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儿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
5873500000020

第20章 小儿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与护理(6)

上感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以鼻病毒最为多见,其次为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腺病毒所致咽结合膜热占上感的5%~10%。小儿血中及呼吸道局部免疫球蛋白(IgA)不足,病原入侵后早期可引起呼吸道黏膜下层水肿、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继发细菌感染后转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转为脓性。上皮细胞受累后脱落,疾病痊愈后又复增生。上感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病原的种类、毒性及其数量,也取决于宿主的防御能力及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居住拥挤、室内烟尘、被动吸烟均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局部防御能力,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二)中医

感冒病因,系由感受外邪,袭于肌表。外邪之中,冬春以风寒、风热为主,夏季多暑湿。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坐卧当风,淋浴受凉,调摄不当,均为本病诱因。中医认为,卫气主一身之表,肺为五脏之华盖,主皮毛,司腠理之开合,开窍于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卫之气充沛、腠理固密,则外邪难侵。而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温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邪从口鼻肌表入侵,病位在肺。肌表受邪,腠理开合失司而见畏寒发热;鼻咽受病,气道不畅,故鼻塞、流涕、咽红、咳嗽。暑为阳邪,多挟湿。暑在肌表,症见高热,若湿阻脾胃,则见胸闷、泛恶。时行感冒,邪毒较重,侵入肌表,兼犯经络,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皆痛,甚则化热入里,产生变证。小儿筋脉未盛,肝常有余,若高热炽盛,热灼筋脉,则兼有夹惊,症见惊叫惊惕,抽风惊厥;小儿脾常不足,乳食停积,留滞中焦,则兼有夹滞,症见腹胀、吐泻;小儿肺常不足,邪侵肺卫,肺失清肃,气机不利,肺络失宣,津液凝聚,化而为痰,则多有夹痰,症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禀赋不足,体质娇弱者,感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寒热往来,鼻流清涕,自汗盗汗,邪少虚多,称为虚证感冒。

【诊断】

(一)辨病要点

根据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在辨病时根据年龄、体质、发病季节、证候特征、外邪性质、病程长短及有无全身症状分为一般类型感冒或特殊类型感冒,并判断是否继发细菌感染。警惕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并发症。

(二)辨证要点

首辨寒热。咽红、乳蛾肿大、舌红、苔白而干,多为风热证候;若咽不红,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暑热偏盛者,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烦躁引饮;暑湿较盛者,胸闷泛恶,体倦神萎,身热不甚,小便混浊,食少,舌苔腻。次辨有无兼夹证。平素脾胃不和,感冒后可夹滞,症见恶心,呕吐,腹泻,乳食不化;心肝素有蕴热者,感冒后易夹惊,症见惊厥、抽搐;病久肺失宣降,可致夹痰,病见咳声重浊,喉中痰鸣。三辨虚实轻重。风寒风热均为实证;素体虚弱,畏寒多汗,反复感冒每月超过2次,则为虚证。轻症感冒,经调治后数日而愈。若发热起伏,经久不退,兼夹证较多,则为重症感冒。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①双嘧达莫(潘生丁)对RD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3~5mg/kg。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疗程3~5日。

高热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冷敷或醇浴降温。病情较重,有继发感染或并发症者,可用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3~5日。如: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引起的咽炎或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有效者,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2.局部治疗:可用病毒唑滴鼻液,每日4次;咽痛者可含服咽喉片;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无环鸟苷滴患眼,每1~2小时一次。有人从初乳中提取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滴2~3天,疗效满意。

(二)中医治疗

1.风寒感冒

证候: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吐痰清稀,头痛喉痒,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药物:荆芥、防风、羌活、苏叶、柴胡、枳壳、桔梗、生姜、薄荷、甘草。

头痛明显者,加葛根、白芷散寒止痛;呕吐者,加半夏、紫苏降逆和胃;纳呆、舌苔白腻者,去甘草,加厚朴、茯苓;发热较高,有流行趋势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解毒清热,或选用柴葛解肌汤,重用柴胡、葛根和解清热。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有汗,头痛鼻塞,或流浊涕,咽红或痛,口渴引饮,恶风。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露红赤。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药物: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芦根、竹叶、甘草。

若见高热不退,加柴胡、葛根;头痛者,加蔓荆子;咽喉痛,加马勃、射干、板蓝根;舌苔黄腻者,加苡仁、滑石;口渴,加天花粉。

3.暑邪感冒

证候: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咳嗽。苔薄白或腻,脉数。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药物:银花、连翘、厚朴、扁豆花。

热甚、心烦口渴,加黄连、竹叶、芦根以清热除烦。

4.虚证感冒

证候:反复感冒、面白自汗,肢软乏力,胃纳不香,或有咳嗽。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物: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若畏寒鼻塞者,加荆芥、防风辛温解表;咳嗽者,加杏仁、浙贝母、前胡宣肺止咳;若气阴两虚,病情迁延,夜间盗汗,口干,舌红苔少者,去桂枝,加玉竹、丹皮、沙参、百部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5.兼证

(1)挟惊:兼有惊惕啼叫,睡卧不安,甚则抽风痉厥,目珠上窜,舌尖红赤,脉弦数,指纹青紫。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2)挟滞: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酸腐,或腹痛腹泻,舌苔厚腻者,宜解表药加消食导滞之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用保和丸煎服。

(3)挟痰:兼见咳嗽较剧,喉间痰多,甚则气急痰鸣,舌苔厚腻,脉象浮滑而数。偏于风寒者,加用三拗汤;偏于风热者,加用杏苏饮。

【护理】

1.对症处理,减轻患儿痛苦

(1)休息: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湿度,使其维持在55%~60%左右。

(3)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消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日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患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4)咽部护理: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片或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含漱液漱口,婴幼儿可多喂水。

(5)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30%~5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出汗后及时更换湿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

(6)咳嗽有痰时可给予小儿止咳糖浆或伤风止咳糖浆等止咳化痰。

2.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如患儿有高热惊厥史,退热应积极,一般在38℃即应开始给予降温处理,并可给予镇静药如苯巴比妥等预防惊厥。观察患儿时应经常检查有无口腔黏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和神志状态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因这些传染病早期都有类似上感的症状,应警惕并予以区别,以免延误病情。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一般高热时宜给予清淡的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和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4.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方法。体弱儿和患有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贫血或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应少到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并要积极防治各种伴随疾病。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穿衣要适当,不宜过多,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如原患有肾炎或风湿热等疾病的患儿发生上感时,应注射青霉素,以防继发链球菌感染,引起旧病复发。

肺炎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的临床表现。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我国政府将肺炎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支气管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肺炎住院总人数的93.7%,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畸形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均为诱发因素。

【病理病因】

(一)西医

1.病因:肺炎的病因,发达国家以病毒为主要病原,而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性肺炎为常见。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2.病理:肺的炎性改变以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肺泡内渗出物经由肺泡壁通道(Kohn氏孔)向周边蔓延,周围肺组织呈点片状炎症灶。病灶成片融合可累及多个肺小叶。小支气管或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可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由于气道阻力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管腔半径减半,则阻力增加14倍,肺泡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均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率失调及弥散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重症尚可出现高碳酸血症,以上称为外呼吸功能障碍,当细胞缺氧时,胞浆内酶系统受到损害,不能维持正常功能,致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全,以及电解质酸碱失衡,可引起多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常见者为心肌炎、心力衰竭和微循环障碍。病原体及毒素使心肌受损,引起心肌炎;缺氧使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舒张末期血容量与压力增加,右心负担加重。肺动脉高压及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重症可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脑细胞及血管周围水分增加,致颅内压增高。严重缺氧及脑供氧不足使细胞无氧代谢旺盛,乳酸堆积,ATP生成减少,Na-K泵离子转运功能降低,进入细胞,外流,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弥漫性脑水肿。病原体毒素亦可导致脑组织损害。

(3)消化系统:毒血症和严重缺氧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厌食、呕吐、腹泻;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4)体液紊乱:缺氧致需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高热、饥饿、吐泻等常可致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潴留,碳酸增加,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时进入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血钾增高或正常,若伴吐泻及营养不良,血钾常偏低,腹泻使钠的排泄增加,缺氧致钠泵功能失调,向细胞内被动弥散,加上缺氧使ADH分泌增加,上述因素均促使缺钠性和(或)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由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血氯可能偏低。

(二)中医

1.病因:肺炎喘嗽的外邪系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亦可继发于麻疹、顿咳、丹痧等急性热病之后,热毒猖獗,灼烁肺金。内因则为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若脾肺不足,生湿酿痰,壅滞肺络,遇外邪而触发。久病不愈,病后失调,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为外邪所中。

2.病理:肺炎喘嗽病变部位在肺经,亦可累及心、肝、脾;其病理变化因素为邪闭肺络,肺失清肃。又按病邪属性分寒热,按病情演变别虚实。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肺气以下降为顺,上升为逆。邪痹肺络,肺气失宣,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甚至气急鼻煽。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机不宣,脉道壅滞,血流不畅,可使痰热瘀闭,导致颜面口唇苍白、青紫。肝藏血,喜升发,肺气闭阻,肝失疏泄条达,气滞血瘀,可见肝脏迅速增大。心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肺闭血瘀相互影响,导致心阳虚衰。肺病及母,脾失健运,可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等证候。热毒之邪猖獗,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可见神昏谵语,抽风不已。

【诊断】

(一)辨病要点

首先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细湿啰音),确定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其次,根据年龄、地域、发病季节、症状特点、血象、肺部体征及X线征象大致判断病原,在此基础上应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肺炎的分类,按病理形态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按病因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霉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者,称急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的称迁延性肺炎,3个月以上者,称慢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按病情分轻重两类,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者称轻症;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症状明显者称重症。此外应判断有无并发症。

(二)辨证要点

首辨风寒风热。初期为感受风邪,应分辨是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恶寒无汗,咳声不扬,痰多清稀,舌不红,苔多白,脉浮而紧;风热者发热重,咳声响高,痰黏稠或黄痰,舌边尖红,苔多薄白或薄黄,脉多浮数。次辨痰重、热重。喉间痰鸣,呼吸喘急,甚则胸高气满,呼吸困难,苔多厚腻,属痰重;高热稽留,呼吸气粗,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而糙,或干燥无津,属热重。三辨常证与变证。常证指病位在肺,证候有轻重之别,轻证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呼吸困难者,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的重证。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为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重危变证。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病原治疗: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

(1)抗生素:在病毒感染基础上易合并细菌感染,故采用抗生素是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原则是:①依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联合用药。④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⑤足量、足疗程,重症宜经静脉途径给药。

WHO推荐的4种第一线抗生素是: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其中青霉素是治疗肺炎的首选药;复方新诺明不宜用于新生儿;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临床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者,推荐的另一组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邻氯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

(2)抗病毒治疗:①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可抑制RDA及DNA病毒,毒性小,每日10mg/kg。肌注或静脉滴注,对合胞病毒、腺病毒均有效。②干扰素具有对巨噬细胞、NK细胞的激活作用,使病毒不能在细胞内复制,抑制其扩散。α-干扰素对病毒性肺炎有效,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比肌注疗效好。早期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疗程3~5天。

(3)聚肌胞:为干扰素诱生剂,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