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07

第1207章 工部反对

中午之前,沈云卿携赵元等人前往沈家在神都的工厂参观,让他们领略朝廷工业生产的巨大力量。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神都已是名副其实的大工厂,完成拆迁和产业转移之后,神都城内和城外的工业产业转移了绝大多数污染企业,所有污染企业都搬到了孟津和偃县与黄河岸边,并且修了专用的排污管道,将污水汇总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污,只有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排放入黄河。一改此前为了工业发展,完全粗狂式的工业排污。

赵元等人都是初来乍到,对工业化生产大感震撼。

“王爷,朝廷的大炮都是这样造出来的吗?”

“不完全是,目前多数大炮都不是用这种机器制造,而是像铸造铁墩一样浇铸的,使用这种机器制造的大炮,都是重型火炮,必须用这种机器,否则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十个会损坏六七个,非常不划算。”

沈云卿带赵元看的是压力铸造,正在铸造七十二斤弹丸炮和九十斤弹丸炮,能保证百分之八十九以上的成品率。而之前使用传统砂型铸造,只能保证百分之三十的合格率,而且生产效率只有压力铸造的百分之四十。

七十二斤弹丸炮和九十斤弹丸炮属于要塞重炮,不适合野战使用,因此大都作为岸防要塞炮使用。

由于要塞炮体型巨大,用料多,并且不是普通的浇铸产品,有些气泡、浇铸缺陷,问题还不大。大炮内部不能有任何的铸造缺陷,否则开火的瞬间,会造成炸膛事故。

而传统砂型浇铸,只适合铸造三十六斤及以下的火炮,而且三十六斤弹丸炮的铸造合格率不超过百分之六十五,七十二斤弹丸炮的合格率更只有百分之三十出头,九十斤更低。

有鉴于此,就必须发展其他技术,提高铸造成品率,压力铸造就是提高大型铸件成品率的重要技术设备。

有了压力铸造机,大型铸件和重要铸件的成品率基本都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如果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设备更好,经验更充分,压力铸造的合格率可以更高。

目前所有七十二斤、九十斤的要塞炮都用压力铸造完成,然后用火车运往孟津港,用港口电力驱动的吊塔、龙门吊吊上船只,运往各地港口。

至于其他没有行吊的港口,就只能靠畜力通过马道斜坡拉上要塞,亦或者使用配重起重机,把大炮吊上要塞。

配重起重机是一种不依蒸汽动力或者电力的起重机,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杠杆配平,一头是一个巨大的篮筐,或者绳网,往里面装石块,或者倒水。一头吊着要塞炮,直到把配重篮中的重量配至大炮等重,吊至上一级平台,再用上一级平台的配重起重机吊上更上一级的平台,从而实现大炮的吊运。

经过二十年建设,朝廷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了大量海岸炮台,甚至长江、黄河、珠江、运河等重要水系,还有内河要塞炮台,构筑起了严密的岸防火力打击群。毫不夸张的说,岸防火炮的规模超过全世界的总和。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只要中原王朝愿意干,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内没什么问题,以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意志力和举国体制,将把同时期其他文明远远甩在身后。

当天早朝女帝就开禁工业一事向百官试水,除了工部、兵部之外,其他各部都表赞同。

工部反对是因为工业开禁会打破工部的产业和技术垄断控制力,兵部反对是因为兵部担心工业开禁,导致军事技术流散民间,引发叛乱。

于是当天稍晚,结束与赵元会面,沈云卿前往工部开会,就工业开禁一事做思想工作。

虽然口风是女帝放出来的,但是女帝从来就喜欢甩锅,所以工业开禁这件事的黑锅都甩到了沈云卿头上,工部为此大为恼火。

“工业若向地方开禁,将导致朝廷丧失现在的产能、产业主导控制力量,让民间财阀做大,朝廷这些年来的改革也将付诸东流,本官绝不同意。”

王曦照反对异常坚决,因为他非常痛恨奸商,尤其是早年就看沈云卿这个奸商不顺眼,现在沈云卿这个大资本家要给全天下的资本家发放红利,他决不能允许。

这时张祥也说:

“工业关系朝廷经营治理天下的命脉,如果对地方开禁,将不利于朝廷掌控天下市局,海郡王多年以来都以朝廷大局为重,为何这次却要反其道而行之。”

“诸位大人的想法本王都很清楚,但本王要说的是,本王推动地方开禁工业,既是为朝廷大局,也是为日后更好的治理天下。而且朝廷开禁,只开次要产业,不开命脉产业,这一点诸位都可以放心。”

“那何为命脉,何又为次要,还请郡王明示。”徐翁源质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要说清次要和命脉,还得从户部说起。二十年前,确切的说三十年前,盐是朝廷的命脉,因为盐能带来巨额的盐利,同时控制了盐,还能提防造反。

但现在呢,盐价都跌了地皮,能敞开了买,想买多少买多少,朝廷盐利非但不少,相反迅速增加,从老百姓单纯的吃盐,发展到今天牲口也要大把大把的吃盐,化工也要巨额的用盐,但有谁造反了吗,没有,无人造反。

铁也是这个道理,二十年前铁政开禁,工部的呼吁开禁的呼声最高,但现在呢,朝廷的铁比二十年前翻了几十倍上百倍,还不够用,民间的铁价都快比布价低,也没有见谁造反。

但本王知道,在诸位看来,这些都是本王的借口,工部真正的小心思是工部手里攥着工业的产能,攥着工业的大权,能坐收红利,坐享其成,所以你们才不想开禁,现在的工部,与当年的户部何其之像!”

沈云卿措辞严厉露骨,工部在座众人沉默不语,都有些心虚。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在这里大喇喇的放炮,工部肯定要驳斥,但现在这话从工业缔造者沈云卿嘴里说出来,工部连屁都不敢放。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没有沈云卿,就没有工部的今天。

见众人不语,沈云卿继续说:

“看来诸位还是心里明白的,工部现在的好处巨大,所以就想赖在功劳簿上。但本王要说,如果次级工业不对民间和地方开禁,不仅对朝廷治理天下不利,更对朝廷的江山不利。

你们看看,那些个参加财商大会的财阀,哪个不是望眼欲穿,都寄希望于朝廷工业向地方开禁,他们现在是求着朝廷,是向着朝廷,但如果朝廷不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迟早有一天要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在场的诸位大人中有些人应该知道一些秘密,你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些财阀被某些人拉走,会是什么后果。

以上是政治上的因素,现在说说经济上。就经济上而言,所有工业都集中在神都,早期是为了集中产能,集中人才,集中物力,好做大工业的基本盘。

这个法子早期是合适的,但日后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朝廷现在的工业产能根本不足以满足全国人口需求,更别说日后全国人口的规模要超过两亿、四亿、八亿、甚至十亿、二十亿,难道都把工业扎堆在国都吗?那要多大的地皮,多少的人力。更何况说,日后朝廷的工业产能对国外输出,小小一个神都如何能装得下。

其次是经济要素,现在全国的物力都向神都汇聚,甭看现在有了火车,能把各地的物产运来神都,但诸位想过没有,如果是日后全国有十亿人口,难道十亿人口所需的工业品原料,都要这样调度吗?那要多大的铁路运输规模,要多高的成本。

河南的棉花不能在河南纺成棉纱和布匹,都要运入神都才能加工。你们想过没有日后十亿人所需的布匹、棉花,难道都这么干?且不说神都如何能堆得下,河南的棉花运到神都加工,中间要增加多少运费成本。

更何况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产地在天山、在西域、在天弥诸邦,即便都修上了铁路,用上了大船,铁路和船运的的运输成本也会随着路途的增加而增加。但如果把工厂就地开在原产地,成本就会低得多。

这是棉花经济,现在朝廷的一大财政收入。然后是铁和煤炭,不得不说,京畿道有个最大的便利,就是坐在了煤层上,京畿北道的山西地区的地下全是煤炭,这倒是省了从其他州郡把煤运来。

但是铁矿呢,京畿道的铁矿不足以支撑现在的炼钢需求,全都需要通过铁路和漕运运往神都。眼下是炼钢少,日后炼钢的规模将是现在的十倍,一百倍,甚至五百倍,上千倍,难道也靠这么搞?神都就是全部建上高炉,也不够炼钢炼焦。

至于刚才徐侍郎说的何为次要工业,何为命脉工业,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在诸位看来,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问题,但在本王看来,这是一个可变的问题。

所谓命脉,就是非得要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才是命脉,一旦攥在别人手里,就会受制于人,故而为命脉。

如果按这个说法,盐政开禁,铁政开禁,都是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但发展到今天,有谁见到朝廷受制于人了吗?相反,盐商都强烈求着朝廷买盐,盐商非朝廷不可。

由此可见,命脉产业,随着经济、国家的发展,都是会变的。现在冶铁、织布、工业母机、切削加工、化工都是朝廷的命脉产业,但日后,随着技术发展进步,日后普通的钢材冶炼也能开禁,朝廷只要掌握着特殊钢材的炼制就足矣。

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切削刀具,民间即便有了切削机床,又有何用。如何能造枪造炮。如果没有朝廷所需的特种钢,民间又如何制造机械,光有生铁和碳钢能管什么用。

所以说,命脉产业、次要产业,都是时势产业,不同时代,不同需求,都会发生变化。

就眼下而言,未来五十年一百年而言,冶金的钢铁,铁路的路权,电力、煤炭、铁矿、铜矿、稀有金属、军火制造、通信、精密加工、高级切削机床、高级化工,都是朝廷的命脉。

至于其他,尤其是棉布的纺织,现在是朝廷财政的大头,说是命脉产业,也是,但对日后而言,棉布、羊毛的纺织都不是,而会有其他的纺织品成为朝廷的核心命脉。

诸位都是吃技术这碗饭的官吏,应该要知道技术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朝廷要控制的,就是出新的技术,而那些已经不具备高新,甚至过时的技术,就应该向民间开放,只有这样,民间才能把民需工业做大,而朝廷只要掌控了核心工业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