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一)
58800100000006

第6章 “爱国主义”的起源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有些人对爱国主义问题产生了困惑,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们提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已经过时”等言论,甚至把发展中国家倡导的爱国主义讥讽为“极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问题也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那么,爱国主义过时了吗?我们为什么要继承爱国主义?新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怎样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这些问题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公务员应该认真思考并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完整词语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其最初的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由于比较好地解决了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向心力加大,离心力缩小,公民身系城邦、心系城邦,以保卫城邦为己任,视城邦荣辱得失高于个人荣辱得失,产生了爱国主义精神。希腊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希波战争中一再表现出来,不仅时人称道,即使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也无不赞叹爱国主义与民主政治同消共长的事实。16世纪,当“爱国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英语中时,“爱国者”不过是“同胞”的意思,即一个与他生活在或来自于同一个国家的人。随着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大规模社会转型,“爱国主义”的意义明显得到了扩展,对国家的风俗和传统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福祉奉献等都已经被纳入其中。

到了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爱国主义失去了原来的含义,遮蔽于民族主义的扩张语境,被资产阶级巧妙利用,服务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尽管如此,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仍很明显。爱国主义允许一个人热爱自己祖国的同时,也允许其他人热爱他们的祖国,并不试图让他人放弃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与此相对,民族主义者并不能宽容他人对其民族与祖国的忠诚,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最优越的,那就是民族主义者自己的民族国家。

爱国主义倾向于选择和平,如果我们真正相信所有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则我们在道德上就必须思考,爱国主义概念要求我们与世界其他部分如何相处、为他们做些什么。在祖国介入战争时,选择和平并不一定意味着叛国或者不爱国。事实上,所有爱国主义者都可以从和平中获益,和平是导致长期安全与繁荣的唯一选择。

由于情感色彩和排他性质,民族主义则具有强烈的暴力冲突倾向。著名诗人泰戈尔指出,“冲突和征服的精神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根源和核心”。这就是为什么法西斯主义只能是民族主义,而不能是爱国主义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