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女当家:拐个王爷奔小康
58209800000242

第242章 杜大人的支持

在宋青海的不懈努力之下,水田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改良。

宋家其他人帮着插秧,倒也是有模有样。

一切进行的很是顺利,宋珍娘又从别处购买了鱼苗。

“二哥,辛苦你了!你能支持我,我真的很开心。”

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不管宋珍娘做什么,宋青海都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

对于宋珍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

在这个家里,每个人的话都是有分量的,谁也不会看清了谁,这才像是一家人。

几个月下来,宋珍娘的药草和花都长得还不赖。当然,这些离不开家里面每一个人的功劳。

如今,又是水田,又是药田,这些都是离不开人的。

宋青海身上的担子又多了一重。

“你是俺妹子,俺自是要向着你的。当然,你这主意是真的好,俺觉得可行!”

宋青海笑得很憨厚,他知道宋珍娘很有想法,也有能耐。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家里的处境就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一切都是因为宋珍娘。

要不然,遇上这样的灾荒年,他们家人口又多,根本没有粮食可以吃。

对于宋珍娘把旱地改为水田的事情,村子里褒贬不一,大部分人都是不支持的。

毕竟,前面有失败的例子在。

田地就是村民们都命脉,他们谁也不敢胡来。

也有一些人觉得适当的做出改变会好一些,但是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改变。

所以,这些人就是在观望,他们想看看宋珍娘能不能成功。

若是宋珍娘成功了,他们也都会纷纷效仿,这是人之常情。

就这样,宋珍娘的所作所为还是传到了附近几个村子里。

王家村,有人说起这件事情就会唏嘘感叹。

“这王大山两口子还真是没福气,人家珍娘离开了他们家,立马就发达了!”

“可不是吗?王大山一家人作恶多了,就连老天爷都看他们不顺眼。”

也有人说:“这还不是因为宋家人相信自家的孩子,要是搁在王家,就算是珍娘有这些个想法,也不会有人支持她的!”

“也对,她在王家可是半点儿地位都没有的!”

提及这些,百姓们也是唏嘘感叹。

说到底,王家人还是没有福气。

听说了宋珍娘的所作所为以后,王富有只觉得很是惊讶。

“这婆娘简直是疯了,七搞八搞的,真是个败家娘们!”

王富有本就是个没有见地的,他只觉得宋珍娘的这种做法很是愚蠢,根本就是自寻没趣。

王家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他们一致认为宋珍娘是傻了,宋家人也都跟着傻。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宋珍娘只要有家人支持就好。

不知怎么的,这个消息竟是传到了杜大人耳中。

作为百姓们的父母官,杜大人可谓是操碎了一颗心。

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他的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一天早晨,宋珍娘和宋青海两个人正在稻田里忙活,杜大人突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珍娘!”宋青海很是惊讶,他都有些结巴了,“你快看,看那是谁来了!”

上一回,宋青海和宋珍娘一同去过县衙,他认得杜大人。

此时此刻,杜大人就这样出现在他们二人面前,他甚至甚至都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毕竟,像杜大人那样的人物,他根本没有必要来百柳村这种小地方。

至少,在宋青海的印象里,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当官的会来到百姓家。

闻言,宋珍娘也放下了手里的活儿。

“杜大人,他怎么来了?”

宋珍娘同样觉得奇怪,她急忙走了过来。

与此同时,杜大人也朝着他们所在的地方走了过来。

“宋姑娘,久违了!”

杜大人对宋珍娘很是客气,甚至还有几分欣赏之意。

看这架势,他应该是冲着宋珍娘而来的。

“民女见过杜大人!”

“草民见过县令大人!”

宋珍娘和宋青海两个人纷纷行礼,他们都觉得很是意外。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

他们怎么会见到杜大人呢?真是好生奇怪!

“你们二位不必多礼,本官今天是专程来找你们的。”

杜大人娓娓道来,“听说你们改良了田地,把旱地改成了水田,还在水田里养了鱼虾,本官还是头一回听说这样的做法。”

但凡是能够为百姓们谋福利的办法,杜大人都愿意去尽力一试。

看着水田里绿油油的水稻苗,杜大人的心情很是舒畅。这一片青绿,就像是希望一般。

“有劳杜大人费心了,民女也不敢胡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宋珍娘对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她相信一切都会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他们付出了最多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这边的气候环境的确更适合水稻生长。

若是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怕是会更加的糟糕。

“若是一成不变,只能是给自己添麻烦。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到头来却是收获寥寥。”

杜大人也是分外的感慨,“你这样做挺好的,本官支持你。尤其是见到了这田地里的水稻,本官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这一次,杜大人过来并非只是为了找宋珍娘。

他尽心尽力的想要为百姓们谋福音,自是想着要找出好的办法来,让庄稼收成更好,百姓们的日子也会更加好过。

“多谢大人支持,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宋珍娘心中宽慰,几句暖心支持的话语,足以让她觉得分外的舒心。

杜大人想了想,他做了一个决定。

“本官打算给你一片田地,让你放手去做,若是收成好的话,来年就让其他百姓都跟着种水田。”

杜大人名下有一些田地,他交给了别人去打理。

这一次,他也希望可以多为百姓们做一些事,他宁愿拿自己的田地开刀。足以见得,他对百姓们是有多么的用心。

宋珍娘的心间一片暖洋洋,她到底是没有看错杜大人。

有这么一位父母官,百姓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