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5815300000043

第43章 选秀女

秀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秀丽少女”的意思。这个词造得好,形象、贴切、有味道。所谓的选秀女,指的是清朝宫中的一项制度,八旗官宦人家无论满洲、蒙古、还是汉军,生了女儿,都不能私下里婚配,要先预备着宫中挑选秀女,等宫里挑过选过了,自家才能有自由婚聘的权力。这一规定,自顺治朝始。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十四岁迎娶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她是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这位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皇后聪颖秀丽,但生性奢华,又十分任性。服饰莫不珠玉锦绣,富丽堂皇,用膳时若有一件餐具不是纯金打制,便“怫然不悦”。且嫉妒心极强,“每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这让顺治皇帝很不开心。二人的关系如同参商二星,虽咫尺相望,却远在天涯,逼迫顺治帝于两年后断然宣谕:“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意志不协,宫阃参商……故当废”,将夫妻不和的根源,归咎于睿亲王多尔衮的包办婚姻。此言一出,朝堂震愕,满朝文武纷纷上疏,请求皇帝收回成命。然而铁了心的顺治皇帝,就是不肯让步,在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取得了母后的支持,于十年八月二十六日降旨:“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始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降为静妃,改居侧室。”两个月后,他再次以谕旨的形式布告天下:“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这就是清朝独有的“选秀女”制度。

选秀女有严格的定制,一般满、蒙八旗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六岁,面容娇好、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嘉庆六年以前,即使是公主下嫁所出之女,也不能例外。秀女年满十三岁,称为“及岁”,超过十六岁的,称为“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阅选。乾隆五年进一步规定,如在旗女子在规定年限内,因故没有参选,下届仍要参加;而没有经过阅选的在旗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岁,也不允许私自聘嫁。乾隆六年,两广总督玛尔泰之女恒志,年过十七而未经过选看,其父为她专折奏请准予完婚,就遭到了乾隆皇帝的训斥。根据清宫档案,从顺治到光绪九个朝代,共选秀女80多次,参选秀女最小的十一岁,最大的二十岁。最惨的是第一次留下牌子,等待下次复选的秀女,这有个专有的名词,叫作“记名”。“记名”秀女在记名期内,是不许私自婚嫁的,否则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和秀女的父母兄长,都要受到极严厉的处分。“记名”期一般为五年,如果久不“复选”,最后只能老死闺中。

但选秀女并不是如一般人所理解,专为皇帝选嫔妃,宫女也在选秀女之列。这是一年一次,挑选内务府“包衣”的女儿作宫婢。三年一次的,才是选嫔妃,凡是文职笔帖式以上,武职骁骑校以上,年满十三岁的,都要报名候选。挑中了的,或伺候皇帝,或等着指配给王公宗室的子弟为妻,叫做“指婚”。

薛宝钗当年进京,就是等候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活动。

一年一次的没什么说头,我们来说三年一次的。一般都是在上一年的十月,早早的就由户部行文各省的旗官,让他们开列了各自女儿的名字年岁,报到部里候选。逃是逃不掉的,有那符合条件的人家,隐匿姓名不报,若是被查了出来,父兄都要受处分。等到来年一开了年,各省合格的秀女,就陆续到京了。有亲戚的投亲戚,有朋友的投朋友,亲戚朋友都没有的,投到小客栈里。秀女赴选,户部照例发给车马饭食银两,但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有些人家不愿赴选的原因。到得正式挑选的那一天,秀女们由父兄陪了,天不亮就到神武门报到,然后一组十名,由内务府的官员引进宫去。地点不一定,因为主选的是皇太后,所以常在后宫的钦安殿或是寿宁宫,那里离神武门最近。说是挑选,其实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你想啊,几百人的队伍,十个人一组,乱哄哄地引进引出,又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姹紫嫣红,那样匆匆一瞥,能看出什么名堂来呢?所以只见写着秀女姓名、年龄、籍贯和父兄官职的“绿头签”,乱纷纷直往下撂。这叫“撂牌子”。对那些不愿女儿进宫荒废了青春的人家来说,“撂牌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绿头签”是一根竹签,因为上半部涂以绿色而得名,俗称就叫“牌子”。牌子也是十人一组,由管事的太监预先交到皇太后的手里,选中了的,牌子留下;选不中的,牌子扔进边上的银盘里。

这是初选,一般留下二十来人,有时多些,三十来人,到得二月初十,再有一次复选。这回就不是在钦安殿了,而多是在一个相对休闲的场所,比如漱芳斋进行。也不再是十人一组,而是五人一组,磕过头以后,要自报履历,为的是听一听她们的声音。这回当然要看得仔细得多了,不光相貌,声音、举止、步态、风仪,都看得很仔细。咸丰元年冬天,在慈宁宫以西的寿宁宫,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奉康慈皇贵太妃主持选秀女,闺名兰儿的慈禧太后,就是那一次选中的。而慈安皇太后则比她要早得多,是文宗为皇长子时,通过选秀女入王府的。就这一点,让慈禧太后很不服气。俩人一般都是秀女的身份,一般都是满洲八旗女儿,父亲一般都是五品文官,凭什么就该她作了皇后?自己还比她年长两岁呢,更更重要的是,自己还诞育了唯一的皇子,于宗社有功!

所以到了慈禧太后主挑秀女的时候,就特别挑剔,看谁都不顺心看谁都不入眼。立后呢?更是人人都不合自己的意,仿佛谁都只有短处,没有长处。同治十年二月初二,在御花园的钦安殿,由她与慈安太后两人主持,为同治皇帝立后。本想着自己做主,一解心头之恨的,不想非但不能做主,还气得差点没当场吐血!当通过初选的十个人,袅袅婷婷走上来时,慈禧太后一眼看中的,是刑部江西司员外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富察氏才十四岁,长得明慧可人。她家隶属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满洲“八大贵族”之一,论家世、论人品,都足以母仪天下。可气的是,这如意算盘,让慈安太后给打乱了。慈安太后看中的,是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比皇帝大两岁,长得不算多美,但因为从小就跟着她的状元阿玛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上去就有些仪态万方的味道。而皇帝打小,就亲近他的嫡母慈安太后,惧怕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所以毫不犹豫地听从了慈安太后的意思,选立阿鲁特氏为后。可把慈禧太后气坏了,当下也毫不犹豫地撂了一张“牌子”,把皇帝多看了两眼的,十人当中长得最美的赫舍哩氏,给撂了。

多年以后,慈安太后被鸩身亡,她一人独主朝政,把自己的亲侄女,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的那拉氏,立为皇后。那拉氏是她弟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小名二妞,不说漂亮了,连一般人都不如。光绪对她,没什么感情可言,帝后之间,几十年形同陌路。

恭亲王奕訢曾有言:“我大清宗社,乃亡于方家园。”方家园在北京朝阳门内,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的母家。其实隆裕太后也是个可怜的人,嫁给了光绪皇帝,不就等于守活寡吗?

徐珂《清稗类钞》:

阅选秀女,多于京旗中选之,以三年为率。屆期,戶部移文造籍,有隐匿不报者,罪之,旗有逃亡,申刑部督捕。

选后以正白、正蓝两旗为最。其应选也,皇太后坐于上,皇帝坐稍次,果中帝意,帝以金如意簪于发,遂称后焉。

徐珂《清稗类抄》:

孝钦后初入宫时,封兰贵人,后封懿嫔,再进懿妃,穆宗诞生九月时,孝钦后犹为妃也。承文宗特恩,赐回家省亲一次。先有太监至其家,告以某时驾到,届时太监及侍卫,群拥黄轿而至。其母率家人亲戚,排列院中,入内堂,太监请妃降舆,登堂升坐,除母及长辈外,皆跪地叩头。排延宴,母陪坐于下,盖以妃为皇子之母一。

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

甲午前,隆裕因珍、瑾二妃之宠,遂不尽礼于景皇。故朝宁寿宫时,帝后辄望影互避,以太后袒隆裕故也。及黜二妃后,景皇失爱于太后,更甚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