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的社会新问题和新变化,女帝的一些思维还停留在四十年前的王朝社会。
但现在的岐帝国已经工业化,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只不过是有人更为敏锐的察觉到,社会在进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种人其实就是个人才,但是在封建王朝体制下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看完全部内容,由于名字还封着,所以也不知道考生的身份背景。
将考卷交回,女帝继续问道:
“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陛下是要实话实说,还是就事论事?”
“有何不同吗?”
女帝觉得实话实说就是就事论事,如果只是表面问题,两者差不多是一个概念,但如果有内在问题,就是两码事。
打个比方说,A杀人了,第一反映肯定是重罪。但是A杀人是因为正当防卫,这是内在问题,所以杀人性质完全不同,是两个概念。
“回陛下,就事论事说,此生答题犯了朝廷大忌。但实话实说,此生答题都有道理。”
“什么啊,还有道理!”
女帝大惊失色深感震惊,此事礼部尚书陆芎说:
“此生抨击朝廷,诽谤朝廷政令,所述事实与当今天下背道而驰,实属胡言乱语睁眼说瞎话,岂能有道理。”
“那本王就问陆大人,光脚的和穿鞋的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那穿布鞋的和穿布靴的一样吗?”
“鞋不一样。”
“那穿布鞋和穿布靴,和光脚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一样。”
“一个光脚,一个有鞋穿当然不同。”
“那本王再问陆大人。陆大人现在穿官靴,现在让您选择穿布靴,和光脚,走一里地,陆大人您是选择光脚还是穿布鞋。”
“当然选穿布鞋,岂能光脚。”
“那如果让陆大人在皮靴和布鞋当中选,你选哪个。”
“选皮靴。”
“这不就结了,陆大人您都知道好坏,都想着要更好的鞋子,老百姓难道就不想?”
“可这与此生答题何干?”
“此生答题说到了一个朝廷一直忽视的问题,就是人欲是会增长的。三十年前老百姓迫切需求的是温饱,是吃饱饭。光脚还是穿鞋都不重要。
但现在温饱已经解决,老百姓想要更好的生活,要穿漂亮衣服,穿鞋子,穿更好的鞋子。
但是老百姓买不起,或者产不足,结果就导致有钱人能花钱买最好的,而老百姓买不到,享受不了,但是老百姓温饱已经解决,可老百姓的其他需求满足不了。
三十年前,盐还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现在朝廷再恢复禁盐试试,老百姓立马就能造反。”
问过陆芎,沈云卿又问陆争,陆争看到沈云卿看向自己,心里顿吓一跳,礼部的烂摊子你拖我下水干什么。
“陆大人,现在让兵部交出枪炮,改用刀枪弓弩如何。”
“海郡王,你这话玩笑了吧,这让将士们拿什么保家卫国。”
“难道刀枪弓弩就不是兵器?总比赤手空拳的好吧。”
“呵呵……”陆争冷笑,甚至觉得可笑:“现如今海外诸国都用枪炮,我朝岂能再用刀枪弓弩,如此岂不是自寻死路。”
“这不就结了,陆芎大人要好鞋穿,兵部要添置更精良的兵器,谁都不想光脚,不想用大刀长矛,难道老百姓就想光脚看别人享受,自己流口水?”
言毕,沈云卿面向女帝又说:
“陛下,老百姓的所求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满足自后,会出现更多的其他需求。
如以前买不起灯油,现在用上了灯油,然后老百姓又会开始盼望着哪天用上蜡烛,日后还会盼望用上电灯。因此说,人欲会增长,如果无法满足人欲,就会出现民情激化。
就像从前,老百姓的人欲是吃饱穿暖,谁会在乎家里点的是灯油还是蜡烛,更何况那时哪有电灯。但是老百姓吃饱穿暖之后,就会追求更多的需求,别人有的,老百姓也想有,至少不能太差。
而现在朝廷的产力不足,导致许多商品价格较贵,同时朝廷为了经营天下,照顾其他行业生产者与财阀,一些商品的价格较高,老百姓也买不起。
因此该考生的答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朝廷工业产能无法满足百姓需求,但同时也说明,天下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至于富人极富,勋贵极贵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并不是新问题,而是一直就有,只是现在被朝廷压制着,危害被化解,但没有消失。一旦民情被激化,财阀问题还会出现。
所以在臣看来,实事求是平心而论,此生答题是有道理的。”
此时女帝情绪趋于平静,听取沈云卿详细分析之后,公孙芸惠开始思考其中道理,随后问道:
“人欲若任其增长,岂不助长野心”
“非也,野心与人欲不可相提并论,陛下所说的野心是政治,老百姓的人欲是对生活物欲的追求,不能混为一谈。”
“何以见得?”
“比方说,三十年前吃饱是急迫需求,吃好则不是急迫需求。但现在吃饱是基本需求,吃好是急迫需求。以前吃糠,现在吃白米粗粉,以后要**细粮,偶有荤腥,再往后要顿顿有肉,还要有汤,这就是物欲。
同时在法度的约束下,老百姓的政治权力欲望被压制,绝大多数百姓在满足物欲的情况下都会奉公守法。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甚至胆大妄为作奸犯科,这等人属于罪犯,而不是逆贼。
自古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归根到底就是朝廷无法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物欲,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老百姓要活命,当然只有造反一条路。
而现在老百姓温饱已经解决,但出现了前所未有迅速增长的物欲需求,这是历朝历代不曾出现过的,或者说之前不明显,历朝历代没有察觉。
我朝因为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工业得以发展,就会出现这些的问题,因此都是正常现象,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调控,大力发展生产,满足老百姓的物欲。
不过此文当中也有些过激,虽然老百姓增长的物欲无法得到及时满足,但只要老百姓温饱没有问题,还不至于引发民变。但会激化民情,一旦国内出现乱臣贼子,亦或者朝廷经济遭遇挫折,农业供应出现问题,导致温饱无法自足,这些激化的民情就会发展成民变,进而出现农民起义。
因此关键还是在朝廷工业厂力和保障农业生产。”
“依爱卿之言,此生答题还是建言良策?”
“是的,即便此生不写,臣日后也会适时调整,这也是臣为什么推动工业向地方开禁的目的,经济不能都靠朝廷管,朝廷只要管住重要的命脉,其他方面都可以让民间财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供应,既要朝廷抓大头和重点,也要民间财阀自由经营,适应市场需求。
否则光靠朝廷集中在神都办工业,是不利于朝廷继续经营治理天下。眼下还不知道该生其他考题答得如何,臣斗胆恳请拆看此生姓名籍贯,调取其他考卷由臣亲自审阅破格提拔。”
“海郡王这么快就要抢人为自己所用,太心急了吧。”女帝现在高度警惕沈云卿抢人,因为女帝发现沈云卿最大的本事就是抢人,而皇位要坐稳,关键就是用人。
“陛下,此人能有此见识,一定是有大才学问,如果不是书呆子,就是能臣,且能力不输于臣。”
“既然海郡王认为此生是个人才,朕也姑且看看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陆芎。”
“臣在。”
“待会儿拆看此生姓名籍贯,将此考生其他考卷调给海郡王。”
“是。”
吩咐过陆芎,女帝又想起沈云卿和陆争不是她喊来的,随即又问:
“爱卿与陆尚书此来何事禀报?”
“启禀陛下,兵部提议向腊婆与骠国增派海陆师,以应对罗娑不测。”
“难道罗娑有异动?”
这时陆争说:
“启禀陛下,据南海舰队禀报,乌兹曼叛军失败后,一些船只与雇佣兵逃到了罗娑,伊萨德乌兹曼对哈桑已经失去控制,哈桑现在既不受伊萨德控制,也不受复国军控制,已经成了海外叛军的聚集之处,拥兵自重的苗头日益显现,为防不测,应该尽速增兵骠国与腊婆,做好开战的准备。”
“阿里木对此有何解释?”女帝问沈云卿。
“回陛下,臣就罗娑之事多次与阿里木交涉,阿里木只说哈桑是叛徒,但是没有对我朝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作出表态。
而罗娑是税赋重镇,臣询问阿里木,阿里木就会怀疑我朝已经盯上罗娑攻取该地,而阿里木绝不会放弃对罗娑的控制,因此并没有明确回复。”
“但现在罗娑有聚兵迹象,日后将阻碍我朝用兵,海郡王准备如何应对?”
“回陛下,还是按当初商定的办法,让乌兹曼先取,我朝后取。同时加大对罗娑的渗透,以利于我朝日后攻取罗娑。此外臣建议不妨先养着罗娑这头肥羊,暂且不要动他,该贸易还是继续正常贸易,但为防止哈桑发疯,应该调兵增援周边,防止哈桑狗急跳墙。
等养肥了哈桑,乌兹曼久攻不下,我朝再出兵,一举收割这头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