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晚宴席散去,薛伯充来到胭脂公主下榻的毡房,就和亲一事再三嘱咐。
“公主殿下,此此时此刻和亲非同小可,还望公主殿下谨慎言行,不要辜负陛下的期许和嘱托。”
楚惠儿脸上虽然蒙着纱巾,但拧着的浓眉,仍然可见焦急和忧虑,她不无担心问:
“薛将军,忽喇的汗王都说什么了?”
“忽喇汗王对公主和亲并无异议,臣是担心忽喇各部首领,还有那护国师颇有微词,故而公主殿下不可生怯,令其小觑我朝。”
其实薛伯充的担心有些多余,公孙芸惠很大程度上正是看中了楚惠儿的刁蛮不讲理。
换做是天下成平,万邦来潮的太平盛世,择一温文尔雅贤淑聪慧的公主和亲倒也是必须的。
但现在送出的人,随时可能被忽喇骑在头上拉屎,和亲的公主就不能太软,所以周雪琳不合适,其他公主和门阀的大家闺秀也不合适,最合适莫过舌头长,黑话多,嘴上跑火车的的胭脂公主。
就在薛伯充给楚惠儿授计的同时,鲁古图仍在木可烈耳边喋喋不休:
“可汗,薛伯充不怀好意,天朝皇帝令其前来送婚,分明是来耀武扬威给我族难看,此番和亲决不能就此便宜了天朝皇帝。”
“那难不成让本汗退婚,与天朝开战吗。”
“臣绝无此意,但一个宫女远不足以体现我族的地位,还应该让天朝继续送一个真公主过来,如此才能弥补天朝对我族的怠慢。”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是再一次讹诈天朝皇帝,真到那时,送来的可就不是女人,是二十万铁骑,甚至是五十万装备精良的战卒!”
木可烈斥责道,接着又说:
“云中、关外两地尽在天朝手中,哪怕只有十万铁骑出关之扑汗帐而来,我们在漠北的老巢都会将被他们连窝端,我们的部族会被东西切成两段的。如果天朝再串通了肃汝,许诺他们我们的草地,我们就完了。”
“可汗,眼下虽不宜与天朝抗衡,但是不能不防日后啊。”
“那你说,怎么个防法。”
“眼下刚刚迎娶一个宫女公主,再要让天朝送个公主,那皇帝定然是不会同意。但是哪天肃汝若是与天朝翻脸,再让皇帝送一个公主,这就简单了。”
“哦,这个注意倒是不错……”木可烈深以为意,他收敛了怒意继续说:“护国师的意思是,肃汝收服了北狄、北胡两部之后羽翼丰满,以不满足于当下,想报当年西辽之仇。”
“正是,这也是臣当年为何要与肃汝说和目的。趁天朝内乱,与肃汝说和,令其修生养息,同时我族也能从东部抽调兵马西去应付罗哈诺。从而让肃汝喘息,令其收服北胡、北狄两部,现在掐指算来,已有十年有余,再由十载,这肃汝实力再增,到那时,天朝未必有如今强势。
不妨令设计令肃汝与天朝交战,窥探天朝虚实,倘若天朝占据上风,我族可乘势向天朝再索和亲,并与天朝联兵讨伐肃汝,东去袭取肃汝领地。
倘若天朝不敌肃汝,我朝可做山观虎斗,届时帮谁或是不帮谁,在我而不在天朝,别说一个公主,就是十个公主,天朝不给也得给。”
这忽喇由于由于人口太多,蒙古高原实在养不下这么多人,看看今天的外蒙古国,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了吧,人口才两百多万,可想而知当下五百多万忽喇人,哪里能都养在蒙古高原。
因此向西、向东、向北扩散族群,最西段抵达了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最东段到达了外兴安岭北部,最北端穿过了贝加尔湖,最南端稀稀拉拉犬牙交错分散在,关外、云中、天山、呼延等地外围。
这么大的摊子,且不说通信、情报和交通滞后,光是把那些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召集起来都很困难,哪里能短时内完成动员。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蒙古高原的南方尽归岐帝国所有,汗帐虽然隔着几百公里,但不是隔着几百公里大海,是草原。
薛伯充的十几万兵马和几万库兀图的骑兵常年驻扎关内外,忽喇还有几十万人在关外、云中和漠南放牧,这不把人撤回来,就得给岐帝国收韭菜,而且一直被人家打家门口。
木可烈本部最大的依仗,就是蒙古高原北部地区广大的草原,和位于中亚、岐帝国、远东三地之间,占据了最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和通信贸易距离,如果老窝都给人掏了,意味着本部子民失去了放牧为生的草场,他的汗位也就名存实亡了。
岐帝国的凶悍,正是源自其强硬的作风和军事意志,忽喇虽然庞大,但只是勉强攥在一起的面粉,缺少介质将其粘起来。
鲁古图正是知道游牧民族的劣根性,所以得要不间断的调动各部落去找事做,怼肃汝,打罗哈诺,联兵扩大领地的同时,让各个部落始终处于危机之下,如此达到团结内部的目的。
通过不断制造麻烦,继而寻找机会,肃汝恰巧成了这块试金石。
由于肃汝盘踞在黑龙江、吉林和远东地区,而岐帝国占据了辽宁,忽喇控制了蒙古高原和远东北部,而东面是日本海,结果就是肃汝被框死在东北、远东,丧失了扩张空间。
所以在收复北狄、北胡两部后,就必须扩张,不扩张就没有游牧空间,向北、向东都是忽喇各部,打了二十几年没有结果,而向东是大海,所以就只剩下南下一条路。
在鲁古图精心策划之下,利用岐帝国七王内乱的档口,神不知鬼不觉与肃汝说和,给其修生养息的时间,等着二十年后,肃汝实力见涨,让其向南寻找战略突破口,先让岐朝与肃汝在东北冰天雪地里死磕消耗,肃汝两边讹诈。
……
送婚使团抵达汗帐不久,时间转眼到了四月中下旬,海通治下庒县的播种悄然开耕。直到这时,张祥才知道沈云卿种的是西南山里才种的高粱,同时他也担心起来,这高粱种出来没人吃怎么办?
没人吃就没消费市场,没消费市场就不能换钱,换而言之,朝廷拿去也没用啊。
由于历史原因,高粱的原产国来自印度,高粱最先经由缅甸进入云贵,再由云贵进入广西、贵州等地,传播速度较为缓慢,直到宋朝才开始在中原内地种植。
主要是为了利用盐碱地和高粱相对耐旱,以增加粮食产量,所以当下中原地区,多数人不知高粱为何物。
尽管沈云卿信誓旦旦保证盐碱地上能种出高粱,但张祥、王曦照仍然半信半疑心有疑虑。
一直等到五月初,第一茬高粱长出苗来,张祥如吃定心丸,遂即给女帝上书,建议夏收后推广此法。
五月十二,张祥的奏本出现在公孙芸惠面前,疑惑与惊讶中反复推敲着发生在海通的点滴变化,女帝仍然半信半疑难下决断。
“欧阳,龙菲最近可有消息?”
“还没有,按定例,若无急报,得五月十五才有一封回信。陛下是要调查海通种出高粱一事?”
“嗯,速令龙菲赶赴海通调查此事,尤其是亩产几何,务必查清。”
“奴婢领旨。”
“另外,沈云卿在海通买了多少地?”
“只买了三十二万亩。”
女帝似乎并不满意这个数字,蹙了蹙凤眉说:
“才三十多万亩!”
“眼下看是如此,但土地之事极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嗯,言之有理。即便海通只增一百万亩耕地,也可安置三十万人,江淮内陆与沿海州县若都能如此,我朝新增粮田上数千万亩,各地土地兼并之势头可缓。”
“可陛下,这高粱并非中原主食,怕是收之无用,难以令世人所接受。”
“天下以朕为尊,朕食之果腹为天下先,天下人何以负朕。”
公孙芸惠的逻辑很简单,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室是天下的典范,皇帝御用说好的东西,那就是好。说能吃的东西就能吃,皇帝要推广的东西,就得推广,更何况是人畜无害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正值女帝与欧阳羽说话时,殿外女官入殿禀报: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求见。”
“宣。”
“是。”
待女官离去,公孙芸惠继续说:
“欧阳,替朕拟旨,着海通刺史王曦照,高粱熟后,送百石至神都,朕要率先垂范为天下。”
“奴婢这就拟旨。”
于是三个月后,第一批进贡的高粱被端上皇室的餐桌,但高粱毕竟是粗粮啊,口感还比小麦面差,吃惯了精白米和小麦面的女帝哪能吃得消顿顿吃粗粮,还不倒胃口。
于是三顿改一顿,再后来干脆偷着改成了甜高粱、糯梁高,因为口感好啊,但产量低。可天下间不明事理的吃瓜群众们继续吃着粳高粱,心想着皇帝与民同甘共苦。
少时,范勇、林毅贤入殿觐见:
“臣参见陛下。”
二人异口同声俯身叩拜行礼,女帝一如既往说:
“两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待二人收敛礼数,公孙芸惠问:
“两位爱卿,何事禀报?”
范勇上前说:
“启禀陛下刚刚得报,西辽道雾凇关以东四十里的长城塌了,塌了三百多里,其他各处塌方七十余里,已成虚设。”
“什么!”女帝大惊失色窜了起来,忙是问:“如何塌的?”
这时林毅贤说:
“从表述判断,是去年冬天西辽严寒,积雪堆积渗入墙体,天暖回温后城墙开裂,近日又逢西辽暴雨,最终致使长城塌方。
此外西辽道长城是六十年前在前朝长城基础之上连接而成,前后花费十八年。至今有五十余年未曾大修,城墙多处不堪再用,急需修缮。”
“此事容朕再想想。”
女帝来回踱着,这个意外来得突然,着实令公孙芸惠措手不及。手头刚刚有些宽裕,现如今要修长城,这是要把她往死路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