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92

第392章 经济文盲

由于各寨各部的义军和寨民陆续转分散移至各处山头,消息联络时断时续,各部族头得到岐军撤回城中已是黄昏,而在稍晚时,天色将黑之际,大头人阿萨雀得到城中送来准确消息,遂即马不停蹄去找拓客。

“阿萨雀头人,你怎么来了。”

拓客很是吃惊,各部转移后,拓客的营地距离阿萨雀的营地并不近,而且按习惯,巫师发动诅咒之前的一晚,不能随意走动,都要闭门闭户,以免扰乱诅咒。

其实哪是不能走动扰乱了诅咒,压根是把愚昧大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回避多数人的视野,然后偷偷摸摸下毒啊、栽赃啊、放巫蛊啊等等。

由于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就得限制人员流动,同时也能制造神秘感,给自己加光环。

但如果提前知道了诅咒的性质,那就另当别论了。而阿萨雀,正是提前得到了一水的准确情报。

“刚从城内得到了的消息,岐军已经识破莫拉木大巫师的诅咒。”

一言既出,拓客大为震惊,如果是内部已经流传的消息,岐军知道并不意外,但眼下没人知道莫拉木如何诅咒,岐军被围的水泄不通,哪里能知道,除非岐军真能未卜先知。

“难道岐军的巫师真能未卜先知?快说,到底是何诅咒?”

这时却见阿萨雀一脸苦涩,他说:

“嗨,哪是什么诅咒,岐军说,莫拉木在我军西北方某地堵住了山谷,蓄水已有数月,而后好放水冲垮岐军,这就是诅咒。”

“什么啊,放水!”

“正是呀。”

“岐军的消息准确吗?”

“你自己想想,咱们最近都往山上搬是做什么,不是因为怕水,还能怕什么。”

“我的天,大水之下我族的土地呀!”

“岐军说,大水之下方圆百里一片泽国,那可是十几个寨子的好几百万亩的地呀。”

阿萨雀情绪越说越激动,多半是阿杉贵所处领导位置不同,其考虑问题的层面和角度不同于拓客、阿萨雀这些土民头人,或者说,阿杉贵考虑不周,压根没考虑到经济层面。

这水淹之法有利有弊,你尽看到大水带来的好处,却忽视大水带来的弊端,显然是欠妥的。

首先,腊婆军还没能力,引导水资源调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大水一来,肯定是遍地开花。

其次是经济损失,土地一旦被开垦,需要持续不断的劳动力经营,否则会变成荒地,长满野草,其实眼下潮瓯最好的田地,都在岐军震慑范围之内,已经是一片杂草。

但这还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大水一到泥沙俱下,届时再盖上一层淤泥,虽然能起到肥田的目的,但潮瓯本就土地肥沃,根本不缺这层肥。

倒是大水退去之后,地上的野草更得疯长,同时也改变了地貌,摧毁了土地与土地间不同部族的领地边界,摧毁了几十上百年积累挖掘的水渠灌溉设施。

最后,阿萨雀水淹岐军,压根没跟当地头人商量,所以冲毁的都是当地的经济。

当然,阿萨雀大可以推说是大巫师莫拉木干的,而且眼下处于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胜利为第一准则,摔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日后还能再创造。

但问题是你吃自己的饭,却砸别人的锅,还不知会一声,也没一个善后处理措施,这就说不过去了。而且潮瓯几十万老百姓,日后吃什么喝什么。

“阿萨雀头人,万一岐军的消息都是真的,祸害的可是咱们啊!要不联合其他头人,找阿杉贵去!”

“不,其他头人都分散去了各自山头和寨里,现在联合其他头人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我最近发现总有人盯着,也许是阿杉贵、赵禹早就信不过我们,让我族与岐军拼杀,他们好从中取利。

现在又用大水去淹岐军,明着是诅咒岐军,同时我们也跟着遭殃,现在岐军退回城中避水,倒霉的只有我们的族人。现在去找阿杉贵,他必会起疑心。”

“那怎么办,这水一旦淹来,当是挡不住的呀,这么多的地,要我如何向族人交代。”

“他们不仁,也休怪我等不义。天底下哪坑害自己族人的道理,也只有赵氏和昂佗人做出来。要我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岐军,你看如何?”

“可眼下我等被分散各处,如何能与岐军联手。”

“此事好办,待等大水过后,我等便鼓噪各寨,向阿杉贵讨要说法,然后把人聚起来。你连夜将此事告知木珐,切记,此事断不能让阿杉贵知道。”

“那好,我亲自去办。”

当晚入夜不就,沈云卿低头来回踱着步子,最后思考全盘计划有无疏漏与破绽。

“郡王,夜深了,明日还要处置政务,不宜熬夜过久。”

欧阳龙菲善意提醒并未打消沈云卿的打算,他说:

“欧阳大人想过没有,大水之后,我军如何处置潮瓯归附的几十万百姓?”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当可妥善处置。”

“话虽如此,但大水之下片瓦不存,土地沦为泽国,归附的几十万百姓或死或伤,既无口粮,也无住所,以我军与潮瓯成储粮,根本无力安置。不行,得去找马文修商议此事。”

沈云卿思来想去发现致命问题,他反间腊婆军目的是要拉拢不坚定分子为岐军效力,顺带将周边的山寨县城拉到岐军一边,但前提是具备完好的生产基础平台,维持最基本的农业生产需求。

但现在洪水一来,潮瓯属地所有农业生产丧失殆尽,同时又将全面逼反潮瓯本地的部族,一旦他们全面倒向岐军,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粮食,岐军没有这么多的粮食养活他们。

过去数月的相持,已经让战线和战略纵深固化,腊婆军与各部族的粮草都有固定的几处后方囤积点。

一旦腊婆军内部闹翻,以赵禹、阿杉贵的兵力,有能力占据控制粮草囤积点,同时反扑现在已经被分散至各个山头的各部头人率领的民军。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同时战火烧毁了屯粮,大水破坏了耕地和生产,几十万人面临饥荒、疾病,岐军的麻烦将接踵而至。

迅速来到城中马文修临时大营,向其禀明详情,马文修略作思考后,态度趋于谨慎。

“那依海郡王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按理,我军应该接应叛乱各部,但此前沈某设想是逐步招降纳叛,而后步步蚕食,夺取完整县寨。

现如今大水之下体无完肤,我军所得之地皆乃泽国,短时内难再耕种,而腊婆各部与赵禹、阿杉贵闹翻,却控制着粮草,我军一夜多出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张嘴,将无法养活,而且此番大水,我军被毁粮草也不在少数,是断然养不活他们。

因此为今之计只有两条路可选,其一见死不救,任凭腊婆军内部厮杀,直到其人丁大幅减少,明年恢复潮瓯城方圆三十里内的部分耕地,足以养活他们,同时也能藉此为舆论口舌,告诉腊婆境内各部,赵氏的卑劣手段与险恶用心。

其二,速取瓦瓯,夺取瓦瓯大仓,否则不足以养活投靠我军的几十万人,但此法风险极大,将彻底打乱我军部署,而且得与新附的腊婆部族联兵出击。

而腊婆各族遭受此番之后,恐怕元气大伤,不会再敢相信任何人的驱使,因此非我军全力出击速取瓦瓯,但如此也将导致我军分兵而战,后方长期暴露于新附各部族之下。”

大水冲毁了生产平台与生产资料,战争状态下近在咫尺的对峙,没有缓冲区,无法实现战时的生产恢复和农业生产,没有农业生产,岐军的吃喝拉撒严重依赖本土运输补给,尚且是能维持自给自足,突然间多出几十万嘴,根本养不活。

潮瓯城的储粮仅够维持到明年夏季,考虑大水灌城可能损失部分,充其量也就维持到明年夏初,此时再添几十万张嘴,就只够坚持坚持一两月。

即便腊婆一年能种三四季水稻,一眼下迫在眉睫的窘迫,恢复清理数十万人所需的耕地与灌溉设施至少得要一季甚至两季,等到长出粮食,人恐怕都已经饿死了。

这还是口粮问题,其他基本需求更没有找落。

所以战争表面上打的钱粮,拼的是人命,但归根到底还是打的经济和治政,明朝就是典型的前线拼命流血,后方天下造反,究其原因,还是国内经济和治政的失败,带来的恶果。

而这还是宏观的高度,反应到局部战场,其道理也相同,不同的是局部战场的经济、治政失败带来的战役失败,还能向战略纵深后退,然后总结教训,还有翻盘的资本,宏观层面的失败,就是亡国灭种。

这阿杉贵、赵禹都是治政和经济文盲,怎么过瘾怎么来,全然不考虑战争中带来的附带经济损害是对自己有利,还是对敌人有利。而且腊婆的战略纵深本就浅,根本经不起他们这么折腾。

三百五六十万人口的土邦,一夜间五六十万人沦为灾民,这还是直接的损失,间接受到波及的影响以数倍增加,实际上是腊婆全国都要为此付出代价。