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25

第1325章 兵部不买账

婚礼落幕两日后,陆云彭从壤郡发回公文,不出沈云卿所料,李成忠以身体有恙,爱子为由,拒不前来神都,也不让长子来朝,只派了次子入朝,但被陆云彭冷面拒绝,一切都按沈云卿的剧本发展。

“看来爱卿是猜对了,李成忠不敢来。”

“是的陛下,李成忠担心全族被杀,或是被软禁在神都,因此绝不会轻易离开壤郡官邸。既然他不来,就是没有诚意,这就怪不得我朝不出兵了,是他自己不争气。”

“但日后我朝攻灭濒国,李成忠再次索要但丹韩土地该如何?”

“其父弃国出逃我朝,弃子民于不顾,实乃不仁不义。我朝诚邀李成忠入朝商议大计,其又不来,此举又是对我朝的不忠不孝,此等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还有何颜面成为一国之君,当废之。

当然,明着废是不行的,得有个变通的变法废黜。”

“哦,如何变通?”

“濒国吞并丹韩二十余载,在丹韩实行屠杀与同种政策,致使丹韩国内讲丹韩话者寥寥无几,既然丹韩已无人能讲丹韩话,那土地上的人,岂能还是丹韩人。

此外,凡战争必有天灾瘟疫横行,甚至人祸,万一我军出兵,发生个什么天灾瘟疫,那就很不好说了。”

“原来如此……”女帝目光顿时闪过一抹鄙视之色,心里早把沈云卿看扁了。但是女帝还是觉得沈云卿的手段好用,关键是能解决问题。

国家之所以是国家,关键是得有家,如果国土上连你的主体人口和文化符号都没了,还谈什么执政,你能说你能代表这个国家?显然是不能的。

“另外,吞灭丹韩、濒国之后,长期滞留在我朝西辽道境内的丹韩民会成棘手问题,据朝廷此前的统计和估算,二十余年间逃入我朝,以及在我朝境内生息繁衍的丹韩人,保守估计得有两百八十余万,最多可能有三百六十万人。

并且据臣所知,这些丹韩民中已经出现窃据我朝西辽的苗头,即便日后为李成忠复国,李成忠也会以国力羸弱,不足回迁为由,将这三百多万的丹韩民滞留在我朝境内。一旦日后我朝有变,丹韩势必反岐,从而窃据西辽,乃至整个东北地区。”

“爱卿所虑不无道理,那该如何应对?”

“改籍西迁。用火车将盘踞在西辽之地的丹韩民西迁至呼延、天山、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一来可以减少岐民与库兀图人外迁数量,二来减少丹韩民盘踞西辽带来的割据隐患,三来丹韩民是农耕民,他们能种地,而都护地区现在缺乏的正是农民。

因此臣建议可以尽快开始考虑修河北、西辽条路,从而打通关外,把人口源源不断运往关外,同时也能把关外的人口源源不断运往关内,经由河南周转,输往都护地区。”

“朝廷如今在全力修筑西线与南线铁路,能有余力修筑河北、西辽铁路?”

“回陛下,朝廷钢铁产力增加迅速,铁路修筑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江东、东岭铁路已经修成,正在打通,岭南沿海铁路两年内也将修通,四年内能与江东、东岭铁路打通。因此现在完全有余力抽出人力与钢铁,修筑河北至西辽的铁路。”

“既然爱卿认为还有余力,此事可与内阁商议,拟定草案后呈朕。”

“是。”

现在盘踞在西辽道上的丹韩人口没有三百万,也得有两百七八十万,而二十五年前,丹韩在西辽的人口还不足三十万,二十五年间翻了十倍。

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西辽道的岐人大幅增加,但仍然维持在五五开的局面,岐民占半数,丹韩、肃汝、北狄、北胡占半数,其中丹韩人口的增加直接扭转了朝廷迁徙人口的战略。

不论日后朝廷恢不回复丹韩国,李成忠绝对不会把人口回迁。

一是他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和政治力回迁三百多万人口,二是濒国占领下的丹韩本土,本土丹韩人数量锐减至四百二十万,而在丹韩的濒国人数量,却增加到了两百七十万,这还是五年前朝廷打探到的消息。

要让巴掌大的国家,安置比本土人口还多的难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大量盘踞在西辽道的丹韩民,在朝廷设立塾堂的制度影响下,出现了歧化现象,李成忠绝不会让这些歧化丹韩民回迁,防止被朝廷控制。

四是李成忠日后还想占据西辽,乃至入主中原,就更不会把丹韩民回迁丹韩,而是要长期滞留在西辽,然后向整个东北扩散,谋求日后实际控制和占领。

因此滞留在丹韩的人口,至少迁出一半,同时继续加大岐民迁入东北的速度和规模,降低丹韩人口权重比例,遏制形成地方割据,乃至独立的苗头。

此后几日婚庆气氛渐散,朝廷还沉浸在这次联姻的欣喜之中,薛伯充果然将陆争约到了府上交涉武器装备一事,然后邱继匡就找上了门。

“海郡王,你究竟何意!”

邱继匡怒意十足,对薛家军开禁武器装备升级显然十分恼火。但沈云卿还得明知故问:

“邱大人何事如此震怒呀?”

“可是海郡王许诺了薛太保,为塞外番军更新最近武器。”

“原来是为此事,是有此事,怎么了?”

“怎么了!”邱继匡怒了,他说:“番军火器尚未配齐,却先装备薛氏番军,这是何道理!”

邱继匡不敢公然说薛家军尾大不掉是个祸害,决不能不能装备先进火器这种话,否则一定会得罪薛氏。

“邱大人勿怒,此事容本王慢慢细说。”

“哼,海郡王今日过不给本官一个说法,本官就去陛下面前参你!”

陆争圆滑的很,不想跟沈云卿闹翻,所以让邱继匡来,因为邱继匡是火爆脾气,什么人都敢招惹,大不了官位不要了。

“邱大人担心之事,本王心里非常清楚。但本王的考虑,邱大人未必清楚。”

“本官洗耳恭听。”

“给薛氏番军配备更好的火器这个主意首先不是本王出的,是薛太保提出的要求。”

“那你也不能越过兵部,越俎代庖擅做主张答应薛太保的要求。”

“其次是本王也没有越过兵部,擅自给薛太保调拨火器,而是让薛太保与兵部商议。”

“你!”邱继匡更火,遂即说:“海郡王你是在耍本官吗!”

“呵呵,岂敢岂敢。本王说的是事实。如果兵部不同意,本王如何能给薛太保调拨一枪一弹。”

“薛太保口口声声是你海郡王答应的条件,你如何自食其言。”

“本王是答应了薛太保的要求,但是调拨权在兵部”

“哼!现如今你海郡王神通广大,你要办之事,谁能不答应。”

邱继匡的言外之意,沈云卿答应薛伯充配发先进武器,兵部也挡不住,这也是兵部这次恼火的原因。

因为调拨武器装备是兵部的职权,沈云卿却越俎代庖答应调拨武器装备给薛伯充,既违反了程序,也将意志凌驾于兵部之上,威胁到了兵部的权威和权力边界。

“邱大人勿怒,且听沈某把话说完。其一,这薛氏番军现在虽然是边番军,但是日后将是远征派遣军,而其他番军将作为边境番军与内地番军。既然是远征派遣军,作战将更为频繁,武器自然是要好一些的。

其二,既然是远征派遣军,日后海外派遣定是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分多了,薛氏番军的问题自然就瓦解带劲。

其三,热兵器不同于冷兵器,薛氏番军虽然装备了更好武器,但是无法制造枪弹。以神都禁军的数量与战力,难道还惧薛氏番军?

最后,日后作战都讲究通信速度,运输保障。薛氏番军真要有什么异动,朝廷都会提前获悉。而朝廷掌握着铁路,掌握着电话,薛氏番军的一举一动尽在眼底,他们如何能做出逆天之举。”

沈云卿给薛家军的定位是海外远征派遣军,性质与海陆师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海陆师是集团调动,集团作战。而海外远征派遣军以分散驻点为主,分散配合海陆师、番军作战。

换而言之说,薛家军日后相当于海外安保军,二十万薛家军日后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二调往海外轮替驻扎,如有作战任务,薛家军首先顶第一波,然后番军和海陆师进行增援。

而国内的其他野战番军和内地番军,将作为国内边境作战野战军和内陆部署番军,以国内部署和边境作战为主,海外作战为辅,必要时也可以出国作战。禁军将作为重装精锐部队集中在首都圈拱卫首都地区

所以在不削减薛家军的数量的情况下,把薛家军给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不断给拆分派遣去海外。

同时日后岐军扩军,薛家军将不再扩充。如此一来,薛家军的危害就会降低,等到若干年后,新君再找个机会改组薛家军的兵权结构,危害就能消除掉。

这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办法,通过拉开武器代差,分散薛家军部署地点,扩充军队数量稀释薛家军危害,控制武器弹药后勤补给,加快通行速度,多管齐下就能限制住薛家军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