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167

第167章 庒县风波(4)

眼下正值夏收夏种,庒县虽然是农业小县,但现如今沈云卿种了三十二万亩高粱地,一跃成了庒县最大地主。

但问题是,种了这么多的地,地契都在沈云卿手里,这得缴税呀。

现在的问题就是,地沈云卿种了,按律他得缴税,可按现行律法,高粱根本不在税律之内,所以缴税成了特尴尬的问题。

就好比你在美国工作,但是BOSS却给你津巴布韦币,就是那个一张一百万亿的票子,然后要你缴税,得用美元。话说你好歹也是万亿级的富翁,为什么不缴税。

其实不是不缴税,是税务部门不让缴,但是又得让你缴。

沈云卿的地契是绕过了庒县,直接从王曦照手中交割的地契,但是地在庒县,税得缴在庒县,现在的通信技术还没那么发达,不可能异地工作异地交税,而税款还进入户籍所在地。

此时虞童带着一般衙役,浩浩荡荡走在漫无边际的高粱地里,心里满是疑惑和纳闷。

按说他该高兴才对,毕竟这可是三十二万亩地,要是都征上来,那得好几万石粮税。

但问题是征了也没用,既卖不出去换不了钱,也没办法向户部交差,而且打心底里虞童是抵触的。

走着走着,沈家父子迎面而来,在田间相遇。

“虞大人,今日好兴致啊。”

虞童此时骑在马上,让衙役在前边牵着,所以是低头看着沈云卿,他说:

“沈云卿,这三十二万亩多的地,你的税该交缴了吧,本官实话告诉你,我可不收高粱。”

“实不相瞒虞大人,沈某得到消息,朝廷不日将立新法,征收高粱税,虞大人如有不解,可往州城向王大人请教。”

虞童当然清楚,但他却说:

“那是往后,不是现在。本官实话告诉你,你若不缴税,本官就拿你下狱问罪。”

此时一旁沈严良听着急了,忙是上前说:

“虞大人,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我等种高粱也是为了百姓糊口某个生计,缴税一事朝廷已有风声,还请虞大人通融通融。”

虞童不认得沈严良,脸色有些不快,遂是沉声说:

“你是何人!”

这时沈云卿说:

“此乃本官家父,虞大人,本官好歹也是陛下钦点的七品散官,按律,抓七品官得节度使手令,你抓沈某下狱,王法何在。”

虞童冷冷一笑,他蔑视说:

“呵呵,乌纱帽就一顶,抓你是不行,抓你爹可就不一样了。本官今天就把话放这里,三日内你不缴税,本官拿你爹是问!哼,我们走。”

言毕,虞童调转马匹扬长而去,沈云卿脸色阴沉恼火不已,这时沈严良说:

“云卿,就先把三十多万亩的田税给缴了吧。”

“爹,咱们缴税是容易,但这不是让皇帝难办吗。”

三十二万亩地的田税,对沈云卿来说当然算不上什么天文数字,但性质却极为恶劣。

眼下户部拖着,跟皇帝对峙,刑部、礼部的立法进度势必缓慢,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下文。

这个当口上,他这个挑头的服软了,那户部也来个退一步,今后种高粱的照种,缴税用高粱以外的口粮或铜钱缴,而且还会说,沈云卿不这么干的吗。

此例一开,将给今后自耕农种植高粱带来极大的麻烦,地方官府大可堂而皇之的逼着农民,拿高粱之外的东西缴纳田赋,同时联合地头蛇,封锁市场拒不交易高粱,逼死农民,最后还要给他沈云卿扣顶帽子。

所以必须顶住虞童的压力,给皇帝以腾挪的时间,同时虞童不过区区七品下阶县令,面对他的压力就此屈服,今后遇到更大的官,那还不得立马投降。

这种先例决不能开,开了后患无穷。

但不缴税,就抓沈严良下大狱,沈严良哪里见过这个市面。

“云卿,爹看还是回宁阳暂避几日,免得三日后被虞童拿去下狱。”

“爹,回兰陵也不顶用,李义清不会帮咱们。您还是去海通州衙,去王曦照那里躲一阵。我给家里去封信,让娘带着陈谦、陈理和家里的佣人去舅舅那里暂避几日,想来虞童胆儿再大,还不敢在王妃头上撒野。”

“可一直躲着也不是个事儿,宁阳和秀州的产业也搬不走啊,虞童若是查封咱家的产业,这个损失可就大了。”

“放心吧爹,李义清断然不会让他这么干的。更何况咱们的产业在兰陵,咱就是犯了王法也是抓咱,李义清大不了不管,但是动兰陵的产业,损失是李义清的,于情于理于法都轮不到虞童查封,更何况他是个七品县令,哪能跟四品的刺史对着干。”

按律,犯罪分子可以跨辖区拿人,但抄家封产业,外地的官吏无权在其他州县的治下抄家封产业,即便是拿人问罪,第一审定性之前,也应该在犯罪分子逮捕地与当地官员联审。

虞童不过一个七品的下阶县令,发文去兰陵抓人,李义清看在“同僚”的份上可配合,也可不配合,就是李义清先抓了,在兰陵审问定罪,在兰陵服刑,虞童也不能怎样。

更何况沈家产业这么大,区区一个七品县令要跨辖区封产业抄家,动的是兰陵的经济蛋糕,就是再昏的官,肥水也不能流外人田,要抄也得自己来抄。

更何况沈家是这么好抄的吗,人望名望就摆在那里,势力摆在那里,动了沈家,兰陵得垮一多半,他李义清除非不想做这个官。

沈严良对官场了解,但对政治很迟钝,现在的问题不是下层的官场在斗,是朝堂在争夺帝国的最终命运做着殊死搏斗,这个当口上认怂,皇帝也不能饶了咱呀。

安慰了老父,沈云卿转身与顾温说:

“顾管家,高粱收了多少?”

“才七万多亩,剩下的种的晚,得等到七月下旬和八月收,不过割上来腾出的地,可以种一茬新的高粱,这倒也不碍事。”

“总这么没日每夜的干,老百姓也太累。告诉大伙,今日干完后,明后两日休息,让养殖场杀一些鸡鸭猪鹅,犒劳各村,务必四万多人的老少妇孺都要管够。”

“知道了少爷,老夫立即差人去安排。”

吩咐过顾温,沈云卿遂即带人护送沈严良前往海通州城,虞童这件事仍得王曦照出面弹压。

抵达海通已是天黑,城门已落,好不容易叫开城门,见到王曦照,细说了虞童之事。

“简直岂有此理,本官明日唤他来问,看他怎说。”

“王大人,征缴税赋本由各县自理,由州府司户过问,刺史并无财权,沈某担心虞童恐不会听从大人之命。”

“本官知晓,但决不能令其恣意妄为,本官明日唤他来见,他若不从,我便参他。”

“司户”不是管户口的,当然,户口也在司户管辖职权之内,与司户对口的部门是户部,因此司户是主管地方财政、税务、工商和人口的这个个官吏。

受制于岐帝国的权利架构,为抑制地方割据和独大,节度使、刺史实际上并无军权和财权,只有治权。用钱需要跟司户协商,但征税由司户全权管辖,刺史有权询问和对账,在司户在任情况下,无权过问征税一事。

节度使权利更大一级,但仅限于一个省的宏观财政调度,无权细化干涉地方。

可但凡是有利有弊,朝廷为分化地方,让军权、财权、政权三权独立,其结果就是六部的分化,治权在吏部,财权在户部,造成户部和吏部的独大。

军权有些特殊,节度使、刺史虽无权掌兵,但司马、县尉有权处置非常事件,并从司户那里调拨钱粮,同时各州征缴赋税,不先进户部的账,而是要留足州兵和司马、县尉等武官所需的给养粮饷和储备。

因此军权虽然独立,但却享有极高的政治待遇,因此军人在岐帝国的待遇极高,自然也就愿意给皇帝卖命。

但户部和吏部的独大,也给帝国埋下了今天的隐患,地方主官如不能与税务、财政、工商搞好关系,施政根本谈不上。

于是经常出现“一窝”现象,一个州的官吏不是户部放的缺,就是吏部、礼部放的缺,官吏调动,若非同门,那就是异党,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当然,节度使权位更高,有其特殊性,一些事情上处置起来比刺史更为方便。

当晚安置了老父沈严良,王曦照连夜差人去庒县传唤虞童。

翌日,沈云卿去隔离所看望了在此诊病的独孤筑勤祖孙二人。

要说名老中医的医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中医的优势在缺乏现代医疗器械的当下尤为明显。

这年头可没有现成的白色小药丸,也没有ICU全套,抽血化验X核磁更是做梦,农耕时代能延续生命繁衍生息是第一法则,你不能用现代的生活质量和标准,衡量两千年前的背景,这叫不讲理耍流氓。

“独孤前辈,您医术如此高绝,从医数十年,这天下有开书院的,有开武官的,怎就没有医馆,广招贤徒传授医术的,岂不怪哉?”

“恩,此话倒是有几分道理呀。”独孤筑勤撵着短须若有所思,片刻后接着又说:“此事老夫倒也不曾想过,沈公子莫非有意开医馆授人以医术?”

“在下倒是没这个本事,但是总觉得这医术如学问,若不能惠及天下,便不能为民力所用,故而应广招贤才加以培养,以解天下之疾苦。”

沈云卿最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自古至今,除了太医署、太医院之外,有自己的一条体系化培养基础,全天下竟没一所传授中医的系统,都是自家药铺和大夫个人,以带徒弟的形式培养中医。

结果就是一个大夫一生能够培养的徒弟少则三两个,多则七八个,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和医学人才的待机更新。

这里面既牵扯到医生这个特殊职业带来的风险问题,没人希望自己带的徒弟把人给看死了。同时又有费用支出的压力,当下行医利润尚可,要是再养十几号学生,根本养不起。

太医院的培养体系也很成问题,太医院是给皇帝和皇亲国戚看病的地方,所以招募人员都必须有多年的从医经验,而非从零培养。

原因也很简单,没那个时间,而且是给皇帝看病,谁也不敢让毫无经验的医生给皇帝看病。

此番海通开发,弊端可见一斑。

几千人的病号,都指望那二三十个郎中去解决问题,而中医本身的特点和当下技术条件的缺乏,决定了这个过程很慢,因此根本原因还是人力资源的缺乏。

加之条件艰苦,缺乏国家意志和系统性的统筹调度,个人要做点什么实在太难。

沈云卿开始考虑,有必增加书院学科,增设医学系统,以培养医学人力。

“独孤前辈,在下以为日后可在我宁阳书院兴办医道,广授医术以治病,不知前辈以为此法可行否?”

“恩,事是好事,但若要去做,何其难也。且不说各家有各自的行医看诊之法,不会轻易传于外人,这天下医道无穷无尽,学谁也难将天下医道学尽,难呐……”

独孤筑勤无疑点到了问题的症结,自古中国人就有个毛病,师傅总喜欢藏一手,有甚者怀有好的技术和方法,传内不传外,结果就是一代一代的教,一代一代的传,最后好的东西都传没了,传承变成了失传。

加之战争的频繁和社会动荡对人才的冲击,结果是好的没传下来,尽给歪和尚念经。

再者,你有好东西藏着不传,外国人就来偷,最后变成人家的专利,满世界申请专利,最后一看竟然是中药,你还得交专利费,你说气人不气人。

加之中医系统的庞杂,当下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学科,人人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很难做到标准化,统筹化,结果必然是你教的徒弟一套模式,我教的徒弟一套方法,没办法量化教学内容。

最后费用、就业是问题。

现代医疗系统多半是公立系统,医生集中于各大公立医院,财政倾斜补贴,医生大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加之学医的费用门槛任何时期都比文理科更高,也决定了当下培养医疗人才的困难。

归根到底,没有国家统筹意志,个人想要做点什么都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