直视中国为潜在的对手,竭力将朝鲜核问题作为发展地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借口,并把中国作为主要防范目标。因此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既要对其在该地区的霸权行径提高警惕,采取应有的防范策略和措施,又要同美国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合作,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