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管不好的孩子
59047700000013

第13章 孩子正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降临人世开始,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样纯洁无瑕、一片空白的孩子,父母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很多父母都会从孩子出生伊始的百般喜爱,渐渐地发现孩子的很多缺点和不足,因而对孩子失望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新生命刚刚降临的时候肥白可爱,只有最简单的生理需求,而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的很多天性和弱点暴露出来,让父母渐渐从认为孩子是绝对完美的梦幻中惊醒,意识到孩子也许并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优秀和完美。为此,有一些无法及时调整对孩子过高期望的父母,就会对孩子感到很不满意,尤其是当发现孩子接二连三地犯错误时,他们更加歇斯底里,由此导致亲子矛盾爆发。实际上,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导致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犯错。每个孩子既是天使,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父母理应客观对待孩子,积极接纳孩子,而不要对孩子吹毛求疵,过于苛刻。

父母必须意识到,所有的孩子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一次又一次犯错的过程,孩子们才能踩着错误的阶梯不断前进,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证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作为父母,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连成人都会犯错误,孩子又怎么可能从来不犯错呢?每个人在回顾人生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是踩着失败的阶梯不断前进,才能获得成长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成长都混着血泪,都拥有无数失败的经验。还记得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因而被所有人记住。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寻找合适的材料作为灯丝时,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了七千多次实验。如果没有这么多次错误的尝试,他最终如何能够发明电灯呢?由此可见,人人都会犯错,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犯错,父母理应原谅孩子的探索行为。即使孩子故意犯错,父母也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有的放矢引导孩子。

妈妈每天打扫家里的卫生都很辛苦,尤其是地面,总是要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去打扫,才能保持干净。偏偏妈妈还有洁癖,总是要把地面打扫得光亮可鉴,才算罢休。为此,妈妈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甜甜把地面弄脏。有一天,甜甜端着一个小杯装的冰淇淋吃,边吃边往沙发那边走过去。妈妈紧张地看着甜甜,生怕甜甜把冰淇淋洒到地上,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甜甜走着走着,果然把冰淇淋整个都翻到地上了。妈妈当即对甜甜大发雷霆,吓得甜甜站在那里,眼睛里含着泪水,也不敢哭。

正当此时,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妈妈生气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后,爸爸对妈妈说:“孩子么,把东西拿洒了很正常,你再打扫一下。”妈妈马上把苗头对准爸爸,说:“你说得倒是轻松,要不你每天打扫卫生看看,你天天下班回家跟个大爷似的,当然不会觉得累,还觉得地弄脏了也无所谓。”爸爸看到妈妈正在气头上,没有和妈妈争辩,而是当即安慰甜甜,还给甜甜拿了一个新的冰淇淋吃。晚上,爸爸看到妈妈消气了,才和颜悦色地问妈妈:“老婆,你说我每天这么辛苦地挣钱为什么?”妈妈不置可否地看着爸爸,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为了这个家。”爸爸又问:“那么,你这么辛苦地操持家务,又是为了什么呢?”妈妈嗔怪道:“废话,当然是为了给你和甜甜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让你们在家里感到快乐。”爸爸继续启发妈妈:“是啊,我们这么辛苦,说白了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那么甜甜才四岁,不小心犯错是正常的,而且也不是特别严重的错误,地面再打扫一下就行,你又为何要对她歇斯底里,毫不留情地责骂她呢?今天你只顾着喊叫,我回来的时候看到甜甜正在瑟瑟发抖,哭也不敢哭。你可知道,再富丽堂皇、干净整洁的家,对于孩子而言,都没有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更加重要。”在爸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懊悔不已。

的确,正如爸爸所说,孩子把东西洒到地上完全是正常现象,而且也是最小的错误,甚至根本称不上错误,因为孩子是无意间把东西洒到地上的,而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既然如此,父母为何还要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对孩子恶言恶语呢?明智的父母会区分孩子错误的大小和轻重主次,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错误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理性对待孩子。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原本就会精神紧张,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非但不安抚孩子,还严厉批评和指责孩子,则孩子一定会更加恐惧。恐惧之下,孩子能够保证下次不犯错吗?当然不能。但是孩子也许会被逼无奈,在下次犯错的时候,采取撒谎的方式去逃避。不得不说,这是父母过于严厉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这些反作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面对孩子的错误,明智的父母会以缓和的态度面对孩子,也会以更好的方式启迪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一味地批评对孩子不起作用,甚至让孩子因为紧张而再次犯错误,父母为何不能改变一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宽容和友善,也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呢?父母一定要记住,在孩子犯错之后,最重要的不是恐吓孩子,而是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减轻孩子的恐惧,其次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