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儿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
5873500000021

第21章 小儿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与护理(7)

(4)乳清液:以产后3~5日内的初乳制成乳清液雾化剂,每日10mg超声雾化吸入,5日一疗程。

2.对症治疗

(1)氧疗:一般用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宜湿化,以免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并使痰液黏稠。重症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对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困难、发绀严重的患儿,可用氧气帐或雾化吸入法。若出现呼吸衰竭,应使用人工呼吸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痰易净、糜蛋白酶、吸痰,喘憋严重者酌情使用支气管解痉剂。

(3)心力衰竭的治疗:患严重肺炎的婴幼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加速(达每分钟140~160次)、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浮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心力衰竭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物。危重症选用毒毛旋花子甙时可先用饱和量的2/3,必要时2~4小时后重复使用首剂的半量。毛花甙丙(西地兰)首剂用饱和量30~40μg/kg的1/2,隔4~6小时后用1/4量,共2次达洋地黄化。注射钙剂后,宜6~8小时后方可给洋地黄类药物。

(4)腹胀的治疗:可先用稀释肥皂水(约2%)灌肠后留导管排气;伴低钾血症者,及时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每次0.04mg/kg。亦可联用酚妥拉明(0.5mg/kg)及阿拉明(0.25mg/kg)溶于10%葡萄糖20~30mL中静滴,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一般2~4次可缓解。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适应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严重喘憋。③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常用地塞米松,每次2~5mg,每日2~3次,疗程3~5日。

4.并存症及并发症的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不利肺炎康复,应给予相应治疗。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及时抽脓抽气。下列情况应考虑闭式引流:①年龄小,中毒症状重。②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排脓不畅者。③张力性气胸。肺大泡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

5.其他:肺部理疗有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胸腺肽为细胞免疫调节剂,并能增强抗生素的作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能清除氧自由基,有利于肺炎康复。

(二)中医治疗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苔薄白或白腻,指纹青,多在风关,脉浮紧。

治法:温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

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若寒邪外束,肺有伏热者,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

证候:轻症见发热汗出,口渴痰多,痰黏或黄,咽部红赤,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重症可见高热烦躁,咳嗽剧烈,痰多黏稠,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大。

治法:轻症辛凉解表,宣肺化痰,重症化痰定喘。

方药:

轻症用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芦根、淡竹叶、淡豆豉、桔梗、甘草。

重症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痰多者,加瓜蒌皮、川贝;热重者,加黄苓、山栀、板蓝根;挟有积滞者,加莱菔子、大腹皮、全瓜蒌化痰通腑。

(3)痰热闭肺

证候:发病较急,频咳而喘,喉间痰鸣,声如拽锯,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药物: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细茶、葶苈子、大枣。

热甚者,加黄芩清肺;痰多者,加鲜竹沥、猴枣散、天竺黄;便秘腹胀者,加生大黄、芒硝,或用牛黄夺命散通腑涤痰;紫绀者,加当归、红花、赤芍活血化瘀。

(4)毒热闭肺

证候:高热炽盛,咳嗽剧烈,气急鼻煽,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浮数滑大。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泄热。

方药:三黄石膏汤。

药物:石膏、黄芩、黄连、黄柏、豆豉、栀子、麻黄。

若热毒较重者,加金荞麦根、虎杖、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便秘腹胀者,加生大黄、芒硝通便解热,釜底抽薪。

(5)阴虚肺热

证候:低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红,干咳无痰,舌红而干,舌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

药物: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

若低热起伏,加知母、黄芩、青蒿、鳖甲、地骨皮清虚热;久咳者,加百部、桑白皮、诃子、枇杷叶敛肺止咳;食欲不振者,加扁豆、甘草调和胃气;汗多者,加龙骨、牡蛎固表敛汗。

(6)肺脾气虚

证候:低热起伏不定,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汗出,咳嗽乏力,喉中有痰,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若咳嗽不止者,加紫菀、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低热起伏,营卫不和者,加桂枝、龙骨、牡蛎、白芍调和营卫,扶正护阳;动则汗出者,加黄芪益气固表;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健胃助运;久泻不止者,加扁豆、山药、煨诃子健脾止泻。

2.变证

(1)心阳虚衰

证候: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肝脏增大,舌质暗紫,脉虚数或微弱,指纹沉而色青,可达命关。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

药物: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若气阴两竭,宜益气养阴,潜阳救逆,可加生脉散;伴有血瘀见症,酌加当归、红花、紫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

(2)内陷厥阴

证候: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光射甲。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

药物:羚羊角、钩藤、白芍、生地、桑叶、菊花、竹茹、茯神。

痰多昏迷者,加菖蒲、郁金开窍解郁;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山桅清热泻火。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亦可随证选用。

【护理】

1.一般护理: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55%~60%。肺炎患儿与其他患儿分住。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及其他肺炎分住。患儿应卧床休息,勤翻身,拍背,做体位引流,以减轻肺部瘀血,促使痰液排出。

2.饮食护理: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哺乳期婴儿采取母乳喂养。如病情严重不能喂养时,应及时由静脉补充热量、水分与电解质。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

3.药物治疗: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对症治疗

(1)退热: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物。

(2)止咳祛痰:应用止咳祛痰药物,化痰止咳。

(3)镇静、止喘:可用复方氯丙嗪等肌注。

(4)给氧:如患儿出现缺氧症状时,应及时给氧,一般用鼻导管给氧。

(5)改善通气功能:及时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鼓励咳痰或体位引流、拍背协助排痰,对婴幼儿应勤吸痰。痰液过于黏稠时,可采取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

(6)其他护理:呼吸衰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除分泌物。心力衰竭时应使患儿安静,给予氧气吸入,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或扩血管药物。中毒性脑病时除纠正缺氧外,应用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冬眠药物及能量。中毒性肠麻痹可先做肛管排气,亦可用松节油敷腹或针灸治疗。感染性休克应做特护记录给氧,进行有关凝血检查、导尿及输液准备,备好抢救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5.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尽量使痰飞沫勿向周围喷射。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让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常见不良反应,使疾病在早期得到及时处理。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种类较多,根据其流行情况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虫媒传播感染者,主要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森林脑炎;另一类是不经虫媒传播感染者,其中病毒性脑炎在国内文献又称急性散发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在未明确病原菌前,国外文献归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本节叙述范围限于后者。

【病理病因】

(一)西医

1.病因: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常见传染病病毒或疱疹病毒引起,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EB病毒等。约80%以上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

2.病理变化:脑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脑组织水肿、软化或坏死,病变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呈弥漫性者可累及大脑、脑干、小脑及脑膜。显微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小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局部出血性软化坏死灶,有时还可见到白质脱髓鞘变化。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三个类型,即弥漫型、脑干型、假肿瘤型。病理改变一般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较为严重,常见颞叶和额叶的出血性坏死,而柯萨奇病毒和淋巴细胞性脉络膜丛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则病变较轻。

(二)中医

病因为外感温热病毒。感染途径不一,多从口鼻而入。由鼻而入者,先犯肺卫,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由口而入者,先犯脾胃,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若患儿体虚或痰湿内蕴,则邪毒内陷,发为本病。其病机以痰热为主,病位在心、肝、脑窍。偏热者,邪陷心肝,导致发热、头痛、项强,随之心神失主,肝风妄动,轻则嗜睡、烦躁,重则昏聩不语、频频抽掣。偏痰者,易致蒙心阻络,以致神识迷乱,或见精神异常,抑郁呆滞,喃喃自语,或烦躁不宁,毁物哭闹,亦可如癫痫样发作。痰阻经络,血行不畅,肢体失用,肢软无力,行路困难,甚至瘫痪。

【诊断】

(一)辨病要点

对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的特点和典型脑脊液改变,可以大致做出诊断,确诊则靠病毒学检查。

(二)辨证要点

病机以痰热壅盛为主。一般发病急,热势盛者,症见热毒炽盛诸症;发病缓,无发热,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者,症见痰浊内阻表现。其神识改变病在心,抽搐瘫痪病在肝。且《素问·脉要精微论》言:“头者精明之府”,故神志活动也与脑有密切关系。痰热侵扰脑窍,精明之府失常,引起诸般精神神经病变。所以本病辨证,病机属热炽、痰浊;脏腑辨证在心、在肝,并均有脑失精明;恢复期、后遗症期辨虚实,虚为阴伤气耗,实乃痰阻经络。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对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有一定疗效。转移因子、干扰素等可提高患儿对病毒的抵抗力。

2.对症治疗:按常规处理高热、惊厥、脑水肿,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对重症一般多主张使用地塞米松0.1~0.2mg/kg静脉滴注,以退热和减轻脑水肿。

3.康复治疗: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对有肢体瘫痪者,应及早加强锻炼,促进康复。对智能障碍者应加强教育训练。有继发性癫痫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二)中医治疗

1.痰热壅盛

证候:起病急骤,热势较高,神识不清或谵语妄动,项背强直,阵阵抽搐,唇干渴饮,喉中痰鸣,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祛痰。

方药:清瘟败毒饮。

药物:生石膏、知母、黄芩、板蓝根、黄连、栀子、浙贝母、天竺黄、玄参、银花、水牛角、生地。

若初起有表证伴头痛、呕吐者,宜银翘散加葛根、法半夏、板蓝根、石决明、钩藤;若病初有腹泻腹痛者,宜葛根芩连汤加地锦草、藿香、薏苡仁、陈皮、焦山楂;若神昏谵妄抽搐者,宜清营汤合羚角钩藤汤,药用水牛角、生地、钩藤、黄连、黄芩、龙胆草、板蓝根、玄参、僵蚕等。

2.痰气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