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09

第1209章 自相矛盾,但也不矛盾

沈云卿工部谈话结束后的当晚,周启回到昆阳宫中,与刘仁举继续谈论了此事。

上午早朝后,周启与刘仁举已经商议了一次,下午财商大会,周启又想到了一些问题,遂又找刘仁举商量。

“工业是海郡王一手扶持的产业,现在却要向地方开禁,这件事上工部反应激烈,与海郡王意见完全相左,孤实在不明白,如此对海郡王能有何好处。”

“下官也不解其中深意,但以海郡王为人,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此事上一定有其他目的,只是不知道这次又有何企图。”

周启和刘仁举都是政客,政客搞经济未必是行家。

在周启看来,工业是沈云卿的独门秘籍,他是工部的实际座主,绝不应该把自己的独门绝学传给别人,更不可能满世界的扩散给民间地方。

同时在周启看来,一旦地方上有了工业,就会有了和朝廷对抗的资本,这是沈云卿绝不容许发生的结果,但现在居然都发生了,于是在周启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发展。

但刘仁举说的很对,沈云卿绝不会发疯自己砍自己一刀,一定有什么目的,只是现在这个局看不出来而已。

“此事不管怎么说,对孤是有利的,只要工业向地方上开禁,民间便会受益,财商大会也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话虽如此,但下官以为海郡王此举不会没有长远考虑,王爷能想到的,海郡王一定能想到。下官以为,此事还得当面问海郡王。”

“只怕问了,他也不会明说。”

“但不问,则显得王爷不贤,还是当面询问为好,至少让世人知道,王爷也是支持的。”

工业对地方开禁这件事上对周启无疑是有利的,首先这次财商大会本来是的重点是偷税漏税和避税问题,现在变成了工业开禁问题,周启负责这次的活动主持,如果不给个明确答复,财商就会认为是周启不想开禁,这无疑会动摇周启现在监国摄政的地位,把财商推到周晟身边。

因此工业向地方开禁,至少得有一个像样的回复,但现在沈云卿松了口,就好办了。

其次是周启本意不想对地方开禁,但现在沈云卿说通了女帝,周启不想开禁是不可能了,同时周启担心日后地方得到工业,经济权重做大,形成地方经济对抗朝廷。一旦日后出现这个苗头,周启将有借口对付沈家,所以这是一个把柄。

最后是周启不懂经济,而沈云卿懂经济,正如刘仁举说的,沈云卿不可能没有什么图谋,沈云卿也不可能做出危害朝廷大局的举措,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沈云卿这次开禁,对朝廷长远而言是有利的,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一旦周启日后登基,沈云卿的经济红利至少能吃到沈云卿死后三五十年,届时自己的孙子登基,还能延续经济上的稳定,完全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让子孙学习和掌控经济,这对周启是绝对有利的。

就在周启与刘仁举商议的同时,周晟已经见到了沈云卿,但林毅贤没来。

林毅贤年事已高,已经不问政事多年,即便有事,现在有电话,很方便。

“向地方开禁工业这么大的事,你怎不与舅舅和我商议,擅自做主。”周晟埋怨的意味很浓,昨天还是病怏怏的死相,今天就像是给踩了尾巴,突然有口气挣扎了。

“我要是与你和林相说了,你会答应?”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工业关乎权柄,岂能授之予于人。”

“你这话我就不爱听。首先我搞工业,就不是为了权柄,而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百姓。其次,你真以为工业开禁会授之予于人?这就大错特错了。第三,你都不想当皇帝了,还在乎权柄?”

“你!”周晟气结,有怒难言。

“你别急,先听我慢慢说。”

“我听着。”

“那我就先说工业开禁的利弊。关于弊端,现在是工部和你考虑最多的问题,也是你们只考虑到的问题。

你与工部都担心,朝廷的工业向地方开禁,会直接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朝廷对工业,对生产的控制力的削弱,财政收入会受影响。二是怕地方上掌握了技术,做大做强,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两点是工部,还有你现在担心的问题。”

“你说有利,利又在何处?”

“大的经济问题说了你也不懂,那就说小的方面。首先这次向地方开禁,或者今后向地方开禁,开禁的都不是关键命脉工业,都是只能生产民生需求的产业。

诸如钢铁、矿产、铁路、电力、通信、机械生产制造、高级化工、制药等等等,都不会向地方开禁。

而对地方上开禁的产业,需要出售设备,设备能赚钱,而朝廷还要提供生产技术,然后以技术参股,一旦朝廷参股,他们就都在朝廷的监督之下,参股的比例不大,但一定要参股。

这样一来你想想看,是朝廷的钱多,还是民间财阀的钱多。”

“当然是民间财阀的钱多,朝廷再多钱,也没他们钱多。”

“这不就结了,朝廷用民间的财力,在民间开办民生需求所需的工厂,同时朝廷参股一两成,每年不光有工厂的税收,还有分红。

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国库的收入,这得要多少钱。而且这些技术,其实多数都在我的名下,届时会有多少钱源源不断进入我的兜里。”

听到这里,周晟先是脸色一愣,然后目光变得异常诡异:

“你是说,工部开禁工业,你会参股!”

“当然,否则谁知道这些地方上的工厂会不会勾结地方偷税漏税,我当然要参股,派人盯着,一来监督税收,二来日后电话网络打通,便于朝廷调控产能。”

“那然后呢?”

“所有兴办的工厂,未来二十年内,只能办在道府,二十年后逐步向各地州郡开禁。因为开禁的设备都需要用电,而电站多数都在道府,所以就近用电方便划算,同时利于朝廷监督和控制道府。

其三,你可能还不知道,我正准备改变现在道、州、郡、县的行政范围。现在多数的州郡都会重新划分,大州边中州,中州变小州,给他们全拆了。各道也一拆为二,一拆为三,即便地方上经济做大,相互之间都有制衡,不可能在像现在一样,一个道有几十个州。

届时一个道只有十几二十个州,一个州的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你说他们还怎么闹腾。”

听到这里,周晟终于是开窍了,他说:

“你这招够缺德的呀。可重新拆分州郡道府,新建的州郡需要放缺大量的官吏,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如果地方上搞起了工业,工业的收入足以供养更多的官吏,这难道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且这还不是最缺德的,最缺德的地方还在,但如果不开禁工业,户部、吏部是不会答应重新调整行政范围,如果开禁工业,就可以作为一个饵料,户部、吏部同意。

然后新调整的州郡和新建立的州郡,放缺仍由各部自己放,但是日后各道都会派遣节度使,而派遣节度使的权力则收归陛下、相权、工部和金戋寺。”

“我说呢,你聪明一世,总不能犯糊涂,自损臂膀,原来其中还有这等长远谋划。”

“否则我傻了不成。”

“但现在是郑王主持财商大会,你若是开禁工业,岂不让郑王白捡到了便宜。”

“那你真以为郑王是白捡到了个便宜?”

“难道不是?”

“那我问你,三十年前的朝廷,朝廷是听陛下的,还是听户部和吏部的。”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可你这么做,不就是第二个户部吗。”

“是,但也不是。户部就是混账部,既不顾百姓死活,也没能把朝廷经营好,眼中更没皇帝。但我是在经营天下,是在为百姓谋福。

换而言之说,户部是控制朝廷和天下,为财主、地主、粮商、盐商、绸商、布商牟利。而我是控制朝廷和天下,为老百姓谋福利,而商人也属于老百姓,所以多数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受益。

我只是把户部、吏部的经济大权,给重新收归朝廷,用来治理天下。而户部、吏部手握大权,却不会治理天下,这就是本质区别。

我是拿钱替朝廷,替百姓办事,而户部和吏部是拿钱替财主、地主、财阀办事。

你也别急,待等日后大局已定,我的一切,都会交到赋儿的手里,你觉得届时谁是天下之主。”

此时周晟目光奕奕豁然开朗,一扫昨日的颓废,再次振作起来:

“你当真?”

“我要那多的钱,那么多权有何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毫无意义,唯一的价值,就是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把权用在该用的地方,让天下太平,让老百姓丰衣足食,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定,商人才有赚钱的机会。如果天下乱了,江山亡了,物价飞涨,钱不值钱,商人手里囤积再多的货物和钱财,你觉得前朝的皇帝和铜钱在本朝还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

“这不就结了。权力、地位、金钱,是能带来物欲和享受,但作为帝王,能享受的荣华富贵也就是陛下这样了,再多的权和钱,也买不来长生不老。权和钱,最重要是要用来治理天下。

郑王此番虽然主持财商大会,但工业开禁归根到底还是要我与工部松口,否则就无法推行。

届时工业向地方开禁,工部、金戋寺、海郡王府都要参股,这些个地方上的工厂,将全部纳入朝廷的监督之下,届时郑王能得到什么,他什么也得不到,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