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大哥,在下来的时候看见五六里外有一片大宅废墟,废墟上还立着一个很大的坟头,坟头还很新,但是废墟已经年代久远,老大哥知道那片大宅废墟和坟头是怎么回事吗?”
“哎呦,这说起来话可就长了,让老朽想想啊……这得有十多年,快二十年的了吧,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姓苏的大户,有天晚上早到了土匪的洗劫,全家满门都给灭了口。
可不知道为何,两年前突然有两个姑娘回来认祖归宗,说是苏家之后。在苏家庄的废墟上,把当年官府掩埋的尸骨收了起来重新立了一个坟头,就是现在看到的那个。”
“那老大哥知不知道当时苏家庄住了有多少人。”
“老朽也不曾去过,不过听说也就八九十口人吧。”
沈云卿闻讯诧异,这么大的庄子不可能只有七八十口人。
“可据在下观察,这个庄子的废墟应该很大,住个三四百人应该没问题。”
“那个苏家庄老朽当年也打路边走过,看着是很大,但没什么人。”
“既然不住那么些人,庄子建的如此之大,难道不怕招来乱贼惦记?”
“可不是吗,后来真招来了山贼。要我说,就是宅子太大,人太少,让山贼给盯上了。”
按这位老大哥的说法,苏家庄就这么些人,八九十口人,其实是七十五口人,但可信度值得怀疑。
首先是这位是道听途说,听别人说的信息。二是他没去过苏家庄,无从得知里面有多少人。三是二十年前他不住在杜家沟,只是偶然去杜家庄那条土路路过。
而这个偶然路过的时间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多数时间苏家庄并不在这位老人的视野当中,因此这位老人无从得知他看不见的时候,苏家庄是什么情况。
最后是苏家庄当年很偏僻,经常大苏家庄过的人不是很多,也就无从知道苏家庄有多少人。
继续问话之际,一两大篷车停在茶摊前,下来一男一女两个青年夫妻,男的提着一口容量二十五斤的保温桶来到茶摊打水喝茶。
“老张,打一桶热水。”
“好嘞,稍等。”
这种保温水桶和现代的保温大水桶结构和功能原理没什么区别,外层上漆,里面是搪瓷,有二十五斤和五十斤两种规格,民间出售的主要是二十五斤,因为便宜。
这东西十年前就有了,一开始主要配备岐军和神都地区销售使用,之后逐渐开始卖到全国,要比玻璃胆的热水瓶实用得多。可以装上马车到处走,必要时还可以套上棉套加强保温效果。
夫妻二人等在茶摊喝了些水,男子投来目光看了眼沈云卿等人,随后上前来说:
“几位是外乡来的吧。”
“江东人士,恰巧路过此地。”沈云卿道。
“几位要不要皮匣子。”
“皮匣子?”沈云卿不解,一时半会儿没想出是什么东西。
“几位请稍等。”
那男子放下茶碗,转身回到大篷车上翻找了片刻,手里拎着一串皮包回到茶摊。
“这就是皮匣子,做工上好的皮匣子。”
沈云卿接过男子递来的皮匣子细看,其实是一种皮质的皮包,有牛皮的,也有羊皮的,做工很精致,设计非常新颖,而且看拷边和走线,还是缝纫机制作的皮具。
“这是用缝纫机做的吧。”
那男子闻讯很是惊讶:
“阁下果然是大地方来的,有见识。没错,这正是我家娘子用缝纫机做的皮匣子。我是皮匠,我夫妻二人靠此谋生。”
“那这皮匣子都卖给谁人?”
“都是襄阳城里的人,谁都买。我夫妻刚从襄阳城出来,这些都是卖剩下的尾货,准备下次进城再卖。”
“哦……”
神都工业迅速扩大后,缝纫机现在已经对民间开禁,但买得起缝纫机的老百姓其实并不多。但是这种皮包、箱包之类的手工产品附加值较高,买了缝纫机制作皮具或者成衣,还是有利润可图的。
而且男子是皮匠,皮匠的收入本就比较高,同时又家住农村,家里一定还有田,又是皮匠又是农民,还是裁缝,综合收入要比普通农民高得多,可见多技能带来的额外收入,正成为新的群体在崛起。
皮匠群体必须得有足够大的农牧业,才能支撑起皮匠的存在,如果没有足够的耕牛、肉牛和羊,皮匠群体就没有生存空间。
男子一定是觉得沈云卿一行都是有钱人,自告奋勇前来兜售皮货,好顺带赚些小钱,也可见此人还是有些生意头脑和眼力的。
“你这皮匣子做工不错,还有多少?”
“这里五件车上还有七件。”
“我都要了,你做个价。”
男子闻讯吃惊,随后忙说:
“阁下不是戏言。”
“一言九鼎,做个价吧。”
“多谢客官。我去将剩下皮匣子取来。”
男子遂即和妻子回到大篷车边,取来剩下七个皮包,最后以三贯钱的价格卖给沈云卿,这个价格对中等收入的老百姓说贵也贵,说不贵也不贵。
“多谢客官,在下感激不尽。”
“都是做买卖,愿买愿卖,没什么感激不感激的。”
“客官您真大度,比那些有钱的地主老财好说话多了。”
“是嘛,这里的地主老财不好说话吗?”
“地主老财可凶了,连边都不让沾。”
“怎么个连边不让沾?”
“有些地主在地上竖了界桩,不让农民进他们的地里,如被看到轻则痛骂,重则还会被追打,很是让人气愤。”
“当地官府不管吗?”
“官府说,胡乱进了别人的地里,就是动机不良,地主可以撵我们走。”
“那是不是地里种了庄稼,或者种了棉花、油菜、向日葵,孩子进去玩耍摘了人家的棉花,惹地主生气了?”
“有没有庄稼都一样,都不让沾边。”
“还有这事儿?是所有地主都这样吗?”
“不说全部吧,至少十个地主五六个都这样,咱乡里就有两个这样的凶恶地主。”
“那他们的地里种的都是些什么?”
“就是普通的稻子、玉米、桑树之类,偶尔也有些棉花、油菜。”
“能带在下去看看吗?”
听到要带路,男子顿时有些谨慎,他说:
“在下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可不想招来官司,恕在下不能从命。”
“好吧,那就不为难小兄弟了。”
“不碍事。阁下是个好人,这里的地主都凶恶的很,奉劝阁下不要招惹。”
“嗯,我心里有数。”
看着年轻夫妻离去,茶摊的老张提着水壶来到桌前:
“几位客官,当地的地主凶恶的厉害,几位都是外乡人,还是少打听的好。”
“老大哥,这里的地主如此凶恶,是杀人越货,还是为非作歹了?”
“这倒没有,平日里其实还行,也不干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就是不让靠近他们的地里,谁靠近他们就给赶出来,其他到没有什么。官府也管不了,谁让咱们进了别人家的地里呢。”
关于闯进别人的地里,土地持有者进行驱赶这件事合不合法,现在是法律空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条款,规定闯进别人地里的人,可以进行驱赶。
但是从法理和社会伦理上来说,这个行为不合法和不合常理。
因为社会活动不可能完全避免行走和借道带来的交叉问题,同时到别人家的地里走走观光,也是正常现象。
而且地主圈地还严厉驱赶老百姓,这种事情很少看到,如果是地里有庄稼,有经济作物,驱赶一下还情有可原,地里光秃秃一片,也驱赶老百姓,这就不是正常现象。
此外当地不是所有地主都这样,半数左右有这种现象,不是普遍情况,而有这种现象的地主,极可能存在有什么共性特征,否则不会这样采取一致行动。
沈云卿怀疑,这些共性地主很可能是密党控制的地主,否则无法解释这些地主为什么会有共同的共性。
离开茶摊,骑马走出村口,边走边与钱冲说:
“让人尽快调查一下当地老百姓反映的地主驱赶农民的问题,把这些地主分布的地图绘制出来。”
“员外是怀疑这些地主有问题?”
“嗯,我总觉得这些地主有什么共性。”
共性特征背后一定有共性问题,如途径收费站的车突然少了,然后就发现附近村子里有条小道能绕过收费站,车辆都走小道绕过收费站跑了,这么多司机做出相同的选择,就说明存在共同特性,而这个共同特性就是附近有一条绕过收费站的小道。
现在襄阳地区,甚至两湖其他地区的地主半数以上出现同一种同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他们背后有相同的共性。
但很难理解这种共性特征是什么,如果说地里种了什么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担心老百姓或者孩子玩耍搞小破坏,但农闲季节地里什么什么都有没,也阻止农经进入农田,这就说不通了。
当晚就近找了一户人家借住一宿,翌日返回襄阳秋满楼。
密党每次密会的地点都不相同,没有开会之前,无从得知密党会在什么地方聚集,沈云卿需要等待与卢乾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