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22

第322章 阳谋

任何社会,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必需品需求,有足够的富余生产力创造更多价值,才能享受获得进一步的奢侈物质。

当然,物质与物质受到地理自然禀赋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本质不会改变。

但问题是腊婆不明白这个道理,确切的说,一小撮统治阶层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扩张领土,就需要更多的财力。

所以岐帝国在国内卖高价,就是剥削了他们,就是你的不对,然后拿着这个理,去煽动忽悠不明真相的文盲,更别说都是一群经济文盲。

但如果腊婆并入岐帝国之后,腊婆将成为岐帝国经济的一部分,以上问题虽然不会全部消除,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同时授予各个部族以经济特权,避免战后岐帝国权贵以胜利者自居的巧取豪夺,保护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市场资源调节,和自然资源禀赋的交换,通过自由市场和朝廷引导,重新实现资源配置。

让腊婆的自然资源禀赋得以正常进入市场,并通过交易,获取资金和所需求的生活商品。岐帝国也能因此而受益,市场得到更多相对廉价的腊婆商品。

与此同时,大力推动造船业,解决物流运输的瓶颈,实现规模化运输,打通海上航线,让路途遥远的商品,数量更多,价格更低的运往腊婆。

当市场壁垒消除,商品得以无障碍流通,腊婆部族非但不会吃亏,还会因为打通了经济圈,获得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而收益。

贸易的本质不是金钱价值的多少,而是能否享受到对等价值的物质资源。

当然,以为的给予经济特权,这些个部族也未必真心服帖,甚至养出白眼狼,所以真当特权和物质好处来的这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这话是当下摆在明面上说,不说全部吧,至少多数头人是不相信沈云卿的许诺,宁愿相信是他的权宜之计,哄骗他们的伎俩。

所以沈云卿相信,即便把好处摆明了,他们多半不会信你。

其次,你沈云卿是外来人,天朝又怎么样,山高皇帝远,跟你非亲非故的,凭什么信你。

其三,赵氏统治腊婆数百年,说换天就换天,当地的政治势力根深蒂固,哪是你三言两语能够改变。

最后,这个注意还真是沈云卿空口白话自己的谋划,还没请示过女帝,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但是只要前三条能实现,那就行了。至于女帝同意不同意,都不重要,因为肯定会会同意,只要将腊婆变成金山银山,直接纳入内府特许征税,就一定会同意。

所以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个死脑筋不相信,只要不相信,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眼下腊婆援兵近在咫尺,按常理,这些个头人应该被扣为人质,以防止周边的县、寨再度反水,调转矛头与岐军作对,但沈云卿与马文修商议后觉得不能这么做,因为不划算。

且不说无论你是否把他们扣为人质,能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单单把他们扣为人质,还可能适得其反,显得岐帝国假仁假义,当然,实际上就是这回事,但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不能这么操作,还就得假仁假义做到底。

因此得把他们给放了,并且许诺更多的实惠好处。

于是接下来就应该按剧本走,今天信誓旦旦保证贴服的,明天就会反水,调转矛头加入腊婆援军与岐军作对。一部分态度摇摆的墙头草,两不相帮,等到大势明朗再表明立场。

还有一少部分态度鲜明,干脆站在岐帝国一旁的,这部分人有一些是日子确实被压迫的不太好过,而有一些是抱定岐帝国一定能胜,干脆先纳投名状的。

一旦形成这等局面,那些个给了机会和许诺的,还站到对立面的,那就只能说一声对不起了,你既然站过去了,抱歉,你就甭再回头了。

女帝的意志很明确,血洗,拒不接受投降,因为你们开了先例,不能怪我们不给情面,而且不是没有给过机会,多好的互惠共赢的机会呀,你没珍惜,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不过话说,就不怕这些个部族几十万号人,汇合腊婆援军后出人出力,将岐军赶下海?

其实还真没什么可担心的。

马文修将兵力收缩于潮瓯城,目的正是守住潮瓯据点,等待增援,从背后捅一刀。同时把腊婆援军吸引至城下,有种你就攻城,我有的是手段。

当然,由于炸药的出现,腊婆军攻取交趾后获取了少量炸药与手榴弹,但攻打天南关、邕州城消耗许多,至于黑火药,远不足以威胁体系化,整建制,军火充足,有准备的岐军。而且你用多少没得补给,打消耗战,没悬念。

而且既然是在城下,完全脱离了丛林环境,暴露于开阔地带,待等楚砚杰部抵达潮瓯,正面野战之下,纵然腊婆军数量占有,也得到了部分交趾的装备,整体的兵员素质,战斗操练,排兵布阵,比岐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正如马文修所言,吸收了几万壮丁的腊婆军,不过就是乌合之众,因此腊婆军抵达潮瓯后不会急于攻城,至少得等摸清了岐军部署和兵力,整合了当地的征募民军,再做围攻。

这一来一去,足够岐军喘息和楚砚杰部抵达,到那时,多半等不到腊婆军完成整训,就已经垮了。

沈云卿提出的条件无疑是诱人的,但你提出的条件越是天花乱坠,越是秀色可餐,人家越不信。

最后也不出所料,这些个官吏、头人在疑神疑鬼中更相信是天朝的诡计,散去后,三五成群聚成一伙讨论着天朝的条件。

待众人散去,天色尚早,沈云卿急着赶回军中,主持器械制造,以备随时可能爆发的战端。

临走时,赵元将他拦住追问:

“圣使大人,刚才所言能否如实相告,究竟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赵氏之所以尽收互市权,期初是为各部所想,同时也是腊婆各部产力不足,又缺乏我朝物产,而且还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多种原因导致腊婆有求我朝甚多。

而我朝从腊婆购入货物,由于量少而需求巨大,因此物以稀为贵,在我朝境内价格奇贵,原本其中的利润应该更多分于腊婆各部,只因为腊婆各部无法自给自足,对我朝需求过甚,而我朝却能从其他邦国替代腊婆货物,故而腊婆要想与我朝交易,便只能以更低价格出手,这才是症结所在。”

“既然如此,天朝又如何能让利我国各部?”

“增加产量,学会勤劳。虽然物以稀为贵,但购买者无不是有钱的达官贵人,但若是我朝百姓人人皆能享用,价格纵然低一些,利润却比以往更多。

左承王若是日后有幸,不妨去我朝走走看看,去了便知道这天下有多大。今日纵然本使费尽口舌,众人其实也不会信。今日便到此,本使告辞了。”

“圣使慢走。”

待沈云卿离去,吴应不免担心,他说:

“殿下,天朝圣使听着都是好处,可真要有好处,能如此便宜了咱们?”

“难说,但观他神色似乎不像是说假,暂且静观其变吧。”

离开治所,欧阳龙菲有话憋了许久,途中边走边说:

“郡王,授许腊婆诸部之事,似乎陛下并未许诺吧。”

“那是自然,即便陛下许诺了,他们能信?”

“那郡王是?”

“这你就不懂了吧。”

“还请郡王明示。”

“首先,日后兼并腊婆,需要长久经营,同时又得安抚当地土民,所以断不能令朝中权贵染指腊婆,尤其是贪婪成性之人染指腊婆,故而需得由朝廷出面,保障腊婆土民之利益,授许特权是必然的。

同时为便于向当地征收赋税,也为了赋税能用于腊婆战后经营,这笔赋税不能进户部的口子,进了户部的口子,是有多少吞多少,最后还得逼反腊婆土民。

因此最好是进金戋寺,由金戋寺经营,不过腊婆这么肥的肉,各方势力多半是不会允许我沈某人自肥开此恶例,陛下也不允许,因此最好是归入内府。既然是归入内府,陛下就一定会同意。

如此钱入内府,这笔钱专用于经营腊婆,从而避免了进入户部的口子,岂不更好。”

“原来如此,但如此让利于腊婆,就不怕养肥了他们,日后造反?”

“呵呵,欧阳大人可想过,本王今日所言,这些人中有几人相信?”

“嘶……郡王之意,他们不会相信王爷所提条件?”

“正是。”

“可既然不信,那又何谈笼络他们?岂非还是一场刀兵。”

“正因为一场刀兵难免,所以就得杀一些人,拉拢一些,待等战后,活下来的才占了大便宜。欧阳大人试想看,原本一百个人分一张饼,现在五个人分,而且我朝也能分,你说是让五个人高兴容易,还是让一百个人高兴容易。”

听到这里,欧阳龙菲神色顿时古怪起来,她说:

“王爷此计未免也太阴毒了。”

“话虽如此,有的时候,为了朝廷的利益,为更多百姓的利益,只能牺牲一小部分的人。况且说,孤并未说假,好处都是明摆着的,此乃阳谋也,走错一步便是步步错,绝无后悔药可吃。

待等战后,我朝将从国中迁来百姓聚为一徒,蚕食腊婆,至此将其土纳入我朝版图,从此不再分离。”

“那若干年后腊婆各部羽翼丰满,倘若再生异心又该如何?”

“所以,此种特许特权并不能长久,既然是本王出的计策,自然有妙计破之,而且让他们白纸黑字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