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23

第323章 右承王

让利不是无限的退让底线和原则,让利的前提是在统一包容的大原则下的互利共赢,特权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获得特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朝廷让渡经济特权,同时推行配套的地方行政和法律政策,首先得让当地的人动起来,不能总好吃懒做。

当然,由于这种好吃懒做红眼病的习俗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当地风俗,要改变,一时半会还不容易。

所以又依赖战争中的军手段解决一部分,同时引入岐国百姓,带来新的文化和习惯,并且设立激励奖惩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并通过成熟的技术,推动中原市场产业升级,让腊婆本土的生产模式,始终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而受惠于经济特权又有利可图,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去追求市场利益和更好的物质生活。

同时加大教育输入,树立认知,人只有具备了知识,才会有认知和灵魂,才能去理解,去改变,去追求。

沈云卿就发现,这些个土民,由于认知的缺乏,虽然看着像个人,其实没有灵魂。

在岐国人眼中平淡无奇,甚至是本就应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约束,到了这里基本没用。

这就是文明差距带来的行为认知的缺失,不是因为他们的平均智力低下,而无法理解,是缺乏文明认知。

正如现代人手机是习以为常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搁古代,缺乏这种认知,手机就是法宝,是千里眼顺风耳,因为手机集成的学科技术和知识理念,已经超越了古代认知的极限。

回到东门大营,马文修正组织人力将热气球迁往北门。

由于热气球不具备自助动能和方向控制,只能随风漂流,因此热气球的使用都用缆绳固定于地面,以防止被风吹走。

受到缆绳长度的制约,缆绳越长,重量越大,热气球的有效载荷也就越低,升空高度随之减少。

黄昏时,沈云卿召集随军工匠,着手制造攻城器械。

大军出征随行都有工匠,图纸也是现成的成熟技术,以便攻城拔寨。

由于工程机械的复杂和生产周期,早于岐军登陆潮瓯第二日,攻城机械的准备就已展开部署,就地伐木,制造构件。

由于黑火药的出现,挖掘坑道实施地下爆破,乃至地面堆积黑火药爆破战术日趋频繁,传统投石机也由实心弹丸,向装药弹丸、燃烧弹丸、布包装药弹丸转变。

投石机不再作为纯进攻性武器,转而更多扮演防御武器决策。

相较于攻城,不同型号,不同射程的投石机,固定在城中,对城外展开阵列的敌军使用燃烧、爆炸类的弹丸,远比发射实心弹丸打击城墙,对人员的杀伤力更大。

当然,如果数量够多,也可以效法成吉思汗,同几百上千台投石机,不抡城墙,干脆把城用石块给埋了。

岐军目前使用的投石机型号,经由工部与轩禾书院设计,重新标准化,规范化,不仅性能优异,建造的周期大幅缩短,尺寸和重量在性能相同下,比同类其他投石机小得多,制造更为便捷。

多种型号射程覆盖一百至八百步,小到杠杆式,大到配重式,杠杆配重式,应有尽有,在火炮完全普及之前,足以填补远程武器的空白。

入夜,沈云卿、马文修二人携部将前往城北,借由热气球和望远镜提供的视野,观察腊婆军动向。

“启禀总管,这是热浮空兵士投书。”

钟墨俞递来高空投书,马文修接过打开细看,不免皱眉:

“嗯?只有一百四五十里!钟将军,兵士没有看错?”

“应该没有,而且吴韬先生就在上面,应该不会有错。”

“再去确认。”

“是。”

待钟墨俞退走,马文修递来吴滔投书便问:

“吴韬此人学识如何?”

“请马总管放心,吴滔此人沉稳可靠,不会有错。”

“此前你我都曾估算,腊婆军距此当有五六日路程,少说两百五六十里路,原何现在变成了一百四五十里。”

“呵哈哈……”

沈云卿哈哈大笑,马文修困惑不解,遂即又问:

“海郡王莫非已瞧出端倪?”

“马总管聪明一世,却被眼前的障眼法一叶障目。”

“此话怎讲?”

“这人眼所见无不是直来直去,故而吴滔高空所见火影,便是直线。而腊婆地形复杂,所修道路并非直线,同时为便于修路,需得绕过山岳,总不能把道路修到山上吧。

如此七拐八绕,便是多走了冤枉路。但人眼却看不到这些弯曲的道路,只能看到直线之外的目标,故而直线看去一百四五十里,实则可能还有一百多里弯路路无法被看见。”

“哦……原来如此。”

马文修不是陆军将领,陆地作战经验较少,海上航行都是直来直往,没有陆地地形复杂的阻隔。此外岐军陆路作战,也以北方为重心,常年在大平原作战,缺乏山岳丛林作战的经验。

而北方都是大平原地貌,官道、驰道尽可能修直线,若非遇到山岳阻隔,不会刻意绕路。

尤其是草原塞外千里无阻,若非战略、战术迂回,直线距离最短,没人会去多走弯路。而且抵达目标地域之前,行军越久,消耗的粮食越多,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多走一天,驻扎对峙的粮食就少一天。

于是主帅们的潜意识中,优先考虑的都是直线,这也是山地丛林战无法回避的技术风险。

往往看着只有一百五十里路,也许期间根本没路可走,只能翻山越岭,于是一百五十里路就成了翻过上百座大山,三天的路程变一个月。所以要绕过大山,就只能修盘山路,一百五十里直线,可能变成三百里弯弯绕。

贵州、广西的那些个大山,十公里直线往往修成一百公里弯弯绕的大有所在。

少卿,钟墨俞再次送来吴滔投书,确认还是只有一百四五十里。

“马总管大可放心,这一百四五十里路只多不少,除非腊婆军涉海而来,或是飞过来,否则五天内难以赶到。”

“嗯,海郡王行事素来周密严谨,本将绝得相信。五日之内,战械可否准备妥当。”

“尚且不能,以今日计,还得十日左右。当然,一台两台的话,五日之内是足够了。若要全部打造完毕,至少还得十日。”

“呵呵!”马文修笑意阴冷,继续又说:“一台就够腊婆军闻风丧胆的。”

“但愿如此吧。”

岐军此行携带有大量军火,可谓是信心十足。

此后三日潮瓯风平浪静,第三日夜,百里之外的宿营夜火肉眼已能隐隐看见,望远镜中更是一览无遗,第四日开始,有土民头人入城与赵元联络。

“什么啊,赵禹都到雾林山了。”

“是的左承王殿下。”

“他带了多少人马?”

“还不清楚。但右承王殿下已经知道殿下已经投降了天朝军队,万分恼怒。”

“那你冒着被天朝军队抓住的危险,进城找本王做什么?”

“许多部族都希望左承王殿下能与右承王殿下里应外合,将天朝军队赶走。”

“就凭本王手里的一千弱兵,能赶走天朝的数万大军,你们不觉可笑吗。”

“只要左承王殿下振臂一呼,我等愿效死命,与右承王殿下合力,赶走天朝大军。”

“不用说了,这个条件我是不会答应的。天朝大军南北同时出兵,赵禹应该担心担心自己,而不是我,你走吧。”

“左承王殿下,如果右承王殿下赶走了天朝大军,对殿下还有殿下的族人都会不利的,我们也会跟着遭殃。”

“那你就一定知道赵禹能战胜天朝大军?”

赵元质问道,小头人信心十足:

“瓦瓯城府大人已经派人联络了各部,各地的义军将会很快涌向潮瓯,天朝大军绝不是我们的对手。”

“不要再说了,为了瓦瓯的百姓,我不能这么做,你走吧。”

“可是左承王殿下,你要为自己考虑呀。”

“不必多说,你走吧。”

赵元不为所动,将来人逐走后,关上了屋门,心中复杂万分。这时吴应小心说道:

“左承王殿下,既然右承王提前赶到,瓦瓯城府也在集结义军,以天朝大军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现在与右承王联手,日后也好向大王交代。”

“你真认为天朝愚蠢到毫无防备吗?”

“可,毕竟天朝大军是在我国的土地上,对其十分不利。而且右承王殿下骁勇善战,如果左护国再率兵赶到,天朝大军将毫无胜算。”

“天朝真要是软弱可欺,他们就不会远涉重洋,在我们的腹地上岸。他们正在抓紧时间整备城池,以天朝的国力和谋略,绝不会做毫无把握的事情,吴大人真以为天朝不如我们吗。”

“可真要是右承王赶走了天朝大军,左承王殿下您怎么办。”

“大不了逃上天朝的大船逃走便是,只要潮瓯城还在,我总会回来的。如果潮瓯城化为废墟,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吴大人如果担心后路,也一起走就是了。”

小国寡民的思维和泱泱大国是截然不同的,泱泱大国的锅碗瓢盆多的就是,打碎了坛坛罐罐,依仗强大的疆域和体量潜力,十几年二三十年就能恢复过来,所以打碎了家当还能再有。

而这些个小邦土民,家当就这些,都指望着锅碗瓢盆吃饭讨生活,打碎了就没了,你给他一百年也恢复不。

其实不止赵元,其他所有的腊婆权贵都这想法,不同在于赵元现在是族人的反派角色,只要保住了自己地盘的根基,逃到海外,日后总有一天还会回来,而且下次回来兴许是强势回归。

同理,其他腊婆权贵若是败在岐帝国手中,若不被诛杀,就会逃亡深山老林,去投靠那些周遭的小邦和部落,利用地利优势阻挡岐军的追杀,先喘上一口气,恢复一些实力,等着岐帝国快不行了,再卷土重来。

所以赵元根本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他更担心战火一起,自己的大本营没了,无论岐军取得最终胜利,还是腊婆军取得最终胜利,自己都没资本与两者谈战后待遇。

相较于国内,对岐军而言,他的价值更大。

当然,站在现代角度,赵元无疑是民族的败类,但用现代的标准和认知,去衡量一千年前,既不公平,也是耍流氓。

且不说如今的腊婆尚未形成民族认知,其实连国家都算不上。要是按现代逻辑,人类历史往前推十万年一百万年,咋不说要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物,干脆不要渔猎种地算了,但是能行吗,不行!

不同历史背景下,受到技术、认知、理念、体系的制约,必然有一个时代固有的逻辑和关系准则,用一千年后的标准,去衡量一千年前的背景环境,既行不通,也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