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08

第1208章 国有私有两手抓

工部现在就像一个大型中央国企,朝廷现在要做大工业基本盘,已经不能只靠国有力量,必须要民间参与,让经济市场化,而工部担心一旦允许民间搞工业,工部会瓦解。

此外工部这些年已经形成了技术资本团体,通过垄断了技术、垄断了工业制造业设备、垄断了配额权力,坐享丰厚的经济回报,形成了技术垄断资本。所以对民间开禁,就会丧失垄断,这才是工部现在的真实心态。

同时工部不懂经济,他们只看到国有垄断带来的好处,却看不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前景,他们已经被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给蒙蔽了双眼。

但不可否认,工业开禁会带来一些稳定问题,尤其是行业垄断的打破。一旦国家丧失对关键领域的控制主导力,就会让民间资本做大,重蹈资本绑架政治的局面,最后变成资本政治。

所以开禁不是毫无底线的开禁,而是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命脉永远掌握在国家手中,但同时有些产业现在是命脉产业,但日后随着产业升级,就会变成纯民用和次要产业。

如纺织,在工业革命早期,纺织品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几乎没有其他可以和纺织品的利润相提并论。

但是到了近现代,普通纺织品虽然仍然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经济要素,但重要性已经降到了次级,而现代国家纺织品的核心技术是碳纤维、防弹纤维、石墨纤维,这些才是现代纺织工业顶层的命脉技术。

再如冶金炼钢,工业化早期炼钢产能指标是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要素,甚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炼钢也是一个大国的重要象征。

但是到了近现代,你炼钢产能再多,都是普通碳素钢,真正社会需要、国防需要的特种钢、工具钢、模具钢、刀具切削金属、稀土钢、石墨材料、锂金属,才是国家的冶金命脉。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命脉产业也在发生调整,但有些命脉产业是亘古不变的产业。

如交通、基础通信、矿山,都是永远不能放手的产业。

铁路产业至今都是国有资本,你看看外国,尤其是西方那些个私人铁路,哪一个能比中国搞铁路更快,西方如果没有海外资本掠夺,西方的基础设施、社会福利根本搞不起来。

最深刻的对比就是阿根廷,铁路部门彻底私有化后,由于不赚钱,竟然还拆毁铁路,开倒车。

而铁路是保障民生和社会供应的基础设施,只有国家站在战略高度进行调控和财政倾斜,才能稳定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靠私人是搞不好的。

工部这帮子人都是技术官吏,而有些人还是三十年前的老人物,思想跟不上经济发展,同时工部形成的利益集团,出现了固化苗头,所以他们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力和技术利益。

但是工业全都窝在首都发展,不仅违背人类社会进步,违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传统民间资本需要转型,需要赚钱,朝廷大规模发展工业,如果不让民间资本参与,这些资本就会走向朝廷的对立面,进而爆发资本主义革命。

因为国家机器已经阻碍了资本牟利,资本只能以暴力手段获得发展空间。

世济堂密党就是这么发展出来的,只不过世济堂是皇权斗争的资本产物,而不是工业化产物,但他们会进化,会与时俱进,日后就会演变成资本革命的温床。

然后是经济层面,生产应该顺应经济要素,原料在哪里,廉价劳动力在哪里,工厂就应该在哪里。

而朝廷现在工业绝大多数在首都,这就导致无论原料远近,都运往首都。现在是幸亏有铁路,如果没有铁路,就只能靠漕运和人畜运输。

现在的工业盘面还很小,如果日后规模增加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全世界所有原料都送到神都,这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蠢事。

非但会增加生产运输成本,同时也会让产品终端销售成本大幅增加。

而早期和中期工业生产就应该是哪里有原料和劳动力,就应该在哪里生产。

至于后工业时代全球产业链,其实也是这个规律,哪里劳动力便宜,哪里原料便宜,哪里组装方便,就在哪里开厂投资搞生产,只不过以前是地域经济要素配置,日后变成全球经济要素配置,其基本的规律并没有变。

而现在朝廷把工业都窝在首都地区,就是不合理。

早期之所以要在神都集中搞工业,本意是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搞工业,以便于尽快尽速做大初级工业,从而通过早期工业的垄断,调整朝廷的经济结构,解决掉传统的既得利益团体。

现在目的基本已经达到,而工业规模到了一定规模,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在要求工业下放,这就必须顺应经济需求,对一些工业领域向地方资本开放。

而且朝廷现在建立了电厂,投资巨大,不可能只靠电话、电报和电灯回本,还得要在各地搞工业,让工业参与用电,电厂的建设才有真正意义和价值。

否则光靠朝廷维护电厂,维护电话、电报的使用,虽然养的起,但同样是经济包袱。

“诸位大人,工业向地方开禁,是为了更好治理天下,而不是养虎为患,更不是与民争利,而是要让百姓受益,是要为朝廷所用。正如当年金戋寺开禁,是为朝廷所用治理天下。

但当时朝野一片反对,都担心民间资本绑架朝堂,但二十年来,有吗,没有。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政策,是制度,如果政策是好的,制度是完善的,如何能出问题。

如果朝廷的律法都能严格执行,官吏奉公守法,又何来贪污,何来剥削地方。官吏不贪污,不剥削地方,老百姓岂能造反,岂能有官逼民反。

开禁工业是一样的道理,朝廷开禁工业是要用民间的财力,做大工业,制造更廉价的商品,让老百姓受益。

本王此去江西,江西与江东只有一水之隔,但江东的农民现在都用上了猪毛牙刷,而江西的农民连火柴都没多见,这说明什么了,正说明朝廷生产的商品运到江南是一个价格,运到江西又是另一个价格。而江西本来就比江东穷困,现在商品价格又贵,江西老百姓如何买得起。

但如果生产工厂就在江南,江西老百姓虽然穷困,但至少有些商品就近生产成本便宜,他们也能买得起。

本王今天就讲到这里,会议记录整理出来之后,立即排版印刷,先在工部内部印发,把本王的话先看个明白,不明白的可与本王面谈,但朝廷向民间开禁工业的大局不会变,希望诸位大人明白。

现在会议解散,本王先告辞。”

结束讲话,沈云卿离席走出会议室,工部众人雅雀静默一片寂静。

待等沈云卿走后,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张祥,张祥一样倍感压力,他说:

“海郡王见解高深,诸位大人暂且考虑几日,不忙着下结论,现在都散会吧。”

言毕,张祥也起身离开。

张祥走后,其他人仍然继续坐着,徐翁源问道王曦照:

“王大人,此事你怎么看?”

其实王曦照倒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他是真想为老百姓谋福利,但问题是,他和沈云卿搭档了三十多年,只要沈云卿张嘴为老百姓谋福利,背后一定是沈云卿给自己谋暴利。

宁阳造水房、卖水泥、建水库、租民田、育稻种,甚至干旱挖河道弄上来的淤泥竟然也能有钱赚,然后是庒县搞屯田,种高粱,发展养殖业,产值竟然也不比工业差。

不可否认沈云卿这么些年是在给老百姓谋福利,但沈云卿的资本也在迅速膨胀。

三十年前沈云卿是个小财主,问题不大,而现在沈云卿已经是朝廷举足轻重的权臣,继续这么膨胀下去,会失控的。

所以他说:

“海郡王所言虽然句句在理,但海郡王现如今富甲天下,每每为民谋福,他都迅速暴富,此番开禁,也概莫能外。”

“但凡要发展,岂能无利可图。”徐翁源不赞同王曦照的说法,但是说到“利”字往往又感觉太赤裸裸,所以他话锋一转说:“海郡王心系百姓,所行举措皆是为民并无不妥。”

王曦照如今位居工部尚书,已经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县令、刺史,皇权政治的逻辑他现在非常清醒,如果继续任由沈云卿资本膨胀,日后沈家会是尾大不掉的隐患。

因此王曦照的根本担忧是沈云卿在膨胀,而他的想法,其他人其实并不在意,尤其是徐翁源,他是沾了沈云卿的光才发迹的,他是张祥、林毅贤派系,海郡王终究是莱王的妹夫,所以就是莱王一党。

王曦照虽说是张祥的师弟,按说也是林毅贤派系,但王曦照却是坚决的皇权正统拥护者,而皇权是容不得其他大山头的存在,而沈云卿先在就是皇权之外最大的经济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