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三)
58800700000002

第2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掌握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

3.掌握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

4.了解向人民群众请教的方法

5.了解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要求

6.掌握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方法

7.了解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8.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9.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意识

10.掌握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方法

11.深刻理解“三问于民”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干群关系密切,社会主义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党的工作实践,创造而形成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

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实质就是要建立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善于把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针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得到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总结。

毛泽东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他还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毛泽东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党在领导我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

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关于群众路线的内涵,我们主要应该掌握以下方面。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党的“一大”党纲上把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实行社会革命,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里面去”的思想。1928年10月,李立三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阐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明确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1929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930年,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明确表达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根本观点。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地论述了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路线。从而建立起了我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成为指引我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邓小平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宏伟奋斗目标以及加强和改进我们党工作的指南。

(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它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已经为党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三)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观的具体化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