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92

第292章 烽火南疆(15)

每年的会试大致都在二底三月初开始,加上殿试持续至四月底,五月初,轩禾书院的升级考试安排在五月,正是为了日后教育政策开禁,好从落榜举子中继续遴选,但眼下仍不具备可操作的空间。

沈云卿更希望招收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从事数学学习,这些年的实践证明,超过二十七八,从头开始学数学,越往后越吃力,增长空间越小。

得益于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当下的孩子十一二岁开始认知人生,十五六岁已经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奋斗目标,开始承担家庭和人生的责任。

尤其是多数的底层农民,十五六岁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和牢笼的男女不在少数。

现代社会甭说十一二岁开始理解人生,二十岁可能还在“吃鸡”

而社会教育体系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与大量典籍,识字阅读毫无障碍,同时具备了思想逻辑,免去了大量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缩短了教育周期。

传统教育至大学毕业,全周期十六年,小学六年,初高中六年,大学本科四年。得益于当下的环境,数学科全学制才八年。

不计当年宁阳学院的两批试验部,数学科分小初部三年,既小学、初中数学课程,中级部两年,学习高中数学,高级部三年,学习基础高等数学,另有早期宁阳试验部的一批生员,相当于学习高级数学和应用课程。

有甚者聪明绝顶,小初部、中级部各跳一级,缩短两年直入高级部,这种奇才不乏有之,还不少。

相较于现代教育课程,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社会、政治、物理、地理、历史、德育、体育、美术,动则十几门课,单单一门英语要占五分之二强,课余时间还得去上补习班,死不要命的还要顶峰熬夜猫被窝里打手游,当下全然不存在这套体系和环境。

数学科就五门课,数学、数学生活实践、体劳、诗画音律、技击六艺。

传统孔子推崇的必修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书三艺没什么可说的,由于历代王朝和历史原因,传到现代的儒家思想就只有这三样,剩下的射、御、数都没了,发展到清朝,连“数”都全面退化。

其中射是指的张弓射箭,培养个人的力量、呼吸、耐心、眼力、观察力、决策力。

“御”就复杂得多,包括骑马、驾驶战车、围猎、渔猎等,换而言之现代理念,就是开坦克,骑军马,能操枪,敢开船出海。

“数”就是算术,君子运筹帷幄,将帅决胜千里,现代往往弱化为个人的能力,实则君子六艺中数学要求造诣更高。

传统的冷兵器作战,打的既是军队的武勇,将帅的能力,但核心仍然是后勤,《孙志兵法》核心仍是治国为主,兵略并非主要,可见战场死的厮杀无不建立在后勤,没有数学统筹,战争是打不赢的。

当然,以拳王殴打幼稚园小朋友的绝对实力碾压,那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历代王朝种种缘故,先敲掉了孔子的铁齿铜牙,后拔掉了儒家的精髓爪牙,传到清朝,就剩下四“书”五经,大搞八股文,甚至连数学都全面退化到战国前期。

沈云卿在传统六艺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内容,改为射、骑、技击、蹴鞠、对弈、烹饪。

其中射、骑、蹴鞠三艺是必修课,技击、对弈、烹饪任选其一或可多选。

技击又分摔跤、搏击、擒拿、剑术、枪术、棍棒术,六项任选其一或多选。

其中“对弈”设七博,在传统围棋、象棋基础上,新增叶子牌、麻将、斗兽、珠算和捶丸(高尔夫),围棋、象棋、珠算必选,其他任选一。

烹饪虽然无关痛痒,但古语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烹饪培养的不仅仅是烧菜的手艺,更考验一个人在面对烟熏火燎时如何控制菜品的制作工艺流程、火候和最终的品质,以及下厨房的身段。

通过新设六艺,藉此鼓励生员在逻辑、观察、思维、体能、防身、健康、心理、判断、决断力上的均衡发展,综合作用下增进智力、身体、心理因素的发展。

同时为鼓励生员,学院设立有奖学金制度,不仅对本专业课程优秀者奖励,更对六艺科目优秀者施行普遍小奖学金制度,以鼓励生员全面发展。

经过数年的实验,数学科新设六艺的效果十分明显,不仅改善了单调枯燥而乏味的数学课程,同时调动了生员的积极性和智力因素。

同时得益于大背景下的纯净,学习氛围心无旁骛,轩禾数学科开班至今的教学质量令人鼓舞。

检查了二陈、二杨课业,天色已是不早,沈云卿忙着回宫处理金戋寺与兵部用兵适宜。

翌日早朝结束,怀王私下向女帝提议开船禁,由于段莹玉收受两块翡翠玉雕,和沈云卿昨日去怀王官邸的消息已经传到女帝耳中,今日怀王再来游说开船禁,显然是已经做下了交易。

但公孙芸惠没有立即回应,只说考虑,待怀王离去后,下午黄昏时,将沈云卿宣至御书房问及此事。

“怀王进言开船禁之事,是你的注意?”

“回陛下,是怀王殿下的意思,此番征调民间近海船只,怀王亲自出面难免要得罪地方财阀。而漕运的兴盛又关乎天下运力与货物转运,朝廷征调大量船只,势必导致民间运力骤减。尤其是我朝沿海州县较为繁荣,很大原因在于海运,若是海运萎靡不振,民间势必受损。

故而若能开船禁,朝廷征调船只期间,这些财阀可掏钱订购朝廷的新式大船,不至于无事可干而让钱资空闲,待等三两年后,大船陆续下水,腊婆也被攻占,这些船东只需一年时间,过去三年的损失便能赚回。

同时朝廷可出钱资,将腊婆所需货物令其贩运,如此既能得到朝廷短期的利益保障,朝廷也能用民间购置的大船经营腊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便利。”

“如此说,海郡王有把握三两年内攻占腊婆,除此遗毒。”

“回陛下,臣有一策,或许可速战速决,但兵部并未同意,故而难以实行。”

“说来朕听。”

“是。臣建议在潮瓯港登陆后,直取腊婆都城瓦瓯城,一战定乾坤。”

“既然可一战定乾坤,兵部为何不准。”女帝疑惑,这么好的注意,兵部能不同意?

但主意再好,也是有弊端的。

“回陛下,瓦瓯城地处内陆,故而我朝海图志中并未绘制,因此只有潮瓯、南屿两地,同时我朝最近一百年内从未派遣使者前往瓦瓯城,每次遣使无不是沿海登陆前往潮瓯和南屿两港,因此无人知道瓦瓯城在何处,地形如何,只存在于以往典籍中,故而难以明确所在,也无人知晓瓦瓯城情况,故而兵部未敢轻易决断。

同时此番南下出海作战,兵力有限,尚不知瓦瓯城中守备如何,贸然分兵恐不利大军作战。”

瓦瓯城位于今天金兰湾以西,湄公河三角洲中部地区,是内陆丛林平原。

由于地处内陆,虽有湄公河相依,但并不在岐帝国远洋贸易的贸易的节点上,通常都在潮瓯港进行贸易,经由潮瓯为中转点互通商品。

同时受到地理认知和信息的制约,当下没有一份准确的地形图,记载有瓦瓯城的明确方位,其实即便有,也没用,画得都是大概,严重失真,根本不具备战术参考的价值,更何况是本国人画国外的地图。

因此瓦瓯城只长期存在于典籍中,最近一次派遣使者,还是一百多年前去过瓦瓯城,所以即便想要找个国内的带路党都不容易

由于无法明确瓦瓯城所在,也就无法明确战役目标,加之远隔万里,出兵有限,还要分兵,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兵部不敢冒险。

但是从战略层面而言,攻占首都是当下灭亡政权的重要手段。

由于社会体系和文明结构,决定了农耕时代的政治、文化、官僚中心都在围绕首都展开,首都陷落,国既宣告灭亡,尤其是蛮子土邦,首都沦陷与灭国等同。

远没有近现代政治体系,一个市长甚至校官,带着一帮子人出国,转眼就能搞出流亡政府的现代政治。

当下既没有先进通讯,也没有高效社会组织力、生产力,同时腊婆已经把周边大小天朝、土邦得罪了干净,再怎么逃,谁能帮他,谁敢帮他,更何况他有这个先进认知和理解能力吗,很显然是没有的。

因此打瓦瓯城,确实能速战速决。

但同时也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交趾比地区比湄公河地区生存条件好得多,腊婆攻取交趾后,要吸收消化岐帝国在当地的完善体系,势必重心北移,迁徙人口巩固当地政权,因此迁都北上是必然选择,因此打瓦瓯就面临两个变数。

其一是兵部不赞成打,而水军登陆潮瓯港后探索中发现瓦瓯,又决定打,但需要一个实践过程。

至少现在登州水军还未集结到位,从发兵到航海登陆,还有一系列后勤保障,少说得要两月,待等登陆后开战血洗和探索,等到发现瓦瓯城,准备围攻,多半已经半年过去。

加之腊婆已经动手一月,大半年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迁走瓦瓯的土邦官僚体系和主要家族成员。

因此围攻瓦瓯可能捞不到什么政治有利条件,至此就面临第二选项。

腊婆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还不同于诸侯分封,其实也就巴掌那么大一块,全都是雨林,也搞不出分封,而是由多个土著城邦融合而成,因此名义上是一个邦国,实际上内部事务仍然有传统早期土邦势力所划分包办。

所以留守在腊婆后方的,一定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或是不赞同发兵的不得志者,如果围攻瓦瓯,这群人怎么处置会很麻烦。

由于腊婆军在交趾地区实施屠杀政策,岐帝国以牙还牙势必要屠城血洗,不分青红皂白屠杀这些留守国都的土邦势力,显然说不过去。

所以打瓦瓯可能达不到政治目的,有鉴于此,就必须扶持他们,策反腊婆本土,实现南北对进,逼死挑起战火的好战分子。

但扶持地方权贵,又不是沈云卿所想见到的结果,腊婆问题不解决,后患始终存在。

今天这个土邦头头服软,三五十年后你国力又衰退,他再造反,周而复始永不绝患,不能把这个摊子留给下一任帝国的继承者,后人也不能永远收拾前任留下的烂账,总要留点政治资本给后人去开拓新的空间,因此原则上必须兼并腊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