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24

第1324章 搞别人,肥自己

礼部坏的很,这次官制改革,由于变动幅度太大,中间的纠葛和利益关系太复杂,所以礼部不敢轻易介入触碰,生怕得罪了其他部门,但是又不甘心寂寞,于是就出了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箩筐主意”,让沈云卿出价,让他们满意。

因为沈云卿是这次官制改革的幕后推手,手里攥着大量资源,清楚知道改革的最终体系,因此改革当中的复杂纠葛沈云卿一清二楚。

礼部谁也不想得罪,而沈云卿又最清楚利害关系,应该知道哪些蛋糕不能分,哪些蛋糕还能分,但是礼部又看不见这些蛋糕,所以要沈云卿把那些没雷的蛋糕拿出来分给礼部。

礼部现在就搞这套“箩筐法”,出个大标题的主意,标题下什么都能装。

这次让沈云卿出主意,就是让沈云卿这个万能大箩筐,从箩筐里用浮选法淘换出个好东西出来。

如果礼部满意,那他们就配合,如果不满意,就让高鸿不痛快,然后在新学上面做文章,让沈云卿难受。

因为礼部现在管着新学,管着新筹办的大学,所以礼部现在也有能力做妖。而且说起来这还是国家战略,沈云卿不敢怠慢。

所以礼部就拿国家战略开玩笑,博取他们的利益,还让沈云卿看着办。简直就是小人嘴脸,稍有得志就乱猖狂。

不难怪礼部是历代文官集团的堡垒,就因为礼部这帮子家伙阴毒龌龊,杀人不用刀,不流血,让你活活难受死。

礼部的这出戏码让沈云卿有些始料未及,他一直觉得礼部就是一条蛆,拱几下就得了,这次竟然做妖了。

难怪女帝当年要清洗礼部,长期压制礼部,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就是这帮子吃墨水的文官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继续放任不管,自己一死,早晚成害。

这次倒是提醒了沈云卿,礼部这个祸害得搞掉,礼部比户部危害还要大。

礼部发起疯来可以毫无底线的耍流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礼部这些个文化人耍起流氓比绅士还有风度,他们杀人根本不用刀,张嘴就能吃人。

沈云卿寻思着,礼部这帮子家伙不容易对付,因为他们没自己的利益原则,一旦没有利益牵制,这就很麻烦了。

礼部是一个大杂烩,他们什么理念都有,重商抑商、重农抑农、重工抑工,都是这帮子家伙搞主张。勾结地主财阀他们也不比户部慢,卖国求荣甚至比太监还没有节操。

更重要的是礼部掌管着教育,能给人洗脑,这才是礼部最大的危害。

不行,沈云卿琢磨着得想办法整治整治这个礼部,但明着肯定是不行的,得下毒,慢慢让礼部得看不见的内伤自己烂掉。

略作思考后,他这么跟高鸿说:

“礼部的事得让我考虑考虑,你看怎样。”

“我知你主意多,但可别害了我。”

“呵呵……”沈云卿隐晦一笑,继续又说:“看你说的,你我二人什么关系,我怎能害了你。”

高鸿对沈云卿太了解了,沈云卿嘴上说考虑考虑,暗地里整你没话说。而且沈云卿最奸诈的地方就在于整你你还不知道,等知道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其实沈云卿现在还是这么想,礼部得整整,但是又不能伤害到高鸿,这就很考验技巧。

翌日,周婷玉、赵安宁二人婚礼在永合殿隆重举行,给足了周晟、赵元面子。甚至女帝也出了彩头陪嫁,以彰显朝廷的气度和重视。

永合殿是巨型国宴和重大招待活动的宫殿,过去数百年间举行过几次与忽喇、云藏的联姻婚庆活动。

大婚之后赵氏仍要在神都待到年底,正月过后才会启程南返,腊婆与岐帝国的关系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都将联姻乃至和亲作为稳定国内,维持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但见效果的其实没多少,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就很不对。

首先联姻的本质不是女人,其实是财货。

如文景时期的汉匈联姻,公主都遭到羞辱奸污,匈奴人根本不把汉朝女人当人,他们重点要的只是汉朝的货物。

而中原王朝就有一个通病,站在自己的政治模式上去理解别人的政治模式,总觉得中原模式中的联姻和亲,在国外也行得通,其实根本行不通。

汉匈和亲的结果,汉朝既赔女儿还输钱货,匈奴的掠夺其实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是减少了掠夺,但是该抢的还是照抢。

而游牧民族掠夺的本质是什么,是缺乏物质和生活必需品,和女人的关联度不是很大。没女人能活,没粮食就得死。

而且汉朝对匈奴的国策,跟“陈平”这个小人关系很大,如果是张良在世,多半不会走和亲这条路,只会让匈奴在钱货和女人两个选项中二选一,因为张良的性格个手腕决定了他能更好的处理战略细节。

当年刘邦打彭城得意忘形,被项羽困死在彭城,当时陈平就出了一个馊主意,用两千女人伪装汉军出城逃命,结果西楚军还真上当了,追着两千女人就上,最后这两千女人被杀的被杀,被**的被**。

(其实西楚军心里也知道,自己追的不是汉军,追的是女人,所以西楚军当时是在用小伙伴在思考问题,而陈平就是算准了这一点。)

你说说看,这种人出的馊主意,也能拿来主持国家战略,能有什么好果子。

而且陈平最后也没好果子吃,陈平死后其家族被抄家灭族,报应落在自己子孙头上。

所以既然人家要的是生活必需品,你送女人干什么。你直接送货上门不就完了。而且你送了女人也是给糟蹋,这不是自找没趣?

当然,匈奴就是要你的女人,就怎么滴了。

但是,关键还是底线和原则问题,如果当初坚持了底线和原则,匈奴的军事压力再大,只要顶住了压力和痛苦,那么后来之君就能用这个政治惯例说事。

而且事后也证明,汉初时期匈奴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正是因为汉初的和亲政策,导致了匈奴的做大。如果当时能扛几年,匈奴肯定得服软,至少态度上得好一些。

如果不是汉初就坏了规矩,文景时期能不断和亲?和亲能成为几千年的政策?

瞧瞧大明朝,不和亲,不割地赔款,不照样活了两三百年,明朝建立之初的形势不比汉朝好几分,甚至还要恶劣一些。

所以关键还是执政者能否坚持政治底线和原则。

你既然要生活必需品,那就没有女人,二选一,你自己看着办。

只要顶住了第一波的痛苦和压力,形成政治惯例,日后就可以拿政治惯例说事。

而且人往往都有一个毛病,不珍惜容易得到的东西,儿卖爷田不心疼,不拿别人的钱当回事儿。匈奴张嘴要女人,汉朝伸手就给,给多了,来的太容易,匈奴人还把你的女人当回事儿?

相反,只有得不到的东西人才会珍惜,要钱有,要女人没有,久而久之匈奴就会知道汉朝公主才是一个好东西。

否则你把他们惯坏了,要治这种病,就只能用武力。

此外,中原王朝的和亲联姻政策就一直没端正态度,你看看欧洲的政治和亲与联姻,派去的公主基本都是去给别人下蛆,搞阴谋颠覆活动,搞挑拨离间,搞着搞着就把人家给搞翻了。搞着搞着就把人家的财产,变成自己爹的财产。

但是中原王朝联姻和亲基本上都抱着以和为贵,息事宁人的恶劣思想牺牲女人。

可问题是牺牲得有价值呀,现在讲牺牲,都得讲牺牲的有价值,你牺牲的毫无价值,那有什么用,只是毫无意义的浪费资源。

当然,汉朝和亲憋出了汉武帝这个大招,但问题是这是碰巧了有汉武帝横空出世,这不是定数,而是变数。没人知道日后会有汉武帝,而且汉武帝上位,那也是很偶然概率,汉武帝的上位非常非常侥幸,稍差一点就没了。

如果只看文景时期,不看汉武帝时期,汉朝也有可能发展成宋朝那副死相,只知道发展经济,不知道搞国防。

既然和亲,就是一个机会,就得在和亲上做点文章。不要光顾着做自己的文章,也得做别人的文章,给别人下蛆。

所以联姻也好和亲也罢,首先得明确一个原则问题,就是联姻、和亲的本质,是得搞别人,而肥自己,而不是息事宁人苟延残喘,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个世道没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有的话,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不会灭了三个,一个半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十年当中都在报仇,只不过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柔性措施报仇而已,等到效果显现,正好是十年之后,这么理解才是正常思维。

以勾践卧薪尝胆为例,勾践卧薪尝胆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反吴运动,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刺探吴国,无时无刻不在给吴国下蛆上眼药挖墙脚,准备可为相当之充分。

但是,最后勾践反吴,还是差点输得当裤子找到不到北,原因不是勾践不够努力,而是力量的悬殊带来的巨大鸿沟。

勾践反吴的时候,吴国虽然国力衰退,军队元气大伤,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压也能压死越国。如果勾践只是想着在柴堆上躺几年,舔舔苦胆,几年后就能成功报仇,那肯定是满盘皆输。

所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根本意涵,是无时无刻不在报仇,时时刻刻都以各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报仇,而不是坐等十年,十年后报仇。

当和亲联姻作为一项政治选项时,应该是一块筹码,而不是棋子,扔了就不管了,而是一定要在筹码上,得到能够保障的政治利益。

而不是寄希望于和亲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因为和亲争取的时间是不靠谱,没有保障力的。

汉朝的和亲就没时间保障力,而且越和亲,匈奴的气焰越嚣张,勒索的钱物越多,和亲变成了汉朝单方面送妓女的制度,这就等于白白去牺牲。

如果没有汉武帝这个因素,汉朝的结果可能比两宋还惨。

因为汉朝初期还没真正形成汉民族集体意识,汉民族集体意识的形成,是汉武帝打出来的,直到文帝时期,还有六国思想在作祟,一旦匈奴全面入侵,汉帝国瓦解是必然结果。

而两宋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汉民族集体意识和民族情绪在支撑,如果没有这一点,两宋也是分分钟被灭的节奏。

朝廷此番与腊婆的联姻,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面有利于朝廷的政治策略,是进一步消化归化腊婆的联姻,如果不把腊婆打服帖,收拾利索,与腊婆的联姻基本上就是朝廷花钱,用女人买息事宁人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